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錦勤
(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廣東韶關 512005)
舞龍對男大學生免疫球蛋白和白細胞的影響*
范錦勤
(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廣東韶關 512005)
探討舞龍運動對男大學生IgG、IgM、IgA和WBC的影響。測定10名舞龍隊員在一次表演前后及一個訓練周期的0周、8周、16周的血清IgG、IgM、IgA水平和外周血WBC、Lym%、Mxd%、Neut%的變化,與對照組同期數據作組間比較分析,同組數據作組內比較分析。結果發(fā)現一次舞龍表演前后,實驗組WBC升高(P<0.05);在一個訓練周期中,實驗組IgG、WBC、Neut%逐漸升高(P<0.01),Lym%、Mxd%下降(P<0.01),與對照組同期數據比較均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一次舞龍表演,WBC增加,暫時提高機體的抵抗力;16周規(guī)律的舞龍訓練,使大學生的IgG升高,WBC及其分類計數向著有利于機體健康的方向變化,有助于提高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
舞龍運動;大學生;免疫球蛋白;白細胞
舞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近十多年發(fā)展迅速,現已成為具有一定社會普及性、競技性,并擁有國家級、世界級賽事規(guī)模的體育項目。舞龍運動集武術、舞蹈、民間鼓樂于一體,有著其特有的運動特點,研究表明其是一項大、中、小強度兼而有之,以中等強度為主的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1]。探討舞龍對男大學生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細胞(WBC)及其分類計數的影響,進而了解其對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以期為舞龍運動的教學、訓練、醫(yī)務監(jiān)督和推廣提供實驗參考數據。
韶關學院舞龍隊員10人為實驗組,隨機抽取韶關學院普通學生10人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均為男性,身體健康,近期無受傷、患病情況,未服用任何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自愿參加本實驗。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對照組每周參加三次約90min的體育活動課,運動強度與實驗組相仿,但不進行舞龍訓練。實驗組每學期共進行16周的舞龍訓練,每周訓練3次,每次約90min(每次訓練安排:準備活動5-8 min,力量素質訓練或速度耐力素質訓練10-12 min,學習新動作15 min,動作強化和套路練習40-50 min,整理活動8-10 min)。
測定實驗組在安靜時、套路訓練(運動持續(xù)時間9.38min)結束即刻、表演前30min和表演(運動持續(xù)時間9.48min)結束即刻的心率(HR),并詢問套路訓練結束即刻、表演結束即刻的主觀疲勞感覺值(RPE)。
1.3.2.1 訓練周期采樣
從實驗組的一個訓練周期開始,在其訓練0周、訓練8周、訓練16周的周日清晨,分別采取兩組研究對象安靜、空腹狀態(tài)下的肘靜脈血5ml,測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液樣品冷藏保存,測WBC計數血液樣品用依地酸二鈉(ENTA)抗凝試管冷藏保存,血樣均于采血后12 h內完成指標測定。
1.3.2.2 表演前后采樣
在實驗組進行舞龍表演前后的30min內,各采肘靜脈血5ml,按上述方法保存血樣,采血后12h內完成指標測定。
1.4.1 用美國M.D.儀器公司產Gramour20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產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測定試劑測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
1.4.2 用日本東亞公司產Sysmex kx-21型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及中山市創(chuàng)藝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產東kx-21溶血劑測定白細胞總數(WBC)、淋巴細胞百分比(Lym%)、中間細胞百分比(Mxd%)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
1.4.3 使用芬蘭產PE4000型遙測心率儀測定心率(HR)。
1.4.4 使用瑞典生理學家Borg(1973)研制的反映運動中身體勞累程度的自感用力度量表[5],獲取主觀疲勞感覺值(RPE)。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結果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組內采用Paired Samples t Test分析,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2 實驗組HR和RPE(±s)變化
表2 實驗組HR和RPE(±s)變化
注:*表示與安靜時比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與套路訓練結束即刻比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m表示與表演前比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安靜 訓練結束即刻 表演前 表演結束即刻HR(次/min)62.50±4.40 132.60±3.31*71.20±3.68*171.70±3.77*△mRPE 11.50±0.71 17.1±0.88△(主觀感覺稍輕松) (主觀感覺難受)
