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婧婧 葛曉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2.喀什地區(qū)博物館 新疆喀什 844000)
新疆喀什香妃墓柱子紋飾藝術
賀婧婧1葛曉2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2.喀什地區(qū)博物館 新疆喀什 844000)
新疆喀什香妃墓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它的柱子裝飾是民族工藝美術的精品,其中的紋樣裝飾最為突出。本文通過研究香妃墓柱子裝飾紋樣表現形式及其審美意義,從中探究香妃墓柱式裝飾中多元的文化表現。
香妃墓;柱式;紋飾藝術
阿帕克霍加麻扎又名香妃墓,香妃墓這個名字在民間廣泛流傳。它是新疆著名的麻扎建筑群,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妃墓柱子分別分布于建筑群中的高清真寺外殿敞廊14根,加滿清真寺外殿敞廊62根和講經堂外殿敞廊15根,均為木質。高清真寺和加滿清真寺修建于1927~1928年,年代相對較晚,這兩處的柱子裝飾華麗,紋樣繁縟。講經堂建造于阿帕克和卓時期,距今有三百多年了,這里的柱子裝飾樸素,有凹凸的浮雕紋樣,但無彩繪紋樣。香妃墓柱子紋樣裝飾藝術集紋樣美、色彩美、技藝美和材質美于一體,尤為引人注目。
紋樣是裝飾藝術的重要內容,紋樣出于對人自身的保佑和祝福,從而既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紋樣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內涵也發(fā)生演變,但吉祥意義是紋樣永恒的主題。通過分析香妃墓柱子的各種紋樣的形式及審美意義,可以反映出香妃墓柱式裝飾藝術是多元文化融合的體現。
香妃墓柱子裝飾紋樣多種多樣,植物紋樣數量多于幾何紋樣。植物紋樣主要有生命之樹、蓮花、纏枝紋、忍冬紋、石榴紋;幾何紋為六邊形組合紋和米字紋。
1.生命之樹。香妃墓柱式裝飾中出現最多的是生命之樹紋樣,樣式為以中間的花莖或花枝為對稱軸,左右有對稱的花或葉,頂端頂一花或花苞。生命之樹紋樣在形式上處于具象和抽象之間。通過細微觀察,發(fā)現生命之樹紋樣注重描繪不同花卉的花形、花心、花瓣的形狀和色彩,葉子的形狀也片片不同。同時又把握了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提煉出“樹”的形狀,形成程式化的裝飾紋樣。在樣式上雖為統(tǒng)一的“樹”形,但在局部表現上又千變萬化。生命之樹橫向排列環(huán)繞布滿整個柱頭,色彩鮮艷,多紅綠、黃綠對比,充滿生機。
生命之樹是古老的裝飾紋樣,存在于古埃及、古印度、兩河流域、希臘、中國等地。它在各地的含義都不同,但不外乎為宇宙之樹、通天之樹、長壽之樹之意。生命之樹紋樣總的說來是人類生命永生意識的物化,反映了期盼生者長壽和死者永生的愿望,從而生命之樹紋樣具有永生,象征生命活力的吉祥意義。
2.蓮花。蓮花紋在柱式裝飾中有三種樣式。一式為折枝蓮花紋;二式為纏枝紋中的蓮花紋,較小,多為側面剪影;三式為蓮紋邊飾,為倒垂形蓮瓣形狀排列成環(huán)形,比較窄小。一式折枝蓮紋在柱身上,正好與視線平齊,蓮花造型清秀,配有荷葉或蘭草,每朵花自成一個構圖單元,每個單元中花枝自然伸展,注重疏密對比,明顯受到中國傳統(tǒng)蓮紋的影響。蓮花是佛教的象征,影響深遠,而蓮紋用于伊斯蘭教建筑裝飾則是多元裝飾文化融合的具體體現。
3.石榴紋。石榴紋樣形式多種多樣,有石榴果實紋樣,突出刻畫石榴多子;有石榴花紋樣,有的較為寫實,將層層花瓣仔細刻畫,并在花心顯示正在孕育生長的石榴或突出果實的鼓腹特征;另一些僅取石榴花外形紋作裝飾符號。這三種是在纏枝紋中構成石榴形,在石榴形中再套裝飾紋樣。由于石榴與蓮的果實都是“千子一房”,石榴紋常常又與蓮紋結合,看上去即像石榴紋,又像蓮紋。石榴原產西亞,通常認為由涂林安石國引入中國的,傳播途徑西域。石榴曾是祆教儀式中經常用到的植物。石榴蘊含豐產、多子、多福意象,用來象征子孫繁衍昌盛。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氣候干旱,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產勞動力低下,石榴紋多子豐產的寓意正好暗合了人們祈求生命力旺盛的希望。
4.纏枝紋。纏枝紋在柱式裝飾中與其他紋樣穿插纏繞首尾相連、連綿不斷。纏枝紋中穿插蓮花紋和石榴紋,以“8”字形連環(huán)相扣組織紋樣;纏枝紋中穿插折線纏枝紋或“卍”(卐)字紋,以“S”形組織。還有“喜相逢”纏枝紋。
“卍”(卐)字紋是一種古老的宗教符號,具有原始的太陽崇拜、生殖崇拜等象征意義,在亞歐大陸廣泛流行。中亞地區(qū)史前流行的“卐”字紋與歐洲大陸及近東史前時期廣泛流行的“卐”字符同源,以生殖崇拜文化為核心內容。佛教興起后,“卍”字符又具有“吉祥萬德”之意,成為佛教文化的標識之一。隨著佛教的傳播“卍”(卐)字紋也深入民間,有萬福祥瑞、逢兇化吉、福壽安康等吉祥含義。
“喜相逢”纏枝紋由中原傳入新疆地區(qū),在唐末至五代時期己經出現,宋代得以盛行,對于這種陰陽相消相長的圖形的起源說法很多,通常認為起源于道教太極圖,推測“喜相逢”是受宋代太極圖式的流行而流行開來的。
