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莉 雷嫵芳 西安市第六醫(yī)院 (西安 710004)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病程頑固,易復發(fā),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正規(guī)有效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徙所致,一部分患者可無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可引起雙側輸卵管不通而導致不孕,還可影響輸卵管功能而導致宮外孕。本文通過分析兩種不通治療方法,為慢性盆腔炎有效根治提供新的途徑。
臨床資料 選擇 2009年 1月至 2009年 8月在我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108例,年齡28~42歲,平均 36.4歲,其中未婚 13例,已婚 95例,已婚患者中不孕 36例,曾有過一次以上宮外孕者 9例。將所有患者隨即分為兩組,治療組 58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口服抗婦炎膠囊聯(lián)合應用中藥灌腸和微波治療,對照組單純應用口服抗婦炎膠囊治療,兩組患者治療 2療程后均隨訪 2年,以評價其復發(fā)率。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獨應用抗婦炎膠囊(貴州遠程制藥,國藥準字 Z20025698,主要成分:苦參、杠板歸、黃柏、連翹、益母草、赤小豆、艾葉、當歸、烏藥 ),口服,一次 4粒,1d3次,7d為 1療程,連續(xù)治療 2療程。治療組在口服抗婦炎膠囊的基礎上,配合中藥灌腸和物理治療。中藥成分為:紅藤、敗醬草、蒲公英各 30g,赤芍、夏枯草各 15g,桃仁 9g,黃柏 10g,甘草 6g,每劑藥熬至 100mL,涼至 35℃,從肛門插入 14cm以上,在20min內灌完,灌入后平臥 30 min以上,每天 1次,10d為 1療程,連用 2療程,月經期不用,同時聯(lián)合微波治療,于本院理療科進行。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禁止盆浴、性生活、陰道沖洗和應用其他抗生素。
診斷標準 依據(jù)第六版《婦產科學》關于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選擇研究對象[1],包括:①慢性下腹部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不適,伴/不伴急性盆腔炎病史,勞累、性交或月經前后加重;②婦科檢查:子宮正常大小或稍大,或伴壓痛,活動受限或與盆腔周圍組織粘連固定,一側或兩側附件區(qū)有片狀增厚、壓痛,三合診時宮骶韌帶增粗、變硬、彈性較差,或有觸痛;③B超檢查:子宮及雙側卵巢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或可見到輸卵管積水,呈臘腸型,囊壁較薄,或伴盆腔炎性包塊,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④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卵巢囊腫或實性腫塊及可能引起腹痛的其他疾病。
療效標準 將所有患者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和無效,其標準為: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婦科檢查盆腔基本正常,B超檢查盆腔炎性包快或輸卵管積水消失;好轉:癥狀、體征消失或明顯好轉,婦科檢查附件區(qū)稍有增厚,不伴壓痛,B超檢查炎性包快體積縮小;無效:癥狀、體征持續(xù)存在或有加重,婦科及 B超檢查無改善[2]。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病情程度、月經周期、經期持續(xù)時間及放置(IUD)時間無顯著性差異。見表 1。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分析
治療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其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分析
討 論 近年來由于性觀念的開放及性傳播疾病的蔓延,人流、藥流隨之增加,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病率明顯增加,且沙眼衣原體、解脲支原體等病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所致盆腔炎所占比例上升,使盆腔炎具有難治愈且復發(fā)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害女性健康。有資料表明,19%宮外孕患者曾有慢性盆腔炎病史。本研究中73例(67.6%)患者婦科檢查一側或雙側附件區(qū)增厚,38例(35.2%)B超檢查有盆腔炎性包塊,11例 (3.2%)伴一側或雙側輸卵管積水。由于慢性炎癥局部組織增生明顯,使藥物不易被吸收,不能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因此,以往單純口服用藥治療效果常不滿意,給廣大女性患者帶來身心傷害。
慢性盆腔炎以濕熱型居多,治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1]。由于本研究的獨特直腸給藥方式,藥物有效成分經直腸黏膜吸收,通過直腸靜脈和肛門靜脈經髂內靜脈注入下腔大靜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明中藥活血化瘀作用對血管、血液流動病理性改變和組織的纖維化能起多重改善作用,可疏通瘀滯、松解粘連,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水腫,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3],紅藤、赤芍、桃仁有活血化瘀作用,敗醬草、蒲公英配伍有清熱解毒燥濕的作用,藥效直接作用到病變部位使組織吸收后產生炎癥消退、包塊縮小、盆腔積液吸收的直接作用。微波治療原理是微波電流使組織中的極性分子快速運動,相互摩擦而產生熱量,而微波對組織又有較強的穿透性,從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明顯增加,改善組織營養(yǎng)狀態(tài),提高新陳代謝,有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此外,中藥灌腸副反應較全身用藥輕,方法及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顯示,口服用抗婦炎膠囊與中藥灌腸和理療聯(lián)合應用治療效果顯著由于單純口服用藥,且復發(fā)率顯著降低。
[1]樂 杰.婦產科學 [M].第六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74.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243.
[3]李紅彩,付曙光.中醫(yī)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應用現(xiàn)狀 [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16(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