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華英,楊元花
(湖南警察學院 基礎部 ,湖南 長沙 410138)
關于警察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的調查
皮華英,楊元花
(湖南警察學院 基礎部 ,湖南 長沙 410138)
從湖南各地市隨機抽取 681名警察進行問卷調查,目的在于了解警察的職業(yè)倦怠狀況,以期為預防和干預警察職業(yè)倦怠提供現(xiàn)實依據。結果發(fā)現(xiàn):從整體看,湖南省警察情感耗竭達中等程度,人格解體程度較高,成就感低落也較高。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婚姻狀況在職業(yè)倦怠三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男女警察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體上達到極其顯著性差異;不同來源的警察在人格解體維度上達到顯著差異;不同警種的警察在情感耗竭上達到顯著差異;不同年齡的警察在人格解體上達到了非常顯著的差異;不同職務的警察在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上達到非常顯著的差異。
警察;職業(yè)倦怠;調查
職業(yè)倦怠 “Job Burn-out”一詞,是 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登伯格 (Freudenberger)在《職業(yè)心理學》雜志上首次提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概念,用來描述助人職業(yè)中的從業(yè)人員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和工作滿意度過低而導致的一種身心耗竭、疲憊不堪的狀態(tài),包括情感耗竭(emotion exhaustion)、人格解體 (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三個維度。[1]情感耗竭反映職業(yè)倦怠的壓力維度,指個人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都已經耗盡,感覺特別累,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人格解體反映職業(yè)倦怠的人際交往維度,[2]指個體以負性的、冷淡的、麻木不仁的態(tài)度對待服務對象或工作;成就感低落反映職業(yè)倦怠的自我評價維度,指個體對自身持有負面的評價,認為自己無能、工作沒有成效。國外對職業(yè)倦怠已展開大量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啟示,我國目前在其他領域已有了初步研究,但對于警察職業(yè)倦怠的實證研究尚不多見,本研究擬通過實際調查了解湖南省警察職業(yè)倦怠情況,希望對預防與緩解警察職業(yè)倦怠有所幫助。
1.1對象
從湖南各地市隨機抽取 681名警察進行問卷調查,樣本特征如下:
類別 人數(shù) 百分比性別 男 616 91女61 9.0來源公安院校畢業(yè)生 227 33.5一般院校畢業(yè)生 255 37.6軍轉干部 109 16.1社招入警人員 87 12.8文化程度??萍耙韵?241 35.6本科 407 60.1本科以上 29 4.3
類別 人數(shù) 百分比警種刑警 30 4.5派出所民警 223 33.2交警 222 33.0機關警察 102 15.2其它 95 14.1年齡30歲以下 75 11.0 30-39歲 435 63.9 40-50歲 164 24.1 50歲以上 7 1.0警齡10年以下 188 27.8 10-20 409 60.4 20年以上 80 11.8婚姻狀況已婚 620 92.0未婚 41 6.1離婚 13 1.9職務普通民警 219 32.4所隊領導 438 64.9局領導 18 2.7
本次取樣由于各種原因,有的類別的樣本不足 30,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在下面的統(tǒng)計中將不納入比較分析。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職業(yè)倦怠問卷由李永鑫博士修訂的工作倦怠問卷 CMB I(Chinese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問卷共計 15個項目,每個維度為5個項目,具體分布為耗竭維度、人格解體維度、成就感低落維度。問卷采用采用 7級計分,“1”為 “完全不符合”,“7”為完全符合。由 “1”到“7”代表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低落維度全部反向計分。
本次調查中該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728,情感耗竭的 Cronbach’sAlpha系數(shù)為 0.866,人格解體的 Cronbach’sAlpha系數(shù)為 0.817,成就感低落的 Cronbach’sAlpha系數(shù)為 0.827。
1.3研究程序
采用紙筆施測的方式,借各地市集中開會或學習時間進行問卷調查。由研究者及心理學專業(yè)老師擔任主試,施測前,主試向被試宣讀統(tǒng)一的指導語,約 10分鐘后,問卷當場收回。數(shù)據處理采用 SPSS13.0完成。
2.1警察職業(yè)倦怠整體狀況
表 1警察職業(yè)倦怠狀況[3]
結果表明,零倦怠者占 1.2%,輕度倦怠者占 30.4%,中度倦怠者占 44.5%,重度倦怠者占 23.9%。如表 1所示,警察在情感耗竭上得分中等,在人格解體上得分較高,在成就感低落上得分也較高,根據職業(yè)倦怠判斷的標準,這說明我省警察處于中度倦怠水平之中,主要問題出現(xiàn)在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落維度上,與國外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人格解體上。
2.2不同性別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2不同性別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2.3不同來源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3不同來源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我們把警察的來源分為公安院校畢業(yè),一般院校畢業(yè),軍轉干部和社招入警人員四類。表 3表明,不同來源的警察只在人格解體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經過進一步的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軍轉干部和社招入警人員的人格解體都顯著高于公安院校畢業(yè)的警察,結果見表 4。
表 4不同來源警察人格解體多重比較
