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鹽城高等師范學校,江蘇鹽城224001)
高職高專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現(xiàn)狀分析及培養(yǎng)策略
于海燕
(鹽城高等師范學校,江蘇鹽城224001)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水平普遍較弱的學習狀況,通過問卷調查,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全面構建閱讀策略,科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高職高專;英語閱讀;現(xiàn)狀分析;培養(yǎng)策略
英語語言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而對絕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主要的目的是將來能看懂英語,獲取最新的信息,用于將來的工作與研究。在我國各級各類英語測試中,英語閱讀測試越來越受到重視,難度也逐年提高。在世界范圍的雅思、托福測試中的趨勢也很清楚。高職高專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進行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理解文章、歸納活動的能力,增加獲取信息量、擴大知識面。因此,教師應注重當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采用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語言能力。
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全面構建學生的閱讀策略,是目前英語素質教育十分關鍵的問題。英語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閱讀課上的訓練活動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將詞匯和語言點從上下文中分離出來進行孤立記憶,而忽視培養(yǎng)語篇分析能力的教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利于拓寬學生的文化知識面,既然閱讀是重要的語言交際活動,它就必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為了更進一步地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全面構建學生的閱讀策略,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筆者對非英語專業(yè)的五個班級近300名學生的英語閱讀現(xiàn)狀調查做了問卷調查。
從表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有效閱讀很低,學習英語基本是迫不得已,沒興趣可言,形勢很嚴峻?!芭d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現(xiàn)在就有機會使用英語,在我們無法為學生提供真實英語交流機會的時候,只能為其提供更多的真實閱讀機會。閱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的,有目的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過程。讀者在閱讀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不斷對視覺信息進行譯碼、加工和處理,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閱讀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最后做出正確的推理和判斷。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終身受益”。
閱讀策略(Readi ng st rat egy)是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采取的某種手段或方法。事實上,對閱讀策略的研究,在國外已達到相當?shù)乃?。?0和70年代,美國推廣的3Q 3R閱讀法,對外語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有著很大的啟發(fā)作。S (Survey),Q(quest i on),R1(readi ng)R2(revi ew)R3 (Reci t e),最近,美國南佛羅里友大學心理學教授,JoH.K el l er提出了A RCS閱讀動機設計模式,即A (at t ent i on)注意力,R(rel evance)相關性,C(confi dence)自信心S(sat i sfact i on)滿足感。不難看出它強調學生的閱讀興趣、動力、自信心和滿足感。我國新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作為重要的能力來培養(yǎng),通過閱讀過程來研究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技能;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志,激發(fā)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然而,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英語學習就毫無樂趣而言,把英語學習當作是一項苦役。因此,針對學生目前英語學習現(xiàn)狀,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探尋有效的學習策略:
喬姆斯基(NoChomshy)把語言知識稱為“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它存在于人腦中的一種能按本族語的規(guī)則把聲音和意義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把“語音知識”稱為“語言運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事實上語言知識和語言知識的運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語言知識,語言知識的運用就無從談起;但它們兩者又不能等同起來,因為語言的具體運用牽涉到許多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如:情感、意志、信心、興趣等。因此,從尊重學生和愛護學生出發(fā),重視學生閱讀心理機制的培養(yǎng)就十分重要。
首先,創(chuàng)造英語閱讀的氛圍。給學生提供難度適當、內容豐富的英語閱讀材料并時常給予英語閱讀方法的指導;創(chuàng)辦英語班報;成立閱讀小組,互相交流閱讀的感想及閱讀方法經驗等;收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英語閱讀材料,定期展示并說明自己的收集品。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從中體會到英語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英語閱讀興趣。
其次,排除學生閱讀畏難情緒。教師應注意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選擇比學生的程度稍微容易的文章來給學生閱讀,增強他們對閱讀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舉辦閱讀大賽等課外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只要教師用心加以培養(yǎng)和引導,方法得當,就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學習者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的核心作用在于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從學生的經驗世界出發(fā),達到新經驗的建構。埃利斯(R.Ellis,1991)說過:“沒能給學習者提供自然交際機會的教學活動,將會使學習者失去接觸語言材料的主要來源,進而阻止習得的進行。”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打破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以學習者為中心。
首先,教師本身需要進行觀念上的轉變。重在技能閱讀教學要從重視知識傳授轉移到重視技能培養(yǎng),閱讀教學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而且為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而閱讀;為提高鑒賞能力而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交往,重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教師本身需進行角色上的轉變。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的促進者角色。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是比較大,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實踐和鍛煉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
再次,教師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模式上的轉換。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機會均等,差距縮小,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語言實踐活動中來。舉行辯論會,讓學生自由組合,現(xiàn)場發(fā)揮,讓他們從中體驗到真實的交際需求。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主導活動自覺地開展,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真正落到實處。
