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瑣柱
中國特色政治思維視野下的領導力提升
□席瑣柱
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社會結構日趨復雜,政治決策與社會矛盾的處理日益與國際大舞臺聯(lián)系在一起,思想文化之間的激蕩和交流已不可避免。在這個劇烈變化的時代,領導及其領導力的提升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對于如何提升領導力國內外學者已有各種論述,但筆者認為領導力的提升必須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不能脫離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本位,必須按照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標準和要求,彰顯領導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色。
政治就是以為了獲得、運用或利用國家權力和各種公共資源為中心而形成的專門思想觀念、理論知識、意識形態(tài)、關系角色、目標任務、方式手段,以及由此而展開的一切活動的總和。其最顯著的特性是權力性和階級性。其最權威的表現(xiàn)是法律形式。政治素質指行政領導者從事社會政治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基本條件、基本品質和基本技術的總和,是他們在政治關系和政治生活中培養(yǎng)出來或必須具備的個體特質,是高度政治化的結果。
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有一定的政治素質,彼此之間的差別只在于具體內容、性質、標準、取向和程度各有不同。一個成熟的社會人必須自覺地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否則就不能真正成為成熟的社會人,就不能在某一具體的也就是特定的社會中生存、發(fā)展和發(fā)揮作用。
政治素質直接源于社會素質和道德素質,并以思想素質為基礎甚至為主導,但是也反過來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社會素質、道德素質和思想素質,并賦予它們以某種特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價值取向。政治素質既同社會素質、道德素質和思想素質一起構成人的靈魂,發(fā)揮實質性作用,又單獨影響人的行為,發(fā)揮方向性的作用,具體地把人歸并到不同的社會群體和階級階層中。
對于行政領導者來說,政治素質是第一位的,比其他任何領導素質都重要。這是因為政治素質從根本上決定著領導的性質和方向,決定領導者站在什么立場、為什么目標、為什么對象而使用領導權力及各種領導資源,具有鮮明的傾向性、政策性和階級性,關系到領導權力掌握在什么人、什么階級的手中,以及為誰服務的根本性問題,這是行政領導者的核心領導素質和靈魂。政治素質缺乏或者薄弱的人,就不能擔當領導者,就是擔任了領導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要犯方向性、根本性的錯誤,以及其他政治性錯誤,從而把所領導的對象引入歧途并帶來災難。
行政領導者的政治素質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是第一標準,帶有鮮明的階級性。任何時代、國家或社會都以一定的階級立場和觀點來確定政治素質的標準,并以此標準來判斷一個領導人才的政治素質是否合格,是否達到更高的要求。
我黨歷來就非常重視行政領導者的政治素質。毛澤東特別強調政治是統(tǒng)帥,是靈魂,領導者必須又紅又專。鄧小平也提出了完整的、科學的政治理論和政治原則,特別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培養(yǎng)“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新時期行政領導者在政治上所應具備的基本領導素質標準,干部“四化”中的革命化是擺在第一位的標準要求。江澤民則提出領導干部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學習鄧小平理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不斷提高“整個干部隊伍的理論領導素質”,要“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胡錦濤則指出領導干部要“用科學發(fā)展觀武裝政治頭腦”。這些政治理論觀點為中國所有行政領導者或領導人才所應具備的政治素質界定了基本的性質和內容,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和方向。
總之,行政領導干部必須講政治,講政治是對領導者價值觀的根本要求,價值觀才是領導力的真正本源和基石。全球化背景下,員工的知識水平、活動空間和自由度增加,難以完全靠制度進行管理,領導者應該通過影響、引導、建立、推廣價值觀,從政治理論和政治知識、政治觀念和政治意識、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政治熱情和政治作風、政治閱歷和政治經驗、政治技能與政治藝術等方面著力構建領導價值觀,并使追隨者接受領導的價值觀。而優(yōu)秀領導者的作用,就是利用組織的群體力量塑造出一定的價值觀并加以引導。
真正的領導者是具有高超領導力的群體。他們品質超群,能化腐朽為神奇;他們善待下屬,能激勵下屬為共同的目標奮斗;他們正直、智慧、熱情,能使枯燥的工作充滿樂趣,使單調的日子回蕩激情。他們與眾不同,卓爾不群,久而久之,人們以為“領導者是天生”的。然而,領導力理論揭示了領導的本質: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學習和實踐造就的。
領導力的核心是學習力。學習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學習是指在書本或在他人輔導下獲得知識,即“通過讀書、聽課、研究、進行教學實驗、參加實際工作等以學得知識和技能”。廣義的學習是指一個人從外界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的全過程。從信息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學習過程,說到底是一個人不斷接受并與外界交換信息的過程,像電腦不斷升級換代一樣,人腦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腦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學習并不全都是有益的,見到什么就學什么,這樣的學習不僅無益,而且對人的發(fā)展有害。因此,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學會如何學習,提升學習力,比重視和加強學習更重要。
學習力是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效率和轉化力等要素的綜合體現(xiàn),是新的領導理念。從構成要素來看,學習力應當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轉化力等要素。學習動力是學習主體進行學習的源動力,它又分為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兩個方面。內在動力是由學習主體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和主體要實現(xiàn)的目標所決定的,它與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成正比,認知程度越高,學習動力越足;與一個人要實現(xiàn)的目標高低成正比,偉大的目標產生巨大的動力。外在壓力與一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和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密切相關。社會競爭越激烈,學習壓力也就越大。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又是密切相關的,相輔相成,互相轉化。學習毅力是指學習主體是否有持久力,學習是否能持之以恒。因為學習是一個終身進行的過程,這種持久力在學習力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學習能力是指學習主體開展學習的主客觀條件的總和。主觀條件是指學習主體的接受、消化能力,客觀條件是指學習主體能否正常開展學習的物質條件。學習效率是指學習的速度。在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特別是知識信息對社會的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時代,學習的速度就顯得特別重要。專家斷言,學習的速度若慢于時代的變化,必然導致淘汰甚至死亡。未來學習主體唯一具有的持久優(yōu)勢,就是有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學習轉化力就是指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更新自我、推進創(chuàng)新和變革社會的效果上。當然,學習的幾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現(xiàn)實的學習力。
