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敏
(安慶市文化局,安徽安慶 246002)
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曹曉敏
(安慶市文化局,安徽安慶 246002)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是落實該理念的有效選擇。文章依據(jù)克拉申的“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對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討和研究,并指出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克拉申;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模式
《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目標”八級“讀”中明確指出: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在“語言知識目標”八級“詞匯”中明確指出:學會使用33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短語或固定搭配。[1]這就提高了對學生詞匯量和閱讀量的要求,從而提高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那么,怎樣才能擴大學生詞匯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資源,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我國出版的英語報刊種類日益增多,如《英語世界》(The World of English)、《中國日報》(China Daily)、《21世紀報》(21st Century)、《學英語》(Learning English)、《英語周報》(English Weekly)等。與教材相比,英語報刊具有許多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風土人情
英語報刊題材廣泛、材料真實,許多內容涉及到英語國家文化、政治、科技、體育、娛樂等重大新聞,為英語讀者打開一扇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和風土人情之窗,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鑒別能力,為發(fā)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好基礎,這是單純的課本知識無法比擬的。
2.擴大詞匯量,深化閱讀理解能力
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鞏固記憶了舊單詞,同時學習了新單詞,詞匯量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詞匯量擴大了,閱讀障礙減少,學生在大量閱讀中語篇分析能力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提高。
3.內容新穎,貼近學生實際
英語報刊大多刊載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和娛樂等方面新聞,內容新穎,緊跟時代步伐;與教材配套的英語報刊,刊載了大量的教材學習內容,還開辟了介紹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專欄,貼近學生實際。
4.形式多樣,色彩豐富
英語報刊不斷改變排版形式和色彩,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每次閱讀時都充滿好奇感和新鮮感,有效解決了學生閱讀的厭煩情緒。
1.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
克拉申(Krashen)提出,第二語言的學習依賴于一種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所謂語言“可理解性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指語言習得者聽到或讀到的可以理解的語言材料,而這些語言材料在難度上應稍微高于習得者目前已掌握的語言知識??死?Krashen)又提出了“i+1”概念,“i”代表習得者目前的語言知識狀態(tài),“i+1”代表習得者下一階段可能達到的語言知識狀態(tài),“1”代表習得者當前語言知識狀態(tài)與下一階段語言知識狀態(tài)的間隔距離??死?Krashen)認為,要使學習者從目前的學習水平(i階段)發(fā)展到較高的學習水平(i+1階段),那么教師應提供略高于學習者目前水平的語言輸入。[2]
為了使習得者有效進行語言習得,克拉申(Krashen)[3]提出當前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必須具備四個條件:(1)語言輸入是可理解性的(comprehensible),不可理解性的(incomprehensible)語言輸入材料對習得者而言,是一種干擾。(2)語言輸入是有趣的或相關的(interesting or relevant),輸入的材料越有趣、越關聯(lián),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3)語言輸入必須有足夠的輸入量,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僅僅靠幾道練習題、幾篇短文是不夠的,它需要連續(xù)不斷地有內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4)語言輸入不應該按語法順序編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語言習得的關鍵是有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2.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Krashen)指出,可理解性輸入對語言習得來說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夠的。有了大量的輸入環(huán)境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4]也就是說,語言的“輸入”(input)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收”(intake)。
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三種:(1)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明確則學習動力大,學習效果明顯;反之,收獲甚微。(2)學習者的性格,自信、開朗、外向,樂于置身于不熟悉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者進步快;反之,進步慢。(3)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主要是指焦慮感。焦慮感較強者,內心壓力大,情感屏障高,獲得的語言輸入較少;反之,則容易獲得較多的輸入。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資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積知識和趣味于一身,是一種較好的英語閱讀材料。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將英語報刊閱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探索。
1.選擇合適的英語報刊
由克拉申(Krashen)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理論可知,語言學習者要獲得最佳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入材料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如果輸入的語言材料太難,如i+ 2,顯然,遠遠超過了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i,學習者無法真正理解;如果輸入的語言材料學太容易,如i+0或i-1,那么輸入的語言材料毫無新意,學習者學習這樣的語言材料,興趣不大。因此,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應選擇合適的英語報刊閱讀材料,如:《21世紀報》(21st Century)、《學英語》(Learning English)、《英語周報》(English Weekly)等,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者的信心,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感,更好地讓學習者學習。
2.讓學生完成英語報刊閱讀學習卡
教師選擇合適的英語報刊后,每周發(fā)下一份報紙,布置閱讀學習任務。教師根據(jù)報刊閱讀材料內容,從中篩選5-7篇內容新穎、貼近學生實際、趣味性強的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學生建立英語報刊閱讀學習共同體,每次根據(jù)老師的推薦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報刊上選擇一篇文章,在周末時間和學習共同體中其他同學一起完成報英語刊閱讀學習卡,下一個周一交上來,教師仔細批閱并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英語報刊閱讀學習卡如下:
Name Date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The reason for reading this article The good sentences from this article Somenewwordsandphrasesfromthisarticle Student’s comment on this article Teacher’s comment
3.英語報刊課堂閱讀教學
教師每周選擇一節(jié)課,一般利用周五的英語課進行閱讀教學。在這有限的一堂報刊閱讀課上,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可以結合閱讀學習卡的批閱情況,提供同學們感興趣的共同話題,調動學生課堂積極參與性,盡力消除學生焦慮感,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幫助解決,如報刊上許多文章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識,特別是英語國家的相關背景知識,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無法真正理解文章內容,教師應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者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
4.學生總結、教師檢測
學生拿到老師批閱后的學習卡后,參照老師的批注,仔細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共同體中其他同學交流、討論,認真總結自己的報刊閱讀學習情況。教師定期,檢測學生的報刊閱讀學習情況。檢測形式多樣,可以將報刊中優(yōu)美的文章,去掉重要的單詞和詞組,組成詞匯填空題并制成試卷,利用早讀檢測學生;可以利用早讀檢查學生朗讀或背誦報刊上美文情況;可以在期中、期末考試試題中安排5%-10%的取材于報刊上內容。通過師生共同努力,長期下來,學生的詞匯量大幅度增加,閱讀和寫作能力明顯提高。
1.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課堂報刊閱讀環(huán)境
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在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的課堂上,除了要有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的情感過濾處于最低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課堂報刊閱讀環(huán)境。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以積極強化為主
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納(B·F·Skinner)提出了著名的強化理論。所謂強化,指的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這種行為在今后是否會發(fā)生。[5]根據(jù)強化的性質和目的,強化可以分為積極強化(positive reinforced)和消極強化(negative reinforced)。強化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時,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進行積極強化;對學生的退步,要幫助學生找出退步的原因、克服學習困難,盡量避免消極強化,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利用英語報刊進行閱讀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最重要的是擴大學生詞匯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嵇敏.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4]陳昭雪.“情感過濾假設”在英語報刊閱讀課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8).
[5]張越,王杲哲.試論強化理論在課堂行為管理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07,(2).
G424
:A
:1672-0547(2010)02-0127-02
2010-03-17
曹曉敏(1971-),男,安徽桐城人,安慶市文化局安徽黃梅戲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