新課標對教學實施建議部分要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體現(xiàn)出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長期以來,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過于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操練,而忽視了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比,結果使學生很難在跨文化交際中擺脫母語文化的負遷移影響,不能完整地傳達和接受語言載體的所有信息。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的語言的同時,也在習得該民族的文化。在日常教學中,絕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很少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書籍。英語學習成了一門科目的學習而非一門語言的學習。
首先,英語閱讀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讀者面對的讀物是用他所不熟悉的語言寫的,而該語言又與他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币嬲斫庾x物內容,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語言知識結構的同時,還得多懂一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社交習俗、政治宗教、生活經驗及科普知識等等,以便在閱讀中排除歧義,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袄斫庹n文的能力不僅取決于讀者的語言知識,還取決于他或她的一般常識,以及在閱讀的思維過程中這些常識在多大程度上被調動起來。”在泛讀教學中,我們應不失時機向學生介紹英美等國家的背景知識,注意選材的廣泛性,讀得多才能理解透徹,這就要有必要閱讀量的保證。教師要善于從多層次,多角度來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讀物,讀物的題材避免單一化,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都應涉獵。題材也應包括人物傳記、寓言故事,活動記敘,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知識等。只有各種題材和問題都熟悉了,才能摸清外語文章的特點,作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廣泛閱讀、留心觀察。通過學習,使學生吸取知識,提高能力,豐富和發(fā)展思維。
其次,多了解英美人的思維方式。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之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學生在閱讀涉及類似內容的文章時往往就會誤解句意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一般來說,英美人談吐坦率,個性突出,幽默感強,而中國人則講話含蓄,克己善忍,文筆拘謹。
再次,激發(fā)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這種跨文化對比是文化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通過比較兩種文化的異同,使學生能恰當?shù)?、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對西方國家的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xiàn)象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并對目的語國家或其它國家現(xiàn)存的典型社會問題獲得初步的認識。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語言和文化學習真正情景化、語境化,提高學生鑒別與鑒賞異國文化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
當代的教育科學理論告訴我們,要特別重視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重視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何適應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的需求,培養(yǎng)出具有實踐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綜合性人才,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以提高綜合能力為目標的閱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當今的信息時代更需要人們廣泛有效地進行閱讀,因而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學僅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理解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不到真正交際的作用。語篇是體現(xiàn)語言這一交際工具的顯著特征之一,因此閱讀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基本技能。傳統(tǒng)的閱讀課讓人感覺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在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同時,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一方面,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教學原則,不應只對文中的詞匯、句型及語法結構等作簡單處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插圖、標題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一兩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篇,從整體上了解全文后,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然后讓學生說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G eneral Idea)。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或摘要等方式歸納出來,使文章脈絡一目了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日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寫同體裁同類別的文章時他們知道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另一方面: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我們的學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識,這必須從抓課外閱讀著手,也可以把課外閱讀作為課堂閱讀的一種延伸。課外閱讀的材料分為精讀材料和泛讀材料。所謂精讀材料就是老師指定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有關英國、美國等講英語的國家的一些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學英語應了解英美的一些概況,即相關的英語背景知識。所謂的泛讀材料是指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的材料。有些學生對體育感興趣,就可以通過閱讀體育報道來了解相關英語知識;對音樂感興趣的,通過欣賞英文歌,讀英文歌詞,可以涉獵到許多課堂上不曾接觸到的知識。通過課內外閱讀的相互結合,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閱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xiàn),閱讀教學是為完成這一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zhàn)。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需要培養(yǎng)和訓練,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分析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采用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1]Schema theor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Cook,G.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田婷.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4,(4).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吳靜.英語閱讀策略與效果的試驗研究[J].語言研究,2006,(1).
[6]劉丹丹.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閱讀策略研究[J].外語界,2002, (6):13-18.
[7]《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G712
A
1671-5993(2010)04-0074-04
2010-04-21
于海燕(1973-),女,江蘇鹽城人,鹽城高等師范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