2.4不同文化程度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5不同文化程度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我們把學歷分為大專及以下、本科、本科以上三類。表 5顯示不同學歷警察在職業(yè)倦怠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
2.5不同警種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6不同警種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我們把警察分為刑警、派出所警察、交警、機關警察和其它五類。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 (見表 5),不同警種之間只在情感耗竭維度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經過進一步的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派出所警察的情感耗竭顯著高于交警、機關警察和其它警察,而交警的情感耗竭顯著高于機關警察和其它警察,具體結果見表 7。2
表 7不同警種情感耗竭多重比較
.6不同年齡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8不同年齡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我們把年齡分為 30歲以下、30-39歲和 40-49歲三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見表 8),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組在人格解體上差異顯著,經過進一步的多重比較,40-49歲年齡組的人格解體顯著高于其它兩組 (見表 9)。
表 9不同年齡警察人格解體多重比較
2.7不同警齡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10不同警齡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我們把警察工作年限分為三類:工作 10年以下、10-20年和 20年以上。單因素方差分析 (見表 10)發(fā)現(xiàn)不同工作年限的警察在職業(yè)倦怠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2.8不同婚姻狀況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11不同婚姻狀況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t檢驗 (見表 11)顯示已婚和未婚警察在職業(yè)倦怠上沒有顯著差異。
2.9不同職務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表 12不同職務警察職業(yè)倦怠比較
t檢驗 (見表 12)顯示,所隊負責人在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維度顯著高于普通警察。
3.1警察職業(yè)倦怠整體狀況
3.1.1與國內相關研究的初步比較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警察在情感耗竭上達到中等程度,人格解體水平和成就感低落較高,這與相關警察職業(yè)倦怠調查的結論一致[4],這是由警察職業(yè)性質決定的,一般來說,職業(yè)倦怠常發(fā)生于那些要求很高 (時間緊迫、人際關系復雜、工作緊張),但控制力卻很弱,并且缺乏社會支持的行業(yè)。由于警察工作任務重,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并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所以警察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感到身心疲憊、情感耗盡,而情感耗竭勢必會影響警察對服務對象的態(tài)度,所以在服務中會表現(xiàn)出冷漠、忽視的態(tài)度,主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警察成就感低落較高說明警察對自己的工作成效不滿意。相關研究證實,成就感與社會支持密切關[5],社會對警察職業(yè)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程度必然會影響警察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
3.1.2與國外相關研究的初步比較
警察職業(yè)倦怠中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與國外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3],中外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人格解體上,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文化中特別強調服務意識,各行各業(yè)對待服務對象是十分重視和友善的,是極為尊重的。另一方面是國外的警力相對我省來說要好很多,從休息上可以得到的保障要遠遠好與我省的情況,從心理和醫(yī)學的角度來說,這對壓力的釋放和情緒的緩解非常之重要。
3.2警察職業(yè)倦怠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
3.2.1情感耗竭的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男警察的情感耗竭顯著高于女警察的,這可能與男女警察的分工有關,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男警察多半從事繁重的出警辦案工作,而女警察基本上在內勤、政工和戶籍等相對較為單純的崗位上,國外對性別上職業(yè)倦怠的差異研究結論不盡一致。[3]不同警種情感耗竭的顯著差異又說明了職業(yè)性質對職業(yè)倦怠的影響非常大,派出所警察無論從工作強度、工資待遇、工作對象哪方面講,相對交警、機關警察和其它警種來說,都可以說付出多,回報少。交警的工作相對機關警察和其它警種,工作的危害性和重復單調性要高的多。不同職務警察的情感耗竭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這與所隊負責人肩負的壓力比較大有關,他們要管大量的基層業(yè)務,要負責復雜的人員管理,還有很多瑣碎具體的工作,多重的壓力使他們的情感更容易耗竭。
3.2.2人格解體的差異