表2顯示,實驗組在套路訓練結束即刻的HR明顯高于安靜時(P=0.000),主觀感覺稍輕松(RPE= 11.50±0.71);在表演前30min,實驗組的HR較安靜時顯著升高(P=0.000),表演結束即刻的HR較安靜時、訓練結束即刻、表演前30min均升高并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均=0.000),主觀感覺費力(RPE=17.1 ±0.88),其RPE與訓練結束即刻時比較也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0)。
表3 實驗組表演前后測試指標±s)變化
表3 實驗組表演前后測試指標±s)變化
注:*表示表演后與表演前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演前 表演后IgG(g/L)13.79±1.22 13.99±0.47 IgM(g/L) 0.97±0.27 1.01±0.29 IgA(g/L) 1.94±0.45 1.93±0.40 WBC(×109/L) 7.40±1.86 8.72±0.55*Lym% 0.291±0.110 0.313±0.049 Mxd% 0.072±0.019 0.065±0.015 Neut% 0.632±0.114 0.622±0.055
表3顯示,實驗組在表演結束后即刻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與表演前比較,IgG和IgM水平略有升高但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IgA改變不大;表演后的WBC較表演前增加具有顯著性差異(P=0.045),其它各項指標略有升降,但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訓練周期中測試指標(±s)變化
表4 訓練周期中測試指標(±s)變化
注:(1)組間同期數據比較,*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示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2)組內數據比較,△表示訓練8周與訓練0周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m表示訓練16周與訓練0周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示訓練16周與訓練0周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對照組0周 8周 16周實驗組0周 8周 16周IgG(g/L) 12.01±0.73 12.69±1.77 12.52±1.29 12.05±0.71 13.79±1.22m 14.01±0.47**#IgM(g/L) 1.06±0.18 1.11±0.40 1.21±0.38 1.09±0.11 0.97±0.27 1.17±0.29 IgA(g/L) 2.12±0.00 2.27±0.27 2.26±0.25 2.17±0.15 1.94±0.45 2.11±0.49 WBC(×109/L) 5.95±0.96 5.92±2.32 6.05±1.75 6.34±1.09 7.40±1.86 8.35±0.86**#Lym% 0.381±0.045 0.366±0.054 0.345±0.055 0.360±0.104 0.291±0.109 0.285±0.022**mMxd% 0.091±0.055 0.104±0.054 0.083±0.021 0.091±0.014 0.072±0.018△0.071±0.016#Neut% 0.523±0.082 0.530±0.084 0.572±0.062 0.549±0.109 0.632±0.114*0.645±0.024**m
表4顯示,訓練0周時兩組的各項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8周后,實驗組Neu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36);訓練16周后,實驗組IgG、WBC、Neut%明顯高于對照組(P分別為 0.003、0.002、0.003),Lym%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5)。
表4顯示,對照組各項指標在訓練周期略有升降但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在訓練8周后,IgG升高具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1),Mxd%較訓練0周時顯著下降(P=0.019);訓練16周后,各項指標與訓練8周時比較,略有升降但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訓練0周時比較,IgG升高、WBC升高和Mxd%下降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值分別為0.000、0.000、0.008),Lym%下降和Neut%升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值分別為0.037、0.015)。
在肌肉活動時,HR的增加與運動強度有關,而且增加的幅度還與運動持續(xù)時間、體能水平、訓練水平有關[3]。RPE由瑞典生理學家Borg(1973)[2]研制,是一項反映運動中生理與心理負荷的良好指標,被廣泛應用于對運動負荷與自我有氧能力的評定。實驗中,舞龍者訓練和表演時的HR、RPE變化與很多研究[1]中的報道相一致,證實舞龍運動是一項大、中、小強度兼而有之,以中等強度為主的有氧運動,表演時,隊員緊張的心理以及現場的鼓樂、觀眾等外在環(huán)境,影響了舞龍者的表演動作和情緒,令其HR加快,自我感覺更費力。
