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兵 劉 紅
(昌吉學院物理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針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
徐 兵1劉 紅2
(昌吉學院物理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民族教育是中國整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如何提高民族教育水平,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的大事。影響民族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師應充分注意這些因素,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民族教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民族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加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于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積極發(fā)展民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民族素質、促進民族發(fā)展的根本大計。在民族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如何面對、如何解決,是每一個工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的大事。
1.1 漢語水平
由于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和專業(yè)課的大部分授課教師是漢族教師,因此,民族學生掌握漢語的程度直接影響聽課和學習的效果。民族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雖然要經過一年預科的時間學習漢語,但是漢語水平還是較低,說、寫的能力與聽、看的能力相比更偏低。他們平時的交流仍然用本民族的語言,很少用漢語。有近一半的學生較難做到清楚、完整、有條理地表述一件事情或提出、回答一個問題。這將導致民族學生在聽課時,很多專業(yè)術語和詞匯的含義不能領會,專業(yè)問題的描述不能理解。
1.2 學習目的和動力
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明確的,絕大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大學的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將來能夠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同時也希望將來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加之對所選擇的專業(yè)尚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望較強,學習比較刻苦努力。少數學生還能夠自己參加一些實用技術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對實用技能的掌握水平。
1.3 學習現狀和基本學習特點
來自大、中城市的民族學生,漢語水平相對較高,文化基礎稍好。而來自邊遠地區(qū)城鎮(zhèn)、鄉(xiāng)村的民族學生,由于當地文化教育水平偏低,語言環(huán)境較差,這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很差,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存在較大困難。另外,民族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計算能力也顯得不能滿足專業(yè)課程學習的要求。盡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非常努力,他們認真聽講,刻苦用功,盡量獨立完成作業(yè),起到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民族學生在學習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善于模仿,不論是理論計算,還是實驗操作,他們都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似的任務。最大的問題是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不能舉一反三,這一點對學習電工、電子技術知識來說影響很大。另外,他們不善于向老師請教,主要是怕表述不清,與老師交流困難。
電工學、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是大學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最先接觸到的技術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這些課程都具有以下特點:
①電路種類多,分析方法多,知識應用很靈活。由于電路各異,分析研究的方法就不同,即便是同一個電路,也會有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選用,需比較選擇,確定合適的方法。
②電路分析、計算時涉及到的物理量較多,單位換算多,表示方法多。同一電量經常要根據具體情況而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來進行分析和處理。
③理論與實踐聯系十分緊密。
由于以上特點,“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學生比較頭疼的課程之一,對于民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只有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信心,才有可能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思考、研究,更好地掌握課程的知識點。[1]
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并充分考慮民族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特點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把復雜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繁雜的、高深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實用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實踐如下。
3.1 建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由于漢語水平較低,民族學生在聽漢族教師講課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焦慮。漢語水平越高,焦慮程度越低,而漢語水平越低,焦慮程度就越高。[2]因此,建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對于這一點,授課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授課前,應對授課班級學生的漢語水平做一個了解。教師在授課時,對專業(yè)詞匯的解釋、講授節(jié)奏、語速快慢、板書的多少,就可以適度控制,從而減輕學生的焦慮。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態(tài)度和藹、教態(tài)輕松,盡量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如在提問時,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切不可中途打斷或進行批評。另外,若漢族教師能夠學習一點簡單的民族語言,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地應用一下,即有利于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親情感增強。