5.忍冬紋。忍冬紋可分為三種形式,一式為帶型忍冬紋,以“S”形橫向波狀排列,首尾相連。二式為以棕櫚紋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忍冬葉文。三式為桃形忍冬紋,以及由桃形演變而來的羊角忍冬紋。一式忍冬紋可認為由西方葡萄葉紋東傳演變?yōu)槎鴣恚⒃谥性鞣N裝飾中普遍出現。二式忍冬紋的形式與希臘的“莨苕—棕櫚葉紋”形似。據考古發(fā)現,在佛教裝飾和祆教裝飾中都有忍冬紋。并且從忍冬紋的幾個樣式可知,香妃墓柱式中的忍冬紋為東西方裝飾文化交流的結果。
6.幾何紋。幾何紋在紋樣中數量比較少,香妃墓柱子裝飾中幾何紋有六邊形的反復交錯排列和“米”字紋的無限延展。幾何紋的特點是一種形狀的反復排列,形成可以平面無限延生的圖案。
此外,還有其他的紋樣如柿蒂紋、三葉草紋、菱形紋等。但是數量較少,不及上述紋樣具有典型性。
1.香妃墓是伊斯蘭宗教建筑,所以在柱子紋樣裝飾上受到伊斯蘭教審美法則的約束。香妃墓柱式紋樣裝飾,嚴格遵循真主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觀念,沒有生靈出現,紋樣裝飾通過其象征意義和組織方式來追求精神啟示。柱子紋樣裝飾中,紋樣組織復雜密集,暗示真主的無處不在;各種寓意崇高的紋樣都是信徒對真主的禮贊;紋樣用反復、首尾相接和無限延展性來暗含真主的無限性等。
同時香妃墓柱子裝飾紋樣體現伊斯蘭審美的和諧性,秩序性。紋樣裝飾總體分區(qū)進行裝飾,單個紋樣也在相應的部位有秩序的組織,給人以繁縟卻不失秩序美感。
2.喀什由于特殊地理位置,裝飾文化也受到東西各種文化的影響。在歷史上,有多種宗教在這里流行傳播,有多個民族和種族在這里融合。不同的宗教、民族帶來不同的文化觀念,為裝飾藝術注入新鮮的血液,隨著時間的積累,裝飾文化越來越豐富,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延續(xù),并沒有因為某種外來文化的介入而中斷。在香妃墓柱子紋樣裝飾可以看成是一部展開的裝飾歷史章節(jié),各種寓意的裝飾符號一起出現,如蓮紋——佛教的印記,“卐”字紋遠古宗教的印記等。
3.環(huán)境對審美思想的形成起制約和催化作用,并使某一種裝飾風格反復提煉,逐漸凸顯。新疆的古代民族在原始社會依賴于自然,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形成了萬物有靈和植物圖騰的宗教意識,是審美的發(fā)端。這種意識一直存在于裝飾理念中,在裝飾藝術發(fā)展中反復的提煉出來。在香妃墓柱子裝飾中,富有生命力的紋樣得到大量應用,多以“8”、“S”型進行組織,充滿動感,體現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力的向往的審美理念。
香妃墓柱式紋樣是中華民族汲取東西方裝飾藝術的精華所在,根據民族生活生產需要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取舍,融入本民族的裝飾語言,形成有鮮明特色的裝飾風格。同時也體現出古代新疆人民追求幸福美滿的美好愿望。
[1]羅世平,齊東方.波斯和伊斯蘭美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邱紫華,王文戈.東方美學簡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國紋樣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芮傳明,余太山.中西紋飾比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李安寧.新疆民族民間美術·第一輯[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伊明江·阿布都熱依木.維吾爾族手工藝文化研究[M].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7.
[7]靳之林.生命之樹[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張曉霞.中國古代植物紋樣發(fā)展源流[D].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04.
Abstrac: Apak Hoja Mazar in Kashgar of Xinjiang is an important culture inheritance,the pillars decorated beautifully and its designs are especially outstanding.The paper studies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pillars’designs to explore the representation of mutiple culture on the pillars’decorative designs in Apak Hoja Mazar.
Apak Hoja Mazar; pillars; decorative designs
賀婧婧,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工作。葛曉,喀什地區(qū)博物館工作。
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