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春霞
(大慶日報報業(yè)集團,黑龍江 大慶 163311)
論實用新聞的理性回歸
祝春霞
(大慶日報報業(yè)集團,黑龍江 大慶 163311)
在讀者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凸顯新聞本體功能的實用新聞,成為讀者的現(xiàn)實需求和媒體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若想做好實用新聞,必須通過全方位的策劃,才能做精做細實用新聞,從而提升紙媒體的必讀性。
實用新聞;百姓視角;理性回歸
新聞的定義不一而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一般以陸定一的概念為準:“新聞,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市場經濟對媒體愈發(fā)的“苛刻”,使得媒體的報道不僅僅需要強調真實性和及時性,更需要通過報道的實用性來提升自身的社會效益,增加在受眾中的認知度、認可度。因而,新聞的實用功能,在當下日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應實現(xiàn)理性回歸。
實用——新聞愈發(fā)凸顯的本體功能
不可否認,在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有一個只注重新聞“說教”的時期。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如火如荼的今天,新聞本體中包含的各類功能逐一顯現(xiàn):實用功能、導向功能、教育功能、休閑功能等等,其中,實用功能越來越被受眾關注,也越來越受到媒體的重視。
新聞本體的第一功能便是信息的傳播,而信息的價值只有通過使用才能顯示其作用,這種使用就體現(xiàn)了新聞的實用性。新聞的實用功能就在于,受眾在得到此類新聞后,可以借此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此類新聞又被稱為實用新聞。那么,什么是實用新聞?有人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實用新聞就是由媒體根據(jù)受眾需要而無償提供的,具有解決人們工作、生活問題的實際效用的新聞。相比較而言,實用新聞對受眾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這種使用價值是其他新聞所不能比擬的。以當前的紙媒體為例,在國家出臺某項重要政策后,媒體只刊發(fā)一條消息,讓受眾知道發(fā)生了什么,雖然這已體現(xiàn)出了新聞本體中的實用性,但由于使用價值不高,只具有一般的實用性。如今,很多媒體針對這樣的政策信息,已經開始重新策劃,對新聞資源進行整合和深度挖掘,通過聯(lián)系本地區(qū)、本行業(yè)實際情況,進行解讀和細分,或重新采訪權威人士進行深度報道,或用圖表分解使受眾一目了然,讓受眾知道自己該如何運用和享受這項政策。通過這類策劃,可以把新聞中的同質轉化為差異和個性,這便體現(xiàn)出新聞本體中更高的實用功能,吸引更多的讀者。
中央一再強調,新時期的新聞媒體要努力做到“三貼近”。“三貼近”的本質和核心就是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從百姓視角的需要出發(fā)做新聞。為人民群眾提供大量有益的實用信息,便是新聞本體中實用功能的最佳的釋放。
實用——受眾現(xiàn)實生活的切實需求
《人民日報》曾刊登文章談到過實用新聞,說有人諫言:“辦報應講究實效,多刊登一些實用性新聞,既能給讀者提供信息、告示、啟迪,又能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泵襟w傳播新聞的實用功能,是由當前的新聞事業(yè)的特征所決定的,而媒體要怎樣傳播實用新聞,怎樣挖掘新聞背后受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內容,則是受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媒體的需求。
作為媒體從業(yè)人員,我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或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我們渴求的是就業(yè)信息;如果我們是個體工商戶,我們關注的是優(yōu)惠的政策;如果我們是汽車營運從業(yè)者,我們希望了解的是交管或營運信息;如果我們打算出門旅游,我們或許想知道的又是天氣、交通、住宿等信息。總之,各類群體在不同時期對資訊服務的需求不同,但都希望能在報端見到與己密切相關的實用信息。受眾的這一切實際需求,要求媒體必須抓住、抓準實用新聞的特性,使更富含信息的新聞實用化、服務化。
目前,很多媒體都開專版、設專欄,重磅推出的資訊服務已得到了受眾的青睞和認可。要做到提高實用性,必須從百姓的視角切入新聞,細致入微地為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而要想把握好這一著力點,媒體就要在策劃選題上,首先考慮與讀者的距離如何更貼近,與讀者的生活如何更密切相關。而題材的角度是從讀者未知、想知、愿知的方面入手。除了特定的信息外,媒體的關注目光必須要投向那些最普通的人群。傳統(tǒng)做新聞的手法,也在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08年十一黃金周之前,北京晚報就曾拿出幾十個版面,做了一組《新聞地圖》的特別報道,包括搜遍北京、味道北京、留影北京、閱讀北京、紅葉節(jié)、北京之夜等,以地圖的形式,為讀者推薦在十一黃金周期間,購物、聚餐、出游、讀書、賞紅葉、泡吧的具體地點、特色,甚至價格情況等。這些信息,雖不是傳統(tǒng)新聞理論中的“新聞”,但卻是讀者日常生活最想知道的信息,因此,資訊服務也就成為媒體受顧客歡迎的產品。
實用——媒體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實用是生存的根本,更是發(fā)展的動力。特別是市場化的媒體,缺失了實用功能,無異于遠離了人民群眾、偏離了新聞事業(yè)正常發(fā)展的軌道,更無異于在競爭對手面前舉起了白旗。
對于在市場上角逐的媒體來說,受眾就是衣食父母,因為受眾在帶來發(fā)行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廣告商。受眾對新聞的要求是與時俱進的,受眾對新聞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傳播信息那樣簡單,新聞的實用功能已成為受眾對媒體的基本要求之一。換而言之,毫不實用的媒體,受眾讀之何用?既然無用,為何買之?因而,實用新聞已然成為媒體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
如何能適應媒體競爭,進一步貼近生活,貼近讀者,從而贏得受眾成為媒體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定位于為滿足人們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種需求服務的報紙應運而生,如《都市報》、《服務導報》、《為您服務報》、《生活周刊》、《購物高參》等等。這類報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量刊登貼近生活、具有實用價值的各類信息。這些信息因可用性和服務性強而深受讀者歡迎。與此同時,各地的都市類報紙也大量增加了實用新聞。實用新聞在媒體上日漸增多也反映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媒體競爭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必須做好黨的喉舌,又要做好受眾的公仆,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還要講求經濟效益。以《大慶晚報》為例,2005年開創(chuàng)實用新聞版,將天氣、消費、健康、提醒、資訊等內容整合在一起,每日8版,單沓出版。這沓新聞,雖沒有社會新聞“熱鬧”,但因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備受觀眾喜歡。一些廣告商,特別是藥品經銷商的廣告指定要上實用新聞版面。
作為新聞的本體功能、受眾的切實需求和媒體競爭的必然選擇,實用新聞的重要內涵愈發(fā)凸顯。實用新聞被重視、被關注,為媒體的發(fā)展找到了一個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讓媒體找到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各地實用新聞廣受歡迎,以及由關注度轉化而來的廣告額,都印證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李尊娟〕
G210
A
1002-2341(2010)02-0142-02
2009-11-24
祝春霞(1976—),女,黑龍江巴彥人,大慶晚報實用新聞部主任,從事民生新聞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