3.2 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根據可選用教材的實際情況,為民族學生選用的教材基本上與漢族學生一樣。因此,在實際授課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取舍,合理地把握深度和廣度,保證學生能夠學到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比如在講授正弦交流電的相量表示法時,避開推理過程,直接告知電流、電壓相量形式與瞬時值表達式的對應關系,學生就不會覺得抽象、困難,而且很快就掌握了。又如,在講授一階暫態(tài)電路的分析時,要涉及到一階微分方程求解的相關知識。我們在寫出相關電路的一階微分方程后,避開方程的求解過程,直接告知最終結果,然后通過例題講解,使學生比較輕松地掌握了一階暫態(tài)電路的分析方法,明確地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如何應用最終結果。又如,在講授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繼電——接觸控制線路時,對于基本電器 (交流接觸器、按鈕、熱繼電器等)每一部分與實際控制線路中的圖形符號如何對應、各部分在電路中起什么作用,通過單向運行控制線路和正反轉控制線路對照實物仔細講解,然后進行實際接線練習,幫助認識和理解。而其它更為復雜的控制電路就不再講授,避免控制過程分析的繁瑣而使學生感到難以理解和接受。對于少數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外輔導時給他們多講一些深入的知識,分析較復雜的電路,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通過類似的處理和取舍,使得民族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夠學到大綱要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不會因為高等數學知識的應用困難或電路分析過程的繁雜而感到專業(yè)知識難學,從而避免了畏難、厭學情緒的產生。
3.3 授課用語盡量通俗化、形象化
大部分民族學生的漢語水水平較低,對很多專業(yè)詞匯和術語更是不懂含義、不能理解。如果教師在講課時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和詞匯,勢必導致學生幾乎什么都聽不懂,無法理解和接受新知識。因此,對于“電工、電子技術”這種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講起來確實不容易。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對于民族學生授課用語一定要通俗易懂,盡量減少專業(yè)術語和詞匯的使用量。必須在使用時,通過形象的比喻,解釋其含義,讓學生比較準確地理解之后再使用。如在講授相位差的概念時,用下面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兩人跑步速度一樣,但是起跑位置不同,那么,在同向跑動期間,兩人之間的差距是不會變的,這個差距就是他們二人的位置差。然后轉移到交流電的相位差概念上,學生就非常容易地理解了。又如在講授差動放大電路對共模輸入信號的抑制作用時,用下面的例子形象比喻:兩個人原先站在同一級臺階上,同時向上走一級,則兩人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差距變化。這種關系就相當于在共模輸入信號的作用下,雖然單端輸出電位對地而言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兩個輸出端之間的相對電位之差仍然為零,共模輸入電壓信號沒有放大,被抑制了。學生很輕松地準確理解了差動放大電路對共模信號的抑制作用,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通過形象的比喻和通俗的講解,絕大部分學生感到不僅能夠聽得懂,而且還能夠正確理解物理意義,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這種講授方式深受民族學生的歡迎,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很顯著。
3.4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深化提高
民族學生的知識底子相對比較薄弱,高中的物理、數學知識掌握得不夠好,但是很多內容他們并不是完全陌生。因此,在授課中,若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他們對一些知識的記憶和印象,對于新知識的傳授和講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線性電路的“疊加定理”時,結合力學中的“幾個力共同對物體所做的功可以看成是幾個力分別對物體所做的功之和”這個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電路中的“疊加定理”。又如在講解“等效電路”的概念時,結合中學“力的合成”的知識點,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等效”的含義。
在講解線圈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及其與頻率的關系時,結合學生還有印象的“電磁感應定律”及“楞次定律”的知識,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感抗的定義式及線圈對交流電的阻礙作用與頻率的關系。在講解各種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時,注意結合學生平時可能看到、接觸到的實際設備及具體應用實例。這樣,他們會覺得所學的知識有用、有意思,他們會自覺地把課堂上講的和實際聯系在一起去琢磨,思考。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新概念進行講解和提升,一方面使學生們感到大學的知識并不深奧難懂,很多概念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的聯想能力,使得學習興趣得以保護和提高,這對學生來說,將受益終生。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地感到,要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只要我們熱愛邊疆、熱愛學生,用心研究教學,就一定能夠不斷的提高教學水平,探索出更多適合民族學生教學的好方法,為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素質做出更大的貢獻。
[1]王千一.“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實踐[J].CEPE中國電力教育,2010,(1):86-87.
[2]孫明霞.新疆少數民族預科生漢語學習焦慮狀況調查[J].語言教學研究,2009,(5):115-117.
2010-08-30
徐兵(1956-),女,甘肅民勤人,昌吉學院物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工、電子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教學與研究。
G642.0
A
1671-6469(2010)06-0114-03
(責任編輯: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