運動主要影響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率,通過改變其血清中的含量,從而影響機體的免疫機能[4]。不同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對血清IgG、IgM、IgA有不同的影響。
任保蓮[5]的研究提示短時間大強度運動訓練可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暫時性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而郭守靖[6]通過對柔道運動員研究發(fā)現,一周大運動量訓練并沒有改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表3顯示,舞龍者的血清IgG、IgM在表演后較表演前稍有升高,但沒有顯著性差異,IgA變化不大,與任保蓮的研究[11]不一致,而與謝紅[7]、郭守靖等[12]的研究相一致。這一方面可能是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機制有關。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是在抗原刺激后,B淋巴細胞在抗原遞呈細胞和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的協(xié)同下,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合成和分泌而來的。這個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調節(jié),與B淋巴細胞的數目和活性有關,也要靠輔助性T細胞和巨噬細胞以及它們分泌的細胞因子的協(xié)助。它的合成和分泌時間相對T淋巴細胞的活化時間較長。所以在一次9.48min的有氧運動應激后,體液免疫功能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另一方面可能是這時舞龍者已經進行了約8周的規(guī)律訓練,具備了一定的運動水平,且舞龍運動以中等強度為主,隨鼓樂節(jié)奏時疾時緩,對運動者而言并不屬于短時間大強度的運動刺激,故沒有出現運動后血清IgG、IgM、IgA顯著升高的情況。
有研究[8-10]提示,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可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增強機體的免疫機能。而長時間的大強度或大運動量運動會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使機體的免疫機能受到抑制,常波[11]、唐蘇麗[12]等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表4顯示,隨著訓練的逐步進行,實驗組的血清IgG逐漸升高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IgM、IgA先下降后恢復至訓練前水平,其變化不具備顯著差異性(P>0.05)。從舞龍訓練的HR變化及RPE分析,這是一個在適當強度下長期規(guī)律運動訓練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響結果,與劉曉丹[8]、張曉丹[9]、黃祁平[10]等的研究結果相類似。舞龍時的HR處于發(fā)展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有效HR范圍內。16周規(guī)律的舞龍訓練,可能促進了機體釋放免疫增強激素如生長素、內啡肽及增強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等,從而提升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增強了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而實驗數據中僅有IgG顯著性升高,這可能與血清中IgG含量最高,反應最為敏感有關。
在循環(huán)的WBC中,包括中性粒細胞(PMNs)、淋巴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13],后三者在血細胞自動分析儀報告單中也標示為中間細胞。進食、疼痛、情緒激動及運動等均可使WBC的某些指數改變,隨之對人體免疫反應和免疫功能也將有一定影響。
表3顯示表演后WBC總數顯著升高,其分類計數變化不明顯,應是舞龍運動動員了邊緣池中的WBC進入血液循環(huán)所致,有助于提高運動后機體的抵抗力。表4顯示,在一個訓練周期中,隨著舞龍訓練的規(guī)律進行,實驗組的WBC數量逐漸增加,以Neut%的增長最為明顯,Lym%、Mxd%明顯下降,這種變化與Saygin等[14]的報道是相一致的。訓練后WBC總數顯著增加,以Neut%增長最明顯,這可能是因為舞龍運動過程中,常有動作的驟停驟起和肢體急轉,容易造成骨骼肌的炎性損傷,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使參與循環(huán)的PMNs增加;也可能是16周舞龍訓練后,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發(fā)生了改變有關。訓練周期中Lym%逐漸下降,可能是長期規(guī)律的有氧訓練后,淋巴細胞對兒茶酚胺的反應性下降,皮質醇的升高又抑制了淋巴器官的淋巴細胞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可促使外周淋巴細胞離開循環(huán)所致[15]。Mxd%在訓練中逐漸下降,其機制還待進一步的探討。另外,在WBC總數是增加的情況下,Lym%和Mxd%隨著訓練的進行而逐漸下降,并不能表明淋巴細胞和中間細胞的絕對數量在減少,它們仍有可能是數量略有增長而比例下降,建議今后應檢測各種WBC的絕對數量以明確其具體變化。
4.1 研究證實舞龍是一項大、中、小強度兼而有之,以中等強度為主的有氧運動,與實驗中舞龍者HR和RPE的變化相一致。