學習是提升領導力的決定性因素。隨著知識經濟的發(fā)展,領導干部的領導力已不僅限于地位和級別的權力因素的控制力,非權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主導因素,管理對象也從管理人、財、物過渡到管理知識和信息資源。領導一詞中“導”的作用上升為主導地位,“領”則更多地體現(xiàn)為率領和示范。這種領導力的實現(xiàn)不是權力所能奏效的,而學習是應對變革和挑戰(zhàn)最有力的武器。
領導的創(chuàng)新力、決策力、選擇力、執(zhí)行力等都來源于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源自不斷的學習,科學的決策來源于不斷的學習,正確的選擇來源于不斷的學習,只有認識到領導角色的本質是學習,領導力的核心是學習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領導力。領導力還體現(xiàn)為領導促進和指導組織學習的能力,領導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領導對組織學習指導作用的大小,領導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在組織中積極營造學習氛圍,不斷促進組織學習。所有這一切都有賴于學習,有賴于在學習中不斷完善領導角色,有賴于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有賴于在學習中不斷引領組織向共同愿景前行。判斷領導干部學習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學習的動力是否強,學習的基礎是否厚實,對學習的運用是否自如。學習力的強弱對領導干部至關重要,是領導干部最核心的能力。
總的說來,新時代的領導應該是也必須是推動創(chuàng)新、不斷引領變革的人,是為組織創(chuàng)建愿景的人,是身體力行推動組織愿景實現(xiàn)的人,但最重要的,他應該是一個學習的人,這是其最重要的角色,亦是其最重要的使命。
當前,面對世界進步潮流,領導力的提升必須從世情、黨情和國情出發(fā),切實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這是根本,并以是否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行政領導領導力的一把標尺。不抓住這個根本,不以這個作為衡量領導力的標準,領導力的提升必然只會利己,絕不會利他。因此,新時期行政領導干部領導力的提升一定要講正氣,要注重改善自身作風,以塑造良好形象,密切干群關系,宏揚社會正氣,以人為本。
黨的十六大報告把人的全面發(fā)展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概括科學發(fā)展觀時,鮮明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2004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yè)儀式上的講話中,更是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币匀藶楸咀鳛橐环N管理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重新確立了在管理活動中人的主體地位,恢復了人在管理活動中的“尊嚴”,包含了尊重人性、尊重人權、尊重人格的深刻含義。是否堅持“以人為本”,不僅是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問題,它更是領導干部工作的根本態(tài)度問題。它反映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決定領導干部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激勵群眾的能力;決定領導工作能否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進而不斷鞏固干事業(yè)的群眾基礎;決定能否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積極創(chuàng)造人人平等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huán)境,進而獲得事業(yè)長期發(fā)展的不竭源泉。
新時期領導力提升堅持講正氣、以人為本,就是要求領導干部理解馬克思有關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的科學論斷,學習毛澤東思想中豐富的群眾思想、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領會鄧小平理論中黨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和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等蘊含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思想,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領導觀念。
新時期領導力提升堅持講正氣、以人為本,就是在具體工作中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發(f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講究社會公德和奉獻精神。強調不僅要滿足生存的需要,還要滿足安全、享受和發(fā)展的需要;不僅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還要滿足精神文化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在教育、就業(yè)、收入、財產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要有政治責任感。特別要關注“弱勢群體”,重視建設更加合理的分配機制,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努力解決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都從改革發(fā)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要有社會責任感。
新時期領導力提升堅持講正氣、以人為本,更重要的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充分發(fā)揮人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有利于平等競爭、全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想干事業(yè)的人有機遇,讓能干事業(yè)的人有舞臺,讓干成事業(yè)的人有地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發(fā)展教育和文化事業(yè),建設學習型社會,不斷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使每個人都有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機會。
總之,面臨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問題,廣大行政領導干部領導力的提升勢在必然,但務必要堅持講政治這個靈魂,夯實講學習這個基礎,抓住講正氣這個根本。
責任編輯:周振國
?作者:席鎖柱,內蒙古農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理事。此文是作者主持的內蒙古自治區(qū)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批準號為:NJC07052)的研究論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