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王艷萍 曾維斌
江蘇畜牧獸醫(yī)職業(yè)技術學院 張 力
青海海西州人民政府 張紀元
青海海西州畜牧獸醫(yī)科研所 晁生玉
藏羚羊絨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好紡織纖維之一。Tonin等(2002)對藏羚羊絨和山羊絨的組織形態(tài)在掃描電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藏羚羊絨的表面鱗片呈現(xiàn)獨特的苯環(huán)狀,而山羊絨的表面鱗片呈圓柱狀。不同的山羊絨品種,氨基酸組成及其含量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分析羊絨的氨基酸含量,對鑒別山羊絨的質(zhì)量和生產(chǎn)高檔優(yōu)質(zhì)絨用產(chǎn)品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藏羚羊絨的氨基酸組成進行了測定,并將其與青海本地的山羊絨和綿羊毛進行了比較分析,旨在為我國絨山羊培育和藏羚羊品種資源保護提供試驗依據(jù)。
1.1 絨毛樣本的采集與處理 本研究所用藏羚羊絨樣和毛樣采自繳獲的盜獵藏羚羊羊皮,分別采體側、肩、背、腹、股5個部位的絨樣和毛樣,采后用乙醚脫脂洗凈干燥。
1.2 氨基酸的測定方法 準確稱取經(jīng)處理的樣品30 mg,放入硬質(zhì)玻璃水解管中,加5 mol/L鹽酸5 mL后抽至真空,用酒精噴燈封住管口,在110℃烘箱中水解35~48 h,將水解液用0.01mol/L的鹽酸洗入50 mL瓷蒸發(fā)皿中,并在80℃水浴中濃縮蒸干(除去鹽酸)后,用pH 2.2的檸檬酸緩沖液稀釋,定容至10 mL,在搖勻后,取0.5mL樣品在日立835型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上測定。
胱氨酸因易被鹽酸水解破壞,用過甲酸氧化法將蛋白質(zhì)中的胱氨酸和半胱氨酸氧化成磺酸。然后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上測定,與標準半胱磺酸比較計算其含量。
色氨酸因易被酸分解,用堿水解蛋白質(zhì),直接測定色氨酸天然熒光。色氨酸在pH 11的溶液中呈較強的熒光,故用激發(fā)光波長280 nm,發(fā)射光波長360 nm,測定色氨酸的熒光強度,由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色氨酸含量。
藏羚羊絨毛與其他絨毛樣本角蛋白氨基酸含量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構成藏羚羊絨的18種氨基酸,總量為82.98%。其中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總量的10.6%和10.05%;而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最少,僅占氨基酸總量的0.65%和0.20%。
表1 藏羚羊絨與其他絨毛角蛋白氨基酸的組成及含量%
藏羚羊絨與毛纖維氨基酸組成成分一致,但在各種氨基酸含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藏羚羊粗毛中谷氨酸含量比絨纖維的高約3個百分點,但組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僅為絨纖維的15.48%和66%,與蔡伯凌等(1990)對西藏絨山羊的研究,以及劉桂蓮等(1995)對內(nèi)蒙古白絨山羊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3.1 含硫氨基酸含量 含硫氨基酸對維持絨毛的化學穩(wěn)定性,抵御外界各種不利因素的侵蝕具有重要的作用。絨毛含硫氨基酸中,胱氨酸占絕大部分,其次是極少量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本試驗結果表明,藏羚羊絨胱氨酸含量分別高于藏山羊絨0.15個百分點、柴達木絨山羊絨0.80個百分點、青海半細毛1.23個百分點、柴達木絨山羊毛1.72個百分點、藏山羊毛3.2個百分點和藏羚羊毛3.54個百分點。李蒙召和張紹增(1992)對安哥拉山羊,羅海玲(1995)對安哥拉雜種一代,權富生等(1997)對絨山羊絨和毛的研究也表明,羊毛胱氨酸含量越高,羊毛的品質(zhì)和紡織工藝特性越好,并且其含量隨有髓毛、兩型毛和無髓毛的順序而增加。由此看來,藏羚羊絨優(yōu)于山羊絨纖維的另一重要特性與其胱氨酸含量高有關。