男警察的人格解體顯著高于女警察的,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一方面是由于男女從事的工作崗位復雜性不一樣,另一方面男性比女性在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方面本身就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不同來源警察的人格解體存在顯著差異可能與軍轉干部和社招入警人員的專業(yè)訓練背景有關,公安院校 2年以上的專業(yè)訓練對人的行為有很強的干預效果,同時,軍轉干部和社招入警人員是經過社會的洗禮后再次進入紀律嚴明的公安隊伍,對比和反差太大,一是適應起來困難,二是先前應付方式的影響又無法擺脫。不同年齡的警察在人格解體上差異非常顯著,可能的原因是 40-49歲年齡組的警察在升遷上沒什么空間,而在資歷上又比較老,像有的軍轉干部甚至以前都有很高的級別,但轉業(yè)到公安只是一般警察,所以工作起來沒什么激情,有過一天算一天,直熬到退休的。
3.2.3成就感低落的差異
不同職務的警察在成就低落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這與所隊負責人所承擔的職責有關,他們是公安隊伍的中堅力量,上有領導的施壓,下有普通警察要管理,這使他們更容易感覺工作力不從心,成就感較低。
除了上述警察職業(yè)倦怠的差異,學歷水平不同的警察在職業(yè)倦怠上沒有顯著差異,這也再次說明職業(yè)特性是影響警察職業(yè)倦怠的重要原因。至于不同警齡的警察在職業(yè)倦怠三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與我們的假設不盡一致,我們原以為不同警齡之間由于工作年限不同職業(yè)倦怠會有所差異,但結果卻表明不存在這種差異。這可能與職業(yè)倦怠發(fā)生的時間有關,研究表明一般來說,職業(yè)倦怠的癥狀大約會在工作 1~2年左右出現(xiàn),而我們比較的是相差上 10年,所以都產生了職業(yè)倦怠,不存在差異。已婚的警察職業(yè)倦怠程度高于未婚的,但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這與相關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職業(yè)倦怠更多的受職業(yè)性質的影響,中國文化下,男的都以事業(yè)為重,家庭不需要分散他們很多的精力,同時家庭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已婚與未婚職業(yè)倦怠差異量。
[1]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Journal of Social Issues[J].1974,30:159-165.
[2]Maslach C,SchaufeliWB,Leiter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3]王成義,劉琪,趙海.國外警察職業(yè)倦怠研究述評[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4).
[4]王成義,劉琪,趙海.警察職業(yè)倦怠調查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J].2006, (1):55-58
[5]邵來成.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 [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5,(4).
[6]唐芳貴.工作滿意度和社會支持與高校教師職業(yè)倦怠[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11).
[7]何進軍.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倦怠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 [J],教育導刊,2007,(11).
責任編輯:林 衍
A bstract:This research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681 randomly selected policemen and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police burnout and provide statistical facts to prevent and intervene in police burnout.The finding shows:1)On the whole,police emotion exhaustion has reached a mediate level,depersonalization level is rather high and d 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s rather high;2)As to demographical variables,education level and marital statu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on the three d imensionsof burnout;emotion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level show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olicemen and policewomen;depersonalizat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olice from difference sources;emotion exhaust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olice from different police classification;depersonalizat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olice from different ages;emotion exhaus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olice with different posts.
Key w ords:police;burnout;survey
A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Police Burnout
Pi Hua-ying,Yang Yuan-hua
(Hunan Police College,Changsha 410138,China)
DF8
A
1009-3745(2010)03-0118-05
2010-07-10
湖南省公安廳 2009年科研計劃項目 “警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
皮華英 (1968-),女,湖南長沙人,湖南警察學院基礎課部主任,教授,從事警察心理、犯罪心理研究;楊元花 (1981-),女,湖南長沙人,湖南警察學院講師,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