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梅
河南項城市中醫(yī)院 項城 466200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 35~50歲的婦女。癥狀重者常采取手術切除治療??筛鶕?jù)患者的年齡、癥狀、肌瘤大小、醫(yī)院的條件等,選擇經(jīng)腹手術或經(jīng)腹腔鏡手術。我院 2008-01~2008-12行經(jīng)腹子宮切除術 66例,通過全面、嚴格的圍手術期護理,未發(fā)生與護理有關的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F(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 66例,年齡 42~70歲,住院 7~12d。其中子宮肌瘤 42例,子宮腺肌癥 4例,子宮肌瘤合并腺肌癥 17例,功能性子宮出血 3例。其中合并高血壓 4例,糖尿病 3例,中度或重度貧血 8例。所有手術患者均在術前經(jīng)彩超檢查明確診斷。符合子宮切除術指征。術后病理檢查結果與術前診斷一致。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評估,制定護理計劃:術前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性評估,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有無合并疾病,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對手術治療的相關看法。必要時與主管醫(yī)師進行交流,以掌握更多有關的信息。然后進行護理評估,制定個體化、人性化的護理措施。
2.1.2 術前指導:耐心進行健康宣教,介紹主治醫(yī)師情況、手術方法、術后對身體的影響,解除病人的顧慮及緊張心理,增強患者信心以及配合手術的依從性。根據(jù)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預防性作床邊練習或指導,如咳嗽時深吸氣,并用手捂住刀口,將痰盡力咳出。并囑病人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1.3 術前準備:術前做好陰道準備,可預防術后盆腔及傷口感染,促進傷口愈合。用碘伏溶液沖洗陰道,2次/d,連續(xù)3d,操作時動作要輕。術前晚進流質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術日晨禁食水,術前留置尿管。
2.2 術后護理
2.2.1 臥位:術后取去枕平臥位 6~8h,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暢。24h后可取半臥位并酌情下床活動。
2.2.2 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測量 1次/30~60min,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改為 1次/1~2h,連測 6~8h。注意觀察面色、意識、表情變化、肢體溫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2.2.3 注意觀察陰道出血及傷口滲血情況:術后前 2d陰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紅,為宮頸殘腔殘液排出,無需處理。如出血較多,及時報告醫(yī)生,查找原因,給予處理。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滲血,給予更換。
2.2.4 導尿管的護理:術后一般留置導尿管 24~48h,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壓、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尿液的色、量、性狀有無改變,保持外陰部清潔衛(wèi)生,用碘伏溶液擦洗外陰 2次/d,直至尿管拔出,以免感染,尿管拔除后多飲水。
2.2.5 飲食指導:術后禁食水 6~8h,第 2~3天給予半流食,3d后可進普食。肛門未排氣前禁食牛奶及甜食,以免出現(xiàn)腸脹氣。鼓勵病人多食高蛋白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促進傷口愈合。
2.2.6 傷口疼痛的護理:及時向病人說明傷口疼痛的原因、可能持續(xù)的時間,鼓勵病人用毅力戰(zhàn)勝疼痛,告知止痛藥不宜多吃的原因。術后 24h內可根據(jù)病人疼痛情況及醫(yī)生的醫(yī)囑給予止痛劑,以緩解疼痛。手術前建議患者術后使用止痛泵。硬膜外鎮(zhèn)痛可加速了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腸蠕動恢復,減少術后腸粘連,促進機體功能的早期恢復[1]。
3.1 腹脹 早期協(xié)助病人進行床上活動,如勤翻身,床上坐起,以后逐漸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利于體內氣體排出,預防脹氣。如術后 3d仍未排氣,出現(xiàn)腹脹,可針刺足三里,也可以給予新斯的明針 0.5~1mg肌內注射。
3.2 尿潴留 可利用條件反射讓病人聽流水聲或用熱水袋敷下腹部或輕輕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縮。也可針刺三陰交穴。如以上措施無效,可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再次導尿后需要定時排放尿液,訓練膀胱功能。
3.3 咳嗽 腹部手術后由于手術切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易致痰液淤積,導致肺部感染。囑病人有效咳嗽,將痰液盡量咳出??人詴r雙手壓住切口兩側,深呼吸用力將痰液咳出。必要時可以霧化吸入藥物輔助化痰或者稀釋痰液,有利于咳痰。
3.4 感染 若術后 2~3d,發(fā)現(xiàn)手術切口疼痛,體溫升高,應及時檢查切口,發(fā)現(xiàn)縫線處紅腫,局部應用抗生素,勤更換切口敷料。對切口下脂肪液化,化膿感染均應引流、換藥。
