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騰飛 (黃灣中學 安徽靈璧 234213)
分類討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解題策略.可是由于分類討論過程一般較為冗長,敘述繁瑣,并且還容易出現錯誤.因而在歷年的各地高考試題中,它不僅經常出現在基礎性很強的選擇題、填空題中,而且更多的是滲透在綜合性的解答題中,是高考中難度比較大的一類考題.下面結合實例談談避免和優(yōu)化分類討論的幾種技巧,這不僅可以使解題過程大為簡化,而且還可以提高解題速度和解答的正確率.
例1 設定義在[-4,4]上的偶函數f(x)在區(qū)間[0,4]上單調遞增,若 f(2-a)<f(a),求實數 a的取值范圍.
分析由f(x)的定義域為[-4,4],得a,2-a∈[-4,4].但 2-a,a 在[-4,0],[0,4]的哪一個區(qū)間內需要進行討論.如果巧用“若f(x)是偶函數,則f(-x)=f(x)=f(|x|)”這一性質,那么可避免大規(guī)模的討論,從而簡化求解過程.
解由f(x)是偶函數,得
由 f(a-2)<f(a),得
又當 x∈[0,4]時,f(x)遞增,因此
例2 已知方程x2+x+k=0的2個根為α,β,且|α -β|=3,求實數 k.
分析實系數一元二次方程的2個根可能均為實根,也可能為一對共軛虛根,無論哪種情形,總有|α -β|2=|(α -β)2|.利用這一性質可以避開討論,從而使運算過程大大簡化.
解據題意,由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知
由已知|α -β|=3,得
分析若分a>0,a<0,再結合對稱軸與給定的區(qū)間3種位置關系,則要分6種情形進行討論,非常繁瑣.如果注意到“二次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只能在區(qū)間的端點或拋物線頂點處取得”,那么可以使討論過程大大優(yōu)化.
例4 設{an}是由正數組成的等比數列,Sn是其前n項和,求證:
若用a1及公比q表示Sn,則必須分q=1和q≠1進行討論.若緊緊抓住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隱含定義Sn+1=a1+qSn,則可避免討論,優(yōu)化解題過程.
簡證 因為
故原命題得證.
例5 設 0<x<1,a>0且 a≠1,試比較|loga(1-x)|與|loga(1+x)|的大小.
分析比較大小的常用方法是作差比較或作商比較.本題若直接采用作差比較,則需要考慮底數a>1,0<a<1這2種情況進行,很繁瑣;若用作商比較再結合換底公式,則可避開討論.下面的解法則更令人拍手叫絕.
又由 a>0,a≠1,得 loga(1-x)與 loga(1-x2)同號.因為
據條件(1)知,t為實數,且1 <t≤6,則
綜上所述,z=1 ±3i,或 z=3 ±i.
這不僅要對m=0和m≠0進行分類討論,而且還要求出tanα的2個值,十分復雜.若將待證式進行整體變形,則大大簡化解題過程.
例8 直線l過拋物線y2=2px(p>0)的焦點,并且與拋物線相交于點 A(x1,y1),B(x2,y2),求證:4x1x2=p2.
分析若直接設直線l的點斜式方程,則必須單獨討論直線l與x軸垂直的情況.若巧設直線l的方程為x=my+n,則可避免討論,直達彼岸.
分析由題設條件不能確定焦點在哪條軸上,因此可避免討論,設橢圓方程為Ax2+By2=1(A>0,B >0).
設點 P,Q 的坐標分別為 P(x1,x1+1),Q(x2,x2+1),則
將式(1),式(2)代入式(3),得
將式(1),式(2)代入式(5),得
5A2+5B2+26AB-16A-16B=0. (6)將式(4)代入式(6),解得
評注橢圓方程Ax2+By2=1同時表示了焦點在x軸、y軸上的2種形式,用待定系數法求方程時較為簡便.另外,當雙曲線的焦點所在的軸不易確定時,其標準方程也可用Ax2+By2=1來表示.若設直線方程,則不應設為y=k(x+x0),而應設為ky=x+x0,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討論k存在和不存在這2種情況.
