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銳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由美國人首先提出來的。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廈誕生于美國。隨著現代建筑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今建筑發(fā)展的主流技術,其涵蓋從空調系統、消防系統到安全防范系統以及完善的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系統。
在智能建筑中,照明用電量很大,往往僅次于空調用電量。但是長期以來,照明的智能控制在國內一直被忽視,大多數建筑物仍然沿用傳統的照明控制方式,部分智能大廈采用樓宇自控(BA)系統來監(jiān)控照明,但也只能實現簡單的區(qū)域照明和定時開關的功能。
相比之下,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使照明調光、場景控制、用電負荷控制、通風供熱系統等調控實現智能化,并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總線系統。該系統依據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自動調節(jié)總線中設備的狀態(tài),達到安全、節(jié)能、個性化的效果。不僅建筑的初始電氣安裝非常容易實現,而且以后也可以很容易修改和擴展。當房間布局和使用需求改變時,系統不需要重新布線,只要簡單修改總線設備的參數和邏輯連接就行。這種修改可在1臺PC機上運行,而這臺PC機又連接在系統總線上,運行工具軟件進行設備的編程和調試。這樣簡單的操作不僅縮短了工程的改造時間,而且也明顯降低了因空置建筑使用區(qū)所造成的損失。
鑒于上述特點,不難看出該系統體現出了強大的優(yōu)越性(智能化的控制方式、靈活的布線方式、低廉的運營成本、提高的建筑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本工程地下共4層,全部為地下停車場,地上共11層,全部為辦公室,首層層高5 m,其余各層層高4 m,為一類高層建筑。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南側采用單層玻璃幕墻,北側為石材幕墻。
智能系統的控制時間段在中控界面設定,同時又在現場設置智能控制面板,方便就地靈活管理。通過配置的“智能時鐘管理器”可預先設置若干基本工作狀態(tài),通常分為白天、晚上、清掃、安全、午飯等,根據預先設定的時間段可自動的在各種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換。
在工作日早8:00時(由業(yè)主確定)開啟全部辦公區(qū)域照明,并將光照度自動調節(jié)在預先設定的水平。在近窗處,系統能智能地利用室外自然光,當天氣晴朗,室內燈自動調暗;天氣陰暗,室內燈會自動調亮,以始終保持室內恒定的亮度。午餐時間,燈將自動變換到一個舒適、柔和的燈光場景,使工作人員能夠很好地休息和放松。晚19:00時(時間由業(yè)主需要確定)關閉全部辦公區(qū)域照明,在節(jié)假日辦公區(qū)域照明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當辦公區(qū)域照明處于開啟狀態(tài)時,工作人員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墻面設置的智能控制面板手動開關燈光。智能控制面板通過程序設定可以對現場的燈光進行任意開閉控制,沒有回路數和區(qū)域的劃分限制。公共區(qū)域(例如:車庫、走廊、樓梯間、電梯廳等)的照明控制方式主要是通過集中控制和時間限定,按照上下班和節(jié)假日自動工作。所有照明控制回路都能集中體現在中央照明控制界面上,通過清晰簡潔的照明控制模型,全中文的操作界面,方便物業(yè)人員使用,同時系統和上級BA(樓宇自控)控制系統進行無縫對接,使BA控制平臺可以清楚的監(jiān)視和控制照明系統,方便整個建筑能源管理的統計和分配管理。
另外,由于此辦公樓屬于新聞集團建設,是集團的主要辦公大樓,主要從事編輯和排版工作(出版不在此樓內)。鑒于新聞行業(yè)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人員大都是先在外采訪新聞,采訪完后回辦公室進行編輯工作,呆在辦公室的工作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根據這種具體情況,我們又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辦公區(qū)域的照明調光以及人體感應探測器。
1)門廳、會議室、餐廳、走廊等公共區(qū),辦公室,地下車庫、室外的照明等處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進行不同的場景選擇、人體探測、開關燈具、自動調光等功能。
