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良,何 蕓,夏德林
(1.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口腔科,重慶 402160;2.瀘州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黏液腺囊腫是口腔科常見疾病,通常是口腔黏膜下的小黏液腺因外傷或炎癥等原因使腺管阻塞,黏液排出障礙,腺管擴張,或黏液經破裂的導管排出于組織間潴留而形成囊腫,好發(fā)于下唇、舌尖腹側[1]。囊腫很容易破裂,流出蛋清樣透明黏稠液體后消失,但破裂處愈合后又會再次形成囊腫。常規(guī)手術切除復發(fā)率比較高,我科多年來對黏液腺囊腫采取注射碘酊的治療方法,療效滿意,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0月來筆者醫(yī)院頜面外科治療黏液腺囊腫患者 196例,年齡 5-69歲,其中男性 87例,女性 109例;手術后復發(fā)來就診的有 15例;病程為 1周至 2年,病變直徑范圍在 0.3-2.0 cm。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兩組:碘酊治療組 98例,手術治療組 98例。
1.2 治療方法
1.2.1 方法與操作 碘酊治療組:常規(guī)消毒后,用空針從囊腫邊緣正常黏膜刺入直達囊腔內,抽盡囊液,然后換備有碘酊的針管,向囊腔內注射 2%碘酊 0.2-0.5 ml,直到囊壁由透明色變成半紫色為止,停留 2-3 min,再將碘酊抽出,用干棉球加壓注射點,抽出針頭,術后無特殊處理。如一次注射后囊腫消失,兩周后再以同法注射。手術治療組:常規(guī)消毒后,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縱向切開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鈍性分離囊壁,取出囊腫,切除和囊腫相連的腺體,縫合黏膜。囑患者術后 3 d進半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洗必泰液飯后含漱,適當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1周后拆線。記錄操作時間并分別于術后 1 d、1周、1個月復查。
1.2.2 療效標準 治愈:囊腫完全消失,黏膜正常,無功能障礙,無不適,經隨訪半年無復發(fā)者。復發(fā):治療前后囊腫無明顯改變者;囊腫縮小,但不能完全消失者;半年內同一部位復發(fā)囊腫者。采用SPSS11.0軟件對兩組的療效進行卡方檢驗。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x2檢驗。
2.1 操作時間及一般情況觀察
2.1.1 平均操作時間 碘酊治療組 5 min,手術治療組 10 min。
2.1.2 一般情況觀察 術后 1 d:碘酊治療組患者自述有腫脹感,囊腫注射部位黏膜表面發(fā)白,可正常飲食。手術治療組有輕微腫脹、疼痛,影響進食。術后 1周:碘酊治療組見囊腫注射部位黏膜表面發(fā)白,組織無腫脹。手術治療組組織無腫脹,拆線后有輕度疤痕。術后 1個月:兩組均見注射部位與周圍黏膜無差異,黏膜表面未留疤痕。
2.2 療效 碘酊治療組 98例,其中治愈 89例,復發(fā) 9例,有效率為 90.8%;手術治療組 98例,其中治愈 91例,復發(fā) 7例,有效率為 92.9%。兩種方法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碘酊屬于鹵素類消毒防腐藥物,它是碘與碘化鉀的乙醇溶液,可以氧化破壞病原體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并與蛋白質的氨基結合而使其變性沉淀。采用碘酊治療黏液腺囊腫正是利用這一原理破壞囊壁上皮細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腫[2-3]。
本實驗結果表明,碘酊治療黏液腺囊腫與手術治療療效相近,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采用碘酊治療法操作簡便快捷,患者痛苦小,精神、經濟負擔輕,創(chuàng)口小,更容易被接受,為幼兒患者、不愿手術的病人和經濟承受能力較低患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
甘擴兵等[4]曾報道手術治療黏液腺囊腫優(yōu)于碘酊治療,但筆者認為采用碘酊治療黏液腺囊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才能保證有效率:1)注射時一定要輕柔,從囊腫邊緣正常黏膜刺入,避免刺破囊壁,因刺破囊壁容易導致復發(fā)。2)注射藥物時一定要緩慢,防止用力過猛,造成囊壁破裂。注射量應根據(jù)囊腔大小而定,以恢復原囊腫大小為宜。3)切忌將碘酊誤注射到正常組織,以免引起這些組織的纖維化以及變形、壞死。4)反復破潰,形成炎性肉芽者采用碘酊治療法效果較差。
[1] 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05.
[2] 林曼平.碘酊治療口腔黏液囊腫的臨床觀察[J].中原醫(yī)刊,2002,29(9)∶35.
[3] 周 毅,劉學麗,閆世霞,等.口腔黏液囊腫保守治療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學研究雜志,2004,10(3)∶449-450.
[4] 甘擴兵,謝 勇.手術摘除與碘酊注射治療口腔黏液腺囊腫的療效比較[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3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