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磊 李家霞 張繼華
山東科技大學 泰安 271000
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稱為反撥效應,也就是一種后效影響,而且國外語言學家指出,教師和學生使他們的教和學適應測試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特別是當測試對學生的未來非常重要、測試通過率成為評價教師教學的依據(jù)時,這種后效的影響可能促進或阻礙教學和學習。因此,為了改進不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國家四級考試的后效作用,根據(jù)教育部高教司新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5年初,四、六級考試改革委員會制定了《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并于2006年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逐步推行新的四級考試,在考試內(nèi)容、項目設置、權重和題型等方面進行了改革,以使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更有效地檢測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一種全國性的大規(guī)模考試,這次改革必然會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目標產(chǎn)生很大的后效影響。
長期以來,由于四級考試的分數(shù)成為衡量大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高低和一些用人單位的聘用標準,因此很多高校盲目追求考試通過率,教師也刪減教學計劃內(nèi)容,以進行題海戰(zhàn)術來提高學生應試能力,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講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性,未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針對這一情況,從2005年6月份開始,四級考試記分制由原來的100分制改為了現(xiàn)在的710計分制,成績報道方式從原來的合格證書變成了現(xiàn)在成績報告單,其中包括單項分和總分,并且由考試委員會向?qū)W校提供分數(shù)的解釋,使學校對此分數(shù)有合理的理解以有效地指導教學,減輕各高校盲目追求通過率的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四級統(tǒng)考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改革后的分項成績報導有助于反映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和改進。
改革后的四級考試增加了非選擇性試題、主觀題的比例,如聽力中的復合式聽寫、閱讀理解中的選詞填空及句子填空等??陀^性試題具有題量大、覆蓋面廣、評分客觀等優(yōu)點,但猜測的概率大。而主觀性試題則能考查語言實際運用的能力。新四級考試內(nèi)容和權重具體來講,新題型的聽力理解部分由原來的20%提高到35%,聽力中加入短文聽寫;而閱讀理解部分由原來的40%降為35%,其中仔細閱讀占25% ,快速閱讀占10% ;寫作不變,仍占15%;傳統(tǒng)的詞匯題被取消,增加綜合測試,占15%。一般認為,使用主觀題能有助于提高考試的效度,而且它對教學的后效也更好。
聽力歷來是我國考生的弱項,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其他技能的發(fā)展,而且還能為開展日常交際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改革前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主要以詞匯與閱讀能力衡量學生水平、評價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傳授語法知識、訓練閱讀能力上,同時學生也相應地將記憶和背誦大量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往往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改革后的四級考試增加了聽力理解部分的權重,豐富了考試形式,突出加強對學生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測試。這一變化必將促使教師及學生做出相應的、更為合理的調(diào)整。首先,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側(cè)重點。即由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主轉(zhuǎn)變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性實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上,改變那種通過考試可以取得證書,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水平不高的現(xiàn)象。
四級考試改革在閱讀理解考試方面也做出了調(diào)整。雖然閱讀部分所占的比重較以往有所降低,但還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兩項之一,并且在原來的仔細閱讀的基礎上增加了快速閱讀,題型除原來的多項選擇外,還增加了選詞填空,這一調(diào)整更好地體現(xiàn)了考核應用型技能的目的。根據(jù)語言專家Nuttall的理論,他認為優(yōu)秀讀者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靈活閱讀的能力,即能夠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調(diào)整閱讀速度。顯然,仔細閱讀的能力和快速閱讀的能力都是學生所需要的閱讀能力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大學英語的閱讀教學應從只注意字面理解、重視詞匯、語法的基礎教學向既重視語法能力、又重視篇章結(jié)構、以培養(yǎng)獲取信息為目的的教學轉(zhuǎn)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實踐入手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掌握段落篇章的閱讀能力。同時還應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如略讀和掃讀等技巧,因為閱讀技巧的合理選取將會極大地提高閱讀的效率,以促使學生在準確率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閱讀速度。此外,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也會對閱讀的效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所以,學生在平時練習閱讀技巧時,還需注意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識。
新四級考試將取消純語言知識型考題,而將語言知識的考核與語言技能的考核有機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如通過閱讀考核學生的詞匯知識等)。隨著詞匯考查方式的改變,可以相應地減輕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壓力和負擔,使掌握英語詞匯變得輕松容易。還有那種考前拼命背誦詞匯,考完之后幾乎大部分都記不起來的現(xiàn)象也會大大減少。另外,這種變化也要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zhuǎn)變詞匯教學策略。 因為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十分重視對英語字、詞的理解和把握。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有道理的,沒有對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就很難去組織英語的句子和文章。但是,可能就是這種對英語字、詞的過分要求,使得許多同學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這個方面,卻忽視了對文章的理解和通篇的把握,因而學生在做英語試題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斷章取義、曲解原文大意的事情。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更會無形之中減少和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語境中、在綜合理解中輕松掌握英語詞匯。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中特別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使他們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對此,四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傳統(tǒng)考試中的一些弊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對于大學英語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過去大學英語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仍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語法翻譯法。其弊端是課堂教學以字、詞、句本身的分析、翻譯講解為主,忽視字、詞、句的活用,尤其不注重閱讀技巧、寫作技巧以及篇章結(jié)構的分析。課上教師以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吸收,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知識,這使學生感到學英語如同啃雞肋,索然寡味。因此教師應及時轉(zhuǎn)變觀念,調(diào)整教學思路,改革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近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少好的教學方法被提出和應用。如交際教學法,即通過交際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折中教學法,即將不同的教學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雙外”教學法,即既訓練外語應用技能,又傳授對外交流知識的教學法;;3T教學法,也就是以語篇重建任務為依托的小組學習方法。對此我們應在充分考慮語言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地選擇和嘗試有效有趣的教學方法,而不要生搬硬套,以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總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檢測手段,它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應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應利用改革的契機來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正確處理教學與考試的關系,最大限度地使四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后效影響。
[1]魏萍.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導向作用[J].宜賓學院學報,2006,(05).
[2]楊惠中.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十五年回顧[J].外國語,2003,(03).
[3]金艷.最大限度發(fā)揮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導向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05,(09).
[4]黃赤強,張育琴.CET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新余高專學報,2005,(12).
[5]李道琴.英語四、六級考試對教學反撥作用的思考[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6]謝姣姣.從CET改革看大學英語教學新方向[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