例10 求中心在原點,對稱軸是坐標軸,一條漸近線是3x+2y=0,且經過點P(8,6)的雙曲線方程.
分析由于題設未明確給出焦點的位置,若設2個雙曲線方程(實軸在x軸或y軸上),利用待定系數求解過繁;若先由點P及漸近線的位置確定焦點位置,則可簡化解題過程,但不如直接利用共軛雙曲線系方程求解更優(yōu).
故所求的橢圓方程為
例11 已知不等式cos2θ+2msinθ-2m-2<0對任意實數θ恒成立,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則由|sinθ|≤1知,應對m分3種情況進行討論,相當繁瑣.若采用分離參數的方法,把已知不等式等價轉化,則可簡單、快速地獲解.
解原不等式等價于
例12 設 0<x<1,a>0且 a≠1,試比較|loga(1-x)|與|loga(1+x)|的大小.
分析若按常規(guī)方法考慮去絕對值符號,則應分a>1與0<a<1這2種情況進行討論,很繁瑣;若注意到2個對數同底,用作商比較法,則可用換底公式消去參數a,避開討論.
例13 設 a,b是2個實數,A={(x,y)|x=n,y=na+b,n 是整數},B={(x,y)|x=m,y=3m2+15,m 是整數},C={(x,y)|x2+y2≤144},是直角平面xOy內的點集合,是否存在 a和 b使得:(1)A∩B≠φ;(2)(a,b)∈C 同時成立?
分析由條件(1)可取na+b=3n2+15,即
把該式看成關于未知數a,b的二元一次方程,它在直角坐標平面aOb內表示一條直線,于是由
構成的關系式組是否有實數解,取決于直線xa+b-(3x2+15)=0與圓x2+y2=144的位置關系.
解如圖1所示,動點(a,b)在直線l上,直線l:nx+y-(3x2+15)=0與圓 x2+y2=144應有公共點,但原點到直線l的距離
且因為n是整數,上式等號不成立.故同時滿足條件(1),(2)的 a,b不存在.
圖1
例14 已知f(x)=(m-2)x2-4mx+2m-6的圖像與x軸有2個交點,其中至少有一個在x軸的負半軸上,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分析根據題意,直接用分類討論求解,有3種可能的情形,而原問題的反面只有1種情形“2個交點都不在x軸的負半軸上”,若抓住反面求解,則會非常簡捷.
解設2個交點 A(x1,0),B(x2,0)都不在 x軸的負半軸上,則
例15 設k為實數,試求出關于x的方程x4-2kx2+k2+2k-3=0的實根范圍.
解把原方程整理為k的二次方程k2+2(1-x2)k+(x4-3)=0且k為實數,得
評注若把x看作主元,令x2=t進行換元,再對k進行分類討論,則很難獲解.
例16 如果二次函數y=mx2+(m-3)x+1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至少有一個在原點的右側,求m的取值范圍.
解先考慮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的2個交點都在原點的左側的情況,即一元二次方程mx2+(m-3)x+1=0有2個負根,可得
故當m≥9時,2個交點在原點的左側.
上述解集的補集為m<9,但Δ≥0與m≠0是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故二次函數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至少有一個在原點右側的條件為:m≤1且m≠0.
評注上述方法是從反面進行思考,而前提條件是Δ≥0及m≠0,在采用這種方法時極易被忽視,希望能夠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故f(x)為偶函數.
當 x>0時,2x>1,即1-2x<0,故有f(x) <0;據偶函數的性質知,當x<0時,亦有f(x)<0;故當 x≠0時,恒有 f(x)<0,即
評注利用偶函數的對稱性和奇函數的中心對稱性,常能使所求解的問題避免復雜的討論.
總之,對于一個具體的問題,是否需要討論,以什么作為標準去討論,要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及要求去確定.若能采用等價轉換、整體構造、換元等有效措施,結合定義、性質和直觀圖形,優(yōu)化和避免分類討論,則將會使人們的思維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