3.2 組氨酸含量 本試驗結果表明,藏羚羊絨組氨酸含量為5.88%,高出所測其他各種絨毛樣品約4個百分點,而其他樣品的含量接近,均不足總氨基酸含量的2%。魏懷方(1984)對山羊絨毛,賈雙進等(1988)對細毛羊羊毛的研究均認為,絨毛纖維色氨酸、組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最少,均不足總氨基酸含量的2%。藏羚羊絨組氨酸含量高于以上不同品種、不同類型纖維報道值,此特性是藏羚羊特有的品種特性還是其他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3.3 酸性氨基酸和堿性氨基酸 本研究表明,藏羚羊絨的中性氨基酸含量高達55.15%,酸性氨基酸和堿性氨基酸含量接近,分別為14.87%和15.23%。絨毛纖維角蛋白氨基酸組成中,既有易與堿發(fā)生反應的羧基,又有易與酸發(fā)生反應的胺基和亞胺基,所以絨毛纖維對酸堿均較敏感,易受酸堿的腐蝕而改變理化性能,進而影響絨毛織物的品質(zhì)(李紀標和史永紅,1998)。大量研究表明,弱酸和低濃度的冷強酸對絨毛纖維的破壞作用不明顯,但超過臨界pH值時,影響相當明顯。當pH值<4時開始破壞;當pH值<3時鱗片破壞嚴重,使一些鱗片開始脫落,皮質(zhì)細胞縮小聚集,絨中出現(xiàn)空腔,絨的強度下降。堿對絨毛的破壞作用較酸更突出,堿使絨毛中一些成分析出,鱗片結構疏松翹起,表面皺縮,皮脂細胞濃縮聚集,甚至使皮質(zhì)細胞溶解,絨毛纖維直徑變細,纏結在一起(孫彧等,2000)。藏羚羊絨的中堿性氨基酸與酸性氨基酸含量相近,表明藏羚羊絨纖維中自身所帶酸性基團和堿性基團能達到相互平衡而趨于中性,故其電化學性質(zhì)較穩(wěn)定,對酸堿溶液的緩沖能力較強,不易受外界酸堿溶液的腐蝕。
3.4 促螺旋氨基酸和降螺旋氨基酸比值 較多的天門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賴氨酸、全部蛋氨酸和較少的胱氨酸組成低硫蛋白,即促螺旋蛋白(Paa);較多的胱氨酸、蘇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組成高硫蛋白,即降螺旋蛋白(Daa)(王若軍,1991)。 本研究中藏羚羊絨促螺旋蛋白含量低于降螺旋蛋白,其Paa/Daa的值為0.85,明顯小于藏山羊絨(1.17)、柴達木絨山羊絨(1.23)、藏山羊毛(1.21)、柴達木絨山羊毛(0.99)、青海半細羊毛(公羊 1.07、母羊 1.14)和藏羚羊毛(1.36)。王若軍(1991)對山羊絨理化性能研究認為,絨毛角蛋白可以分為低硫蛋白、高硫蛋白和高酪蛋白三類,低硫蛋白主要集中在正皮質(zhì)細胞微纖維,對酶和化學試劑反應活潑;高硫蛋白和高酪蛋白主要集中在副皮質(zhì)細胞基質(zhì),對酶和化學試劑穩(wěn)定。藏羚羊絨纖維Paa/Daa的值小于其他絨毛纖維,反映了其含硫量高,對酶和化學試劑侵蝕抵抗能力強。同時也證實了按氨基酸的酸、堿性分類分析的結果。
[1]蔡伯凌,鄧軍,益西多吉,等.西藏山羊絨毛理化性能的研究[J].西藏畜牧獸醫(yī),1990,4:1 ~ 6.
[2]賈雙進,高佩民,田永強,等.遼寧絨山羊絨毛纖維理化性能的研究[J].中國養(yǎng)羊,1988,4:31 ~ 32.
[3]李紀標,史永紅.河北山羊絨纖維結構及氨基酸組成的研究[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17(4):335 ~ 336.
[4]李蒙召,張紹增.安哥拉、安本一代和本地山羊毛氨基酸組成及含量的研究[C].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專輯,1992.39~41.
[5]劉桂蓮,王睦生,孫素琴,等.內(nèi)蒙古白絨山羊絨鱗片細微結構和主要化學組成的研究[J].內(nèi)蒙古畜牧科學,1995,4:33 ~ 35.
[6]羅海玲.安哥拉、中衛(wèi)及其雜種一代山羊羊毛氨基酸種類與含量的研究[J].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5,30:37 ~ 44.
[7]權富生,楊藹云,張永平.安哥拉山羊與其雜交后代毛纖維氨基酸分析研究[J].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1997,6(3):20 ~ 23.
[8]孫彧,雅文海,雷良煜,等.柴達木絨山羊絨纖維鱗片結構、白度及氨基酸組成[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2000,30(5):18.
[9]王若軍.山羊絨理化結構的研究現(xiàn)狀[J].草食家畜,1991,4:1~5.
[10]魏懷方.我國絨用品種山羊絨的氨基酸含量和細微結構[J].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84,4:35 ~ 40.
[11]鄭中朝.沙圖仕纖維特性的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2001,3(5):14 ~ 16.
[12]Tonin C等著.劉君妹,解芳,賈立霞譯.野生和家養(yǎng)動物細絨的差別:Shatoosh,Yangir與開士米纖維的研究[J].國外紡織技術,2003,4: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