全子宮切除術后除了要注意患者身體上的健康恢復護理和生活適度調節(jié)之外,也要積極的進行女性心理恢復調節(jié)護理。子宮切除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卵巢功能減退、女性性功能減退、泌尿系統(tǒng)癥狀增加,同時易合并精神抑郁癥狀。子宮及卵巢的內分泌的調節(jié)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形成一個反饋系統(tǒng),切除子宮后,這種反饋環(huán)節(jié)被破壞,特別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時會干擾中樞神經(jīng)遞質的正常分泌和代謝,由此構成了精神癥狀產(chǎn)生的物質基礎。它不僅可使更年期癥狀早現(xiàn),而且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癥狀,出現(xiàn)情緒低落、心情焦慮、缺乏興趣、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表現(xiàn),從而降低婦女的生活質量。要依據(jù)不同的文化層次對患者進行相應開導護理,消除患者術后心理上的顧慮,減輕心理負擔,并可以建議患者手術恢復后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體育鍛煉,陶冶情操,增強自身免疫力。
5.1 飲食 除特殊情況外,不需要任何禁忌。建議多食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因排便困難引起腹壓過高導致的陰道殘端出血
5.2 休養(yǎng) 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開朗、樂觀。一般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居室多通風,保持清潔。保護傷口周圍皮膚清潔干燥。生活規(guī)律,睡眠充足,均有利于身體恢復。
5.3 運動 可進行輕微的活動。半年內避免從事增加腹壓、骨盆充血的活動,如久坐、跳舞等。
5.4 月經(jīng) 子宮全切術后病人,不會再有月經(jīng)。少量暗褐色陰道出血,是由于腸線吸收不全而引起的,不需特殊處理,保持會陰部清潔,以避免感染。
5.5 性生活 術后 6周內避免性生活和陰道沖洗,以免感染。5.6 復診 出院 1周、1個月各來院復診 1次,手術后 6周,傷口(包括陰道傷口)會完全愈合,若有異常情形如發(fā)熱、腹部劇痛、陰道異常分泌物、惡臭、不正常出血、尿頻、尿潴留等,應及時來院復診。
子宮肌瘤是 30~50歲女性中最常見的腫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的,與女性體內的激素有一定的關系。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僅有少數(shù)病例發(fā)生惡變。早期大多數(shù)沒有自覺癥狀,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有子宮出血、疼痛、腹部包塊、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白帶增多、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等。是否手術治療取決于患者年齡、癥狀,肌瘤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數(shù)目、子宮的形態(tài)、病人是否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等因素。
子宮切除術是常見的婦科手術,治療效果確切,對于設備及技術欠缺的基層醫(yī)院開展的較為廣泛。較其他非開腹手術相比,開腹手術視野與盆腔解剖顯露清楚,縫扎止血徹底。良好的手感觸覺能很好的預防各種手術并發(fā)癥[2]。但開腹子宮全切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大,必需有一個良好的護理程序以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盡量減少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
在護理實踐中,我們重視子宮切除術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子宮切除不僅破壞了絕經(jīng)前子宮與卵巢的內分泌動態(tài)平衡,而且使卵巢功能發(fā)生衰退的現(xiàn)象。子宮切除后由于盆腔內空虛致直腸移位、盆底過度下降、肛門自主神經(jīng)支配功能障礙等,可引起排便功能紊亂。另外,在護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子宮切除對患者所帶來的沉重心理負擔。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人員必需要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全過程。采取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可以起到藥物難以達到的作用[3]。
總之,在對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術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從患者的需求出發(fā),分析手術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正確評估,加強心理護理,取得患者配合。術后加強觀察,正確護理,預防并發(fā)癥。建立一個程序化的護理模式是保障子宮切除術成功的關鍵措施。
[1]藍海萍.子宮全切術后 PECA的臨床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1,11(3):837.
[2]逯彩虹,戴衛(wèi)紅,周艾琳,等.婦科手術方式的選擇與思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6):537-538.
[3]孫景行.婦科患者術前焦慮的護理對策[J].天津護理,2006,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