向覓 汪春梅 劉剛 饒正遠 王梅引 何金戈 劉勇
(1.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瀘州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系 瀘州 646000)
結核病控制依賴于對結核病人的發(fā)現及有效治療,現已公認痰涂片陽性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是造成結核病和結核病流行的關鍵,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是肺結核發(fā)病的高危人群[1]。在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篩查的基礎上,我們對我省實施情況進行了評價,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調查設計 本次調查參照執(zhí)行中國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下達的《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篩查實施效果評價》方案,在我省中江、三臺縣實施涂陽肺結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篩查。
1.2 調查對象 (1)2008年4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2縣結防機構登記的初治涂陽肺結核病人各200例以及在此其間登記的復治涂陽肺結核病人。如果登記調查的初治涂陽肺結核病人數不足200例時,則延長調查時間直到初治涂陽肺結核病人滿200例為止,在此期間登記的復治涂陽病人也進行相應調查;(2)本次調查期間登記的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
1.3 調查項目 (1)登記的涂陽肺結核病人基本信息和患病信息;(2)登記的涂陽肺結核病人與家庭密切接觸者的相關信息;(3)調查家庭密切接觸者的感染和患病情況。
1.4 檢查方法
1.4.1 痰涂片檢查 由接觸者提供3份合格痰標本(夜間痰、晨痰和即時痰)。對每位家庭密切接觸者做痰涂片鏡檢。
1.4.2 胸部X線檢查 對所有≥15歲的成年人接觸者,在痰涂片檢查的基礎上,再做胸部照片檢查;對于0~14歲兒童接觸者,首先進行PPD皮膚試驗,對PPD皮膚試驗平均直徑≥15 mm或小于15 mm,但局部有水泡、壞死及雙圈的兒童再做胸部X線照片。
1.5 病人診斷 根據接觸者PPD試驗和痰涂片結果結合X線胸片、癥狀和既往病史進,由門診醫(yī)生等作出診斷
1.6 質量控制 項目實施過程中,省級和地市級每個月交叉對調查縣的工作情況進行1次督導。
在調查期間,總共登記501例涂陽肺結核病人,其中包括467例新涂陽病人,10例其他初治涂陽病人,18例復發(fā)涂陽病人及6例其他復治涂陽病人。從資料完整的501例涂陽肺結核病人中,確認密切接觸者1 354例,平均每例病人有家庭密切接觸者2.7例,接受調查的家庭密切接觸者1286例,受檢率94.9%,其中調查出活動性肺結核病人53例,查出率為4.1%,調查出涂陽肺結核病人23例,查出率為1.8%。
其中,來自城鎮(zhèn)的涂陽病人47例,確認家庭密切接觸者118例,接受篩查的密切接觸者115例,活動性肺結核病人4例,涂陽肺結核病人2例,檢出率分別為3.5%和1.7%,來自農村的涂陽病人454例,確認家庭密切接觸者1236人,接受篩查的密切接觸者1173人,活動性肺結核病人49例,涂陽肺結核病人21例,檢出率分別為4.2%和1.8%,二者的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和涂陽檢肺結核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不同地區(qū)涂陽肺結核病例的接觸者篩查情況a
按不同涂片菌量級別,對涂陽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檢出涂陽肺結核情況進一步分析,≥2+組與1+組相比較,前者的檢出率是后者的3.3倍(χ2=6.20,P=0.01)(表2)。
表2 不同排菌量的涂陽肺結核病例的接觸者篩查情況
密切接觸者,即與已知結核病人長期同處同一空間者,其感染和發(fā)病的危險性均比一般人群要高。國外有資料顯示[2]:涂陽病人密切接觸者涂陽檢出率為0.8%~3.0%。本次調查涂陽肺結核檢出率為1.8%,與國外有關資料報道結果相符。本次調查顯示涂陽患者多來自農村,占總登記涂陽患者的90.6%,在對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涂陽患者家庭密切接觸者調查情況的分析中看到,兩者之間的活動性肺結核檢出率及涂陽肺結核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農村地區(qū)家庭密切接觸者的受檢率為94.9%,低于城鎮(zhèn)的97.5%,提示應加大農村地區(qū)結核病知識和政策宣傳的工作力度,并適當增加相關配套措施,如交通補貼等,以提高家庭密切接觸者的受檢率。
在對涂片陽性患者菌量等級的分析中看到 ,≥2+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涂陽檢出率是1+的3.3倍,提示病人排菌量與密切接觸者涂陽檢出率呈正相關關系,因而追蹤重癥涂陽肺結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觸者是很適宜的。
本調查中每個涂陽病人確認的接觸者平均為2.7人,而芬蘭、西班牙和英國的研究為3.2~5.1人,美國報告的平均每例有9個接觸者[3]。數量差別的主要原因是接觸者定義的不同,本次調查中接觸者僅限于在涂陽肺結核病人本次確診登記前3個月內,與病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與病人戶口在一起和戶口不在一起的家庭成員。本次研究接觸者限于家庭成員,無家庭外密切接觸者的相關研究,尚不能評估調查涂陽患者家庭外密切接觸者的預報價值。
目前,我國實施的結核病發(fā)現方法主要為因癥就診的被動發(fā)現,只有當病人出現并識別到可疑癥狀而自發(fā)就醫(yī),各級就診機構進行及時轉診時,病人才能得到及時發(fā)現[4]。開展對涂陽肺結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觸者的調查,有助于提高活動性肺結核和涂陽肺結核病人的發(fā)現率。在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的低疫情國家,推薦對所有可疑和確診結核病人進行接觸者調查,追蹤接觸者的基本方法是結素皮試和攝X線胸片[5]。本次調查使用的方法是結素皮試(0~14歲)和攝X線胸片以及痰涂片鏡檢,其成本效益分析有必要進一步的研究。
[1] 屠德華.痰涂片陰性肺結核流行病學意義的評價[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7):670-671.
[2] Geneva,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es control[M] .WHO Report,2000:20-32.
[3] D.F.Wares,S.Sing h,H.Luite.T B contact screening relevant in a developing contry setting?Ex periences from eastern Nepal,1996-1998[J] .Int Tuberc Lung Dis,2000,7(12):920-924.
[4] 王偉炳,王法弟,徐飚.經濟較發(fā)達農村地區(qū)結核病慢性咳嗽線索篩查的成本效果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3):857-860.
[5] Marks SM,Taylor Z,qualls NL,shrestha-kuwahara RJ,wilce MA,Neuyen CH.Outcomes of contact investigations of infectious tuberculosis patient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6):2033-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