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栽培在我國蔬菜生產中占有相當的比重。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和諸多城市食品安全準入證制度的相繼實施,如何克服傳統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弊端,提高大棚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大力發(fā)展綠色蔬菜生產,已成為大棚蔬菜生產的主攻方向。
1.有害氣體污染:為了方便或節(jié)省投資,傳統習慣上,常在毗鄰村莊、公路、工礦企業(yè)的區(qū)域內選址建棚,極易受到二氧化硫、氯氣、氟化物、碳氫化合物及煙塵的污染。不僅直接傷害蔬菜,影響大棚采光,還會使有害物質在蔬菜中積累,影響蔬菜質量。
2.化肥污染:大棚基本處于封閉、半封閉的環(huán)境狀態(tài)。長期單一使用化肥,大量的化學元素無法得到及時利用,容易造成土壤中亞硝酸鹽、重金屬等含量超標,既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妨礙蔬菜生長,又惡化了環(huán)境,影響人體健康。
3.農藥污染:大棚小氣候有別于大田,經常受到病蟲侵襲。盲目使用農藥,不但會污染環(huán)境,還會造成蔬菜中農藥殘留積蓄,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4.廢舊塑料污染:生產或包裝過程中的廢舊塑料,殘存于土壤后很難分解,既影響蔬菜根系發(fā)育,又阻滯水分、養(yǎng)分和傳導運輸,同時在老化降解過程中,還會釋放出鄰苯二甲酯等有害物質,使蔬菜在生產和貯運中受到污染。
5.化學合成類激素過量:為片面追求產量,爭取農時,或延遲保鮮,過量使用化學合成類促長、保鮮、防腐類激素,致使蔬菜中毒害物質聚積,造成后期污染,降低蔬菜品質。
1.嚴格選址。新建大棚時,要先請環(huán)保部門對大氣、水源、土壤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測。并盡量遠離公路、廠礦、醫(yī)院、居民生活區(qū)等,以免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環(huán)境影響。
2.強化農藝措施。⑴適當休閑合理倒茬。長期使用的大棚,上茬收獲后,及時清理整潔,夏季敞棚納雨,深翻曬土,曝曬消毒。輪作部分吸肥能力強,能夠清除重金屬污染的大田作物。冬季進行冬耕冬灌,晾棚凍垡,既能改善大棚環(huán)境,淋洗耕作層積累的毒素,改良土壤結構,增強抗逆能力,又能控制或消滅病蟲源,減輕病蟲危害,提高大棚環(huán)境質量。
⑵加強田間管理。選用優(yōu)質抗病品種,推廣嫁接防病技術,實施膜下灌水或滴灌技術,杜絕污水灌溉。結合田間管理,及時摘除病蟲枝葉,妥善處理,壓低病蟲基數,抑制病蟲害發(fā)生。
⑶推廣生態(tài)防治。利用大棚設施,采用高溫悶棚,通風降濕的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有利于蔬菜生長,遏制病害發(fā)生的大棚環(huán)境。通風或敞棚期間,加設防蟲網,棚內人工飼養(yǎng)或捕后釋放天敵昆蟲,保持大棚空間相對封閉,增加天敵種群數量,以益抑害,維持大棚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⑷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化肥污染。主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餅肥,限量使用無污染的復合肥,倡導使用綠肥、非化學合成的腐殖酸、微生物及氨基酸類肥料,并注意做到各種肥料的合理選擇、配方施用。嚴禁使用硝態(tài)氮肥,含有重金屬元素的普通磷肥,適量使用氯化鉀肥,避免對蔬菜造成污染。
⑸科學選用農藥。根據綠色蔬菜生產農藥使用準則,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如農抗120、多氧霉素、阿維菌素、白僵菌、BT制劑等;植物源農藥,如茴蒿素、煙堿、除蟲菊、松酯合劑、辛辣蔬菜植株浸提液等;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如滅幼脲、卡死克、除蟲脲等;礦物源農藥,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柴油乳劑等。限量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如馬拉硫磷、敵百蟲、吡蟲啉、克螨特、雙甲脒、百菌清、撲海因、粉銹寧等。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如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甲拌磷、氧化樂果、三氯殺螨醇、林丹、呋喃丹等。
⑹ 避免貯運過程中的污染。貯運中,嚴格按照綠色蔬菜生產操作規(guī)程,使用安全衛(wèi)生的包裝、貯運器具,盡量采用氣調、冷藏、無害射線處理的方式,消毒滅菌,貯藏保鮮。加工食用前,先用小蘇打水或食用洗潔精浸洗后,再用清水噴淋,密封存放,減少動物、微生物及不良環(huán)境對蔬菜的后期污染。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jiān)控,確保大棚蔬菜品質、效益持續(x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