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瑞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寶雞721007)
中職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個體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王紅瑞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寶雞721007)
采用問卷法對589名中職生進行調查,探討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社會支持與中職生個體心理健康的關系。結果表明:中職生從不同支持源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不均衡,母親支持的作用最為顯著;在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因素中,48.2%可以由父親、母親、教師、朋友構成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來解釋;不同社會支持類型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不同。
中職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個體心理健康;關系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職業(yè)教育,我國中職生數(shù)量迅速增加,深入探討該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者的重要任務。與同齡普高生相比,中職生多為中考失利者,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相對缺乏,同時承受學習、就業(yè)雙重壓力,面對各種困惑容易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大量的研究已證實: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幫助學生應對挫折和壓力、緩解消極情緒、減少不良行為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但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中學生、大學生群體,針對中職生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多限于對支持系統(tǒng)某一方面特征的研究,對個體社會支持的來源和具體類型與心理健康間的關系缺乏細致、清晰的考察研究。學生的身心健康與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家庭中的父母,學校中的教師、同學、朋友等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所以,針對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異常突出的現(xiàn)狀,全面、深入地探討不同類型的社會支持與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關系將有助于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并在實踐中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被試
在寶雞市兩所中等職業(yè)學校的一年級和二年級,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五個班,樣本總數(shù)為600個?;厥諉柧?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589份,有效回收率為98.2%。學生年齡在16~19歲。
(二)測量工具
社會支持網絡問卷由Furman等人(1985,1992)編制、鄒泓(1998)修訂的中學生社會支持問卷,包括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親密感、滿意度、沖突懲罰5個維度,由34個項目組成,以支持事件核查的方式對每一個項目依次調查學生與重要他人(父親、母親、教師和朋友)之間支持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從“從不”到“幾乎總是”依次記為1、2、3、4、5分。問卷各維度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931、0.830、0.917、0.865、0.891,在不同人際關系,即不同支持來源上,總的社會支持α系數(shù)分別為0.914、0.895、0.891、0.897。
心理健康問卷采用適用于常態(tài)人群的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此量表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三方面對個體健康狀況進行測查。本研究只去除其中測查生理健康的相關條目,剩余27道題目組成心理健康問卷。問卷共有正向情緒、負向情緒、認知功能、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自我概念5個維度的項目,采用五級計分,從“從不”到“幾乎總是”依次記為1、2、3、4、5分。經過負向題重新編碼后,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本問卷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00~0.885。
(三)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1.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整理。
(一)中職生感知到的父親的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以社會支持(父親)的五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中職生社會關系網絡(父親)和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表
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父親)的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親密感、滿意度4個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總分及其正向情緒、認知功能、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自我概念維度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與負向情緒有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父親的沖突與懲罰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總分及其正向情緒、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維度有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與負向情緒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
(二)中職生感知到的母親的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以社會支持(母親)問卷中的五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中職生社會支持(母親)和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表
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母親)的親密感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的負向情緒維度相關不顯著,其余各維度與其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相關性非常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親密感、滿意度4個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及其正向情緒、認知功能、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自我概念維度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與負向情緒有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沖突與懲罰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總分及其正向情緒、認知功能、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自我概念維度呈顯著負相關,與負向情緒顯著正相關。
(三)中職生感知到的教師的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以社會支持(教師)的五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中職生社會支持(教師)和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中職生社會支持(教師)的陪伴支持、親密感維度與其心理健康的負向情緒維度相關不顯著,沖突與懲罰維度與其心理健康的認知功能維度相關不顯著,其余各維度均與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各維度存在非常顯著的高相關。
(四)中職生感知到的朋友的社會支持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以社會支持(朋友)的五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心理健康總分及其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中職生社會支持(朋友)和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中職生社會支持(朋友)的親密感維度與其心理健康的負向情緒、認知功能維度相關不顯著,沖突與懲罰維度與心理健康的正向情緒維度相關不顯著,其他各維度與個體心理健康及其各維度存在非常顯著的高相關。
(五)中職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心理健康的多元回歸分析
為探討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預測因素,以心理健康總分為因變量,對中職生社會支持的4種來源5個緯度共20個自變量按其對因變量作用的顯著程度,采取逐步回歸的分析方法,建立最優(yōu)的回歸方程,結果見表5。
逐步回歸顯示:總體而言,在影響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48.2%是可以由父親、母親、教師、朋友構成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解釋的。其中,教師的社會性支持,父親的親密感,母親的陪伴支持,朋友的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和滿意度對學生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母親的沖突與懲罰、朋友的沖突與懲罰對學生心理健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其余自變量均被剔除。
總體而言,中職生感知的母親支持與其心理健康的相關最為顯著。這說明,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母親支持在促進個體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最為重要。母親的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及對母親的親密感、滿意度越高,中職生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正向情緒越多,認知功能越完善,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越良好,自我概念越積極;而母親的沖突與懲罰越多,個體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正向情緒越少,負向情緒越多,認知功能越不完善,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越差,自我概念越消極。父親、教師、朋友的社會支持水平雖然在個體心理健康的維護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其作用并不是全方位的,只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部分維度產生影響。這一結果進一步表明,雖然中職生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后,其重要他人中同伴和教師的影響和作用日益上升;然而,對于中職生的身心適應來講,最重要、最有效的社會支持源仍然是母親,母親支持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穩(wěn)定的影響。對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早期的母親支持往往有決定性影響,可以幫助中職生處理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順利應對壓力和挫折。所以,中職生早期的積極的母子關系有助于其增強積極的自我概念,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并獲得良好的社會適應。
表5 中職生心理健康總分在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上的逐步回歸
不同社會支持類型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的社會性支持,父親的親密感,母親的陪伴支持,朋友的社會性支持、陪伴支持和滿意度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母親、朋友的沖突與懲罰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其中,教師的肯定價值及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社會性支持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顯著;親密的父子關系、母親對子女的陪伴支持因素更有助于個體的心理健康;而朋友的肯定價值、陪伴和對朋友的滿意度也會顯著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母親、朋友的沖突與懲罰對心理健康的顯著負向預測作用說明,和諧的母子關系和同伴關系在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可能是由于離開家庭獨立生活的中職生大多時間與同伴在一起,同時早期母子關系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又有著持續(xù)穩(wěn)定的影響,所以母親、朋友過多的沖突與懲罰會導致中職生個體的自我評價降低,人際信任度下降,人際關系不良,壓力和受挫感增加,從而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在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48.2%是可以由父親、母親、教師、朋友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解釋的。這一結果表明,中職生所處環(huán)境中重要他人的社會支持對其心理健康的維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要注意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學校的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鼓勵和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共同促進學生身心適應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1]鄒泓.青少年同伴關系的發(fā)展特點、功能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1998.
[2]馮怡,等.中考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1,16(7):397-399.
[3]楊建立,等.社會支持與在校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4):3324-3325.
[4]劉春梅,鄒泓.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自尊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7,30(3):612.
G717
A
1672-5727(2010)03-0016-02
王紅瑞(1976—),女,陜西寶雞人,碩士,寶雞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