2)主要場所智能照明控制的形式:
a.大空間辦公室的辦公區(qū)采用分區(qū)人體探測及調光控制,公共區(qū)及走道采用智能模塊在各出入口處集中控制;
b.小辦公室內采用人體探測及調光控制,同時在門口也裝設智能模塊;
c.車庫、走廊、樓梯間、電梯廳等公共區(qū)域及室外、立面照明等的智能照明系統,采用集中定時控制,且具有多回路單獨控制功能;
d.餐廳、大堂等場所,采用系統中的開關控制模塊現場手動控制,且具有場景設置功能,也可設定系統集中監(jiān)視或控制;
e.宴會廳采用系統中的開關和調光控制模塊現場手動控制,且具有場景設置功能,也可設定系統集中監(jiān)視或控制。
3)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主機設在地下1層中央空調控制室內,該主機系統可以對上述所有場所的照明進行集中監(jiān)視或控制,并預留系統集成通信接口。
4)上述地上部分燈具的控制應與窗平行分組開閉。
5)應急照明平時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或現場就地開關控制,在消防時,可由消防信號控制,將其中疏散用應急照明燈自動強啟(消防信號具有優(yōu)先權),保證人員安全疏散,而疏散指示標志燈設置為長明燈。
1)辦公室近窗處照明:由于整個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形式,跨度為8 m×16 m,南側是單層玻璃幕墻,北側為石材幕墻,大部分是大開間辦公室,采光較好?;谏鲜鎏攸c,綜合考慮后采用對近窗處的兩排燈進行調光,在天花板上均勻布置光感探測器。調光時,根據工作面(辦公桌面)上的照度標準(500 lx)和光感探測器檢測的太陽光亮度變化信號自動控制照明。當工作面上的照度低于或高于設定值時,自動調整熒光燈的光通量,使工作面上的照度達到設定值。
2)辦公室內側照明:結合辦公桌的布置以及存在感應器(即主動紅外感應器)的探測范圍,在天花板上均勻布置存在感應器。當工作人員來到辦公室時,存在感應器探測到其控制區(qū)域有人,通過控制總線,點亮相應控制區(qū)域的照明;當工作人員離開辦公室忘記關燈時,存在感應器在設定時間(時間可以任意設定)內探測到沒人,系統將會自動關閉這些燈光,實現按回路劃分燈具并結合辦公桌的設置,以節(jié)約因為疏忽而浪費的電能。
3)辦公室出入口處:在出入口處的側墻上設置智能面板,就可實現對辦公室內的燈光、窗簾、空調的集中控制,大大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
4)靠窗處的小辦公室(單間):采用在天花板上布置光感探測器,同時在門口也裝設智能面板;對不靠窗的小辦公室(單間),采用在天花板上布置存在感應器,同時在辦公室入口處設置智能面板。
5)過道及衛(wèi)生間照明:在非主要使用時間段,過道或衛(wèi)生間的照明通常由存在探測器開關控制;在主要使用時間段內,無人時,存在探測器將燈光亮度調節(jié)到最小值,這樣可以獲得最佳的節(jié)能效果,而且延長燈具的平均壽命。
另外,照明和窗簾控制可以結合日光而又防眩目來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高度現代化的陽光追蹤百葉簾控制可以集成到這些控制中。根據需要,遮陽百葉可選擇自動控制(與氣象站模塊配合使用)或者手動控制。出于建設成本的考慮,本工程中采用手動遮陽百葉,遮陽百葉的控制暫不納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此外,本辦公樓的辦公室采用多聯機空調系統,分內外區(qū)系統,在地下1層中央空調控制室內進行集中控制,室內機也可就地進行線控。所以本次設計中沒有將空調的控制納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而僅是就地設置三速開關,采用1個三速開關控制3個~4個室內機的方式來調節(jié)環(huán)境溫度。
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我們知道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與BA系統相比會造成初期建設投資有所增加,但是它減少了用戶的后期運營成本,在一段時間后將體現出其高效節(jié)能性。它不僅可以滿足和實現不同的燈光效果要求,還可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減少運營成本,節(jié)約能源。我們相信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在智能建筑中將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點,給用戶帶來各種各樣的便捷功能,并在智能建筑技術的發(fā)展中占據領先地位。
[1]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