4.2 一次持續(xù)9.48min的舞龍表演對運動者的心理應激較大,令其HR和RPE顯著升高,使外周血WBC總數增加但對其分類計數影響不大,這將有助于暫時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4.3 16周規(guī)律的舞龍訓練,使運動者的血清IgG水平顯著升高,外周血WBC總數顯著升高并以PMNs增多為主,有利于提升機體免疫功能,有著良好的健身作用。
[1]段麗梅,李湘遠,馬寶壯.舞龍運動訓練強度、供能與項目特點關系的評定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22 (5):83-85
[2]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12
[3]吳紀饒,曹士云.運動生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杜,1997
[4]邢良美,李潔.運動對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 gG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6):81-82,166
[5]任保蓮.一次大運動量訓練課和400 m跑對女子田徑運動員血IgA、IgM、IgG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6):782-783,792
[6]郭守靖,魏勇,朱海燕.一周大運動量訓練對柔道少年男運動員內分泌、免疫及代謝機能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6):58-60,97
[7]謝紅,郝選明.不同免疫功能對有氧運動的反應[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3):246-248
[8]劉曉丹.八周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6,70(27):10-12
[9]張曉丹,李沐陽,黃金銘.打陀螺運動對人體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2):48-50
[10]黃祁平,蔣桂鳳,唐雙陽等.健身操運動對女大學生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2):1649-1651
[11]常波等.運動應激和免疫[J].體育科研,1997,18(4):32-35
[12]唐蘇麗.女子運動員大負荷訓練期體液免疫能力變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7(5):51-53
[13]姚泰主編.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5
[14]Saygin O,Karacabey K,Ozmerdivenli R,et a1.EIfect of chronic exercise oil immunoglobin,complement and leukocyte types in volleyball players and athletes[J].Neuro Endocrino1 Lett,2006,27(1-2):271-276
[15]朱大梅.運動、營養(yǎng)與白細胞[J].遼寧體育科技,2005,27(5):31-32,36
The Effects of Dragon Dance on Immunoglobulin and Leukocytes of the Dancers
FAN Jin-q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Measured 10 dragon dancers'serum IgG,IgM,IgA and theirs'Leukocyte classification count before and after a performance,determined the indicators in a training cycle 0 week,8 week and 16 week.Experimental group over the same period data and the contrast group for a comparative analysis,and the group data maked in the group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 dragon dance,dancers'WBC remarkable rising(P<0.05);In a training cycle,experimental group IgG、WBC、Neut%gradually rising(P<0.01),Lym%、Mxd%gradually diopping(P<0.01),compared the control group to hav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ip:After a dragon dance,humen's WBC increased,temporarily raising the body defense function;After 16-week training,dragon dancers'IgG to elevate gradually,WBC and differential count toward beneficial changes in a healthy direction for the body,help to improve th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function,has the good fitness function.
Dragon Dance;Students;Immunoglobulin;Leukocytes
G804.3
A
1007-323X(2010)06-0083-04
2010-10-08
范錦勤(1978-),女,廣東廣寧人,碩士,講師
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
韶關學院2008年度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