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軍張 艷吳金焱趙迎春
(1.中國礦業(yè)大學 (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qū),100871; 2.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qū),100029)
★世界煤炭 ★
德國煤炭工業(yè)現(xiàn)狀
李宏軍1,2張 艷2吳金焱2趙迎春2
(1.中國礦業(yè)大學 (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qū),100871; 2.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qū),100029)
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也是世界上第四大煤炭消費國。德國的煤炭工業(yè)基本走完了從初期的簡單開采到現(xiàn)代化發(fā)展、從企業(yè)轉型到煤礦關閉的整個發(fā)展進程。德國煤炭工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前景及取得的經驗對中國煤炭工業(yè)的改革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綜述了德國煤炭在能源中的作用、煤炭生產、煤炭消費、煤炭進出口及煤炭企業(yè)轉型中實施的政策措施。
德國 能源 煤炭 發(fā)展
AbstractGermany is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economy and the world’s fourth-largest coal consumer.Germany’s coal industry has almost covered the entire cycle of coal min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its initial stage of simple mining to modernized mining and from coal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to coal mine closure.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coal industry in Germany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s to the prospects of the coal industr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country.In this paper,the role of coal in the energy structure,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coal imports and exports and relevant policies concerning co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 Germany are reviewed.
Key wordsGermany,energy,coal,development
德國是世界第五大能源市場,但德國又是能源資源比較緊缺的國家。除擁有儲量豐富的無煙煤和褐煤資源外,德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相當貧乏。為滿足國內的能源需求,德國需大量進口能源。目前,德國能源的60%依賴進口,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高達98%。德國一次能源構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圖1顯示了從20世紀90年代一直到2008年德國一次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德國主要的一次能源消費整體上呈現(xiàn)倒U形發(fā)展趨勢。20世紀從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德國能源需求不斷上升,于1979年達到峰值。進入20世紀80年代,能源消費趨于下降,這種態(tài)勢一直持續(xù)到2008年。
40多年來,德國煤炭消費量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降趨勢。199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 37%, 2008年只占26%。其中,2007年硬煤消費量為67.4 Mt,而2008年的消費量為62.5 Mt,同比降低了7.3%。這主要是由于國內硬煤生產成本太高,從國外進口煤炭反而比使用本國煤炭更加經濟。與硬煤不同,德國褐煤露天開采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盡管如此,2008年的褐煤消費量為53.8 Mt,比2007年的55.5 Mt減少了3.6%。德國消費的褐煤98%由本國生產,主要用于發(fā)電。
圖1 德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發(fā)展趨勢
目前,核能、煤炭是德國國內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但近10年來,這兩種能源在德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逐年提高。出于環(huán)保和降低成本等考慮,從2000年起,德國政府就開始逐步放棄已初具規(guī)模的核電,并將于2025年前關閉其所有的核電站。但近兩年來,由于石油天然氣價格的快速上漲以及全社會對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的關注,德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下降,而同期的煤炭消費卻獲增長。如與2006年相比,2007年德國一次能源消費量下降了5.6%,石油消費量下降了9%,天然氣消費量下降了5.1%,而煤炭消費量上升了3%,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上升了2.6%。
德國的二次能源生產以電力為主,而電力的裝機容量以煤電和核電為主。2007年德國發(fā)電總裝機容量為115 GW,其中火電約占德國電力行業(yè)總裝機容量的67%,其次為核電,約占全國電力行業(yè)總裝機容量的22.4%。
德國煤炭產品主要包括硬煤和褐煤。硬煤生產集中在西部的魯爾 (Ruhr)煤田。
圖2 1980-2007年德國煤炭產量變化 (Mt)
魯爾煤田 1850年的煤炭產量約為 1.8 Mt, 1880年為2.0 Mt,1900年為55.0 Mt,1913年為103.0 Mt。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和20世紀20年代,煤炭產量下降,1932年的產量為66.0 Mt。隨后,煤炭生產出現(xiàn)了一個復蘇時期,1940年的產量達到118.0 Mt。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德國硬煤年產量在1957年達到最高值,約為150.0 Mt,其中123.0 Mt產自魯爾煤田。圖2是德國1980年到2008年的煤炭產量變化情況,可以看出,硬煤產量顯著減少。
緊隨其后的是薩爾 (Saarland)煤田。2004年1月1日,薩爾州恩斯多夫 (Ensdorf)煤礦和萬德-路易森塔爾 (Warndt-Luisenthal)煤礦合并。2006年1月1日,隆拜克/奧斯特菲爾德 (Lohberg/Osterfeld)煤礦也停產。2006年,德國硬煤公司 (DSK)只有8個煤礦在運營,其中6個在魯爾區(qū),1個在薩爾州,1個在伊本比倫 (Ibbenbueren)。2006-2008年間,這些煤礦得到德國政府73.19億歐元的資助,其中從聯(lián)邦政府得到56.99億歐元,從北威州政府得到16.20億歐元。另外,德國魯爾集團公司 (RAG)每年也出資1.5億歐元。但是,2008年2月,薩爾煤田經歷了煤礦開采活動引發(fā)的一連串地震事件。受到薩爾煤礦地震事故影響的部分煤礦也隨即被關閉,這對該地區(qū)煤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地震事件后,薩爾煤田與薩爾州政府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該協(xié)議規(guī)定對薩爾煤田開采活動的補貼將在2012年全部取消。
表1 1990-2008年德國各礦區(qū)硬煤產量 Mt
亞琛礦區(qū) (Aachen)和伊本比倫礦區(qū) (Ibbenbueren)生產嚴重萎縮,特別是亞琛礦區(qū)。從1998年開始,亞琛煤田已經不再開采硬煤。
與硬煤不同,德國褐煤生產全部采用露天開采方式,生產成本低,不需要政府補貼,因此,褐煤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從表2可見,自1990年以來,德國西部褐煤產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東部褐煤產量則從1990年的248.92 Mt下降到2008年的77.41 Mt。到2008年,德國褐煤產量的92%用于發(fā)電和集中供暖。褐煤與硬煤的不同之處在于,由于德國硬煤的開采較褐煤開采更為困難,且褐煤礦區(qū)和企業(yè)并沒有像硬煤礦區(qū)和企業(yè)那樣進行大規(guī)模的合并、調整,因此,對于德國來說,硬煤不具備作為戰(zhàn)略資源的優(yōu)勢。褐煤作為戰(zhàn)略資源,德國政府還將力主長期使用下去。
表2 1990年-2008年德國各州褐煤產量 Mt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煤炭市場。根據德國能源經濟研究所專家的預測,到2020年,德國煤炭消費量將達到58.0 Mt,其中供熱消費2.0 Mt,鋼鐵工業(yè)消費8.0 Mt,發(fā)電消費48.0 Mt。
3.1 硬煤消費
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煤炭將是德國發(fā)電工業(yè)、鋼鐵工業(yè)和集中供熱較重要的能源。表3說明了近50年來德國硬煤的消費情況。煤炭除用于本國消費以外,還供應給其它歐盟國家。從表中可以看出,德國消費的硬煤所占比例最大。而在硬煤消費結構中,用來發(fā)電的硬煤消費量最多。2007年,硬煤消費量為23.3 Mt標煤,其中發(fā)電用硬煤占硬煤消費總量的 80.7%,鋼鐵工業(yè)用煤占17.6%。2000年以前,德國還有少量硬煤出口到其他歐盟國家,但隨后出口量逐年減少。到2007年,德國硬煤基本全部用于國內工業(yè)部門的消費。今后,德國不但不會再出口硬煤,還將大大依賴于進口煤炭來滿足其國內的能源需求。
表3 德國近50年來硬煤消費結構 Mt標煤
3.2 褐煤消費
德國褐煤含水量較高,達到55%,致使長距離運輸不經濟,僅僅適于坑口發(fā)電或者就地加工轉化。表4是德國東部地區(qū)褐煤的消費情況。從表4可以看出,德國生產的絕大部分褐煤消費在燃煤發(fā)電行業(yè)。1990年發(fā)電用褐煤占當年褐煤生產總量的51.1%。2008年德國東部褐煤產量雖然下降了68%,但發(fā)電用褐煤的比例卻仍然達到了93.9%,增長顯著。而與此同時,用于煤炭提質的褐煤所占比例卻明顯減少,從1990年的38.2%減少到2008年的5.3%。
表4 德國東部褐煤消費情況Mt
表5 德國煤炭進出口情況Mt
表6 動力煤進口價格 歐元/標煤
德國煤炭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南非、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尼西亞、波蘭、俄羅斯、捷克、委內瑞拉,其中,波蘭、南非、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和俄羅斯是德國主要煤炭進口國。從表5可以看出,煤炭進口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990年煤炭進口總量為14.70Mt,2008年共進口煤炭45.46Mt,總量增長30.76Mt,增幅達到209.2%。
在德國煤炭進口量創(chuàng)下新記錄的同時,煤炭的進口價格也不斷刷新記錄。以動力煤為例,如表6所示,2008年,動力煤進口價格為每噸標煤112.48歐元,約為2007年的1.65倍。創(chuàng)造了德國煤炭歷史上的最高進口價格。
在18世紀,德國曾經是和英國并駕齊驅的煤炭輸出大國。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后來居上,一躍成為世界煤炭出口大國。從表5可以看出,德國硬煤和焦煤的出口量近20年來明顯減少。其中,硬煤出口減少了4.88 Mt,焦煤出口減少了2.12 Mt,降幅分別達90%和93%。由于國內褐煤優(yōu)越的開采條件,褐煤的出口基本上比較穩(wěn)定。德國出口硬煤和出口焦煤主要銷售給法國、意大利、英國、荷蘭和比利時等歐盟國家,歐盟以外的國家進口德國煤炭數(shù)量較少。隨著德國《煤炭工業(yè)融資法》于2007年12月28日生效,2018年之前德國政府將終止補貼煤炭工業(yè)。此舉將對德國國內煤炭企業(yè)的生產帶來巨大和深遠的影響。因此,預計將來德國煤炭出口量勢必會越來越少。
致謝:感謝德國硬煤協(xié)會的Detlef Riedel博士和Luebke Roland博士所給予的幫助。
(責任編輯 劉承秘)
Coal industry status-quo in Germany
Li Hongjun1,2,Zhang Yan2,Wu Jinyan2,Zhao Yingchun2
(1.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ampus,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871,China; 2.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Shaoyaoju 35,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029,China)
TD
A
李宏軍 (1979-),男,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博士,現(xiàn)就職于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信息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并且在中國礦業(yè)大學 (北京)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潔凈煤技術及氣候變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