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雯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暴雨災害》編輯部,湖北武漢430074)
論編輯在提高審稿質量和時效中的能動作用
鄧 雯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暴雨災害》編輯部,湖北武漢430074)
審稿是編輯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期刊的質量和競爭力。編輯可從遴選最佳審稿人、設計科學可行的審稿單、加強與審稿人的交流合作、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等四個方面來提高審稿質量,縮短審稿時長。
科技期刊;審稿人;編輯;審稿質量;審稿效率
審稿工作是編輯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審稿質量和審稿效率的高低與期刊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息息相關。目前期刊界普遍采用的是三審制[1],即責任編輯初審、同行專家復審、主編或編委會終審。初審時,編輯擔任著“防火墻”的角色,其責任不言而喻。而同行專家的審稿質量及時效與編輯所選擇的審稿人的專業(yè)類別、學術造詣、治學態(tài)度、道德操守、時間精力等密切相關。因此,在前兩輪審稿程序中,編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觀能動作用發(fā)揮的水平與論文的質量和發(fā)表時滯密不可分。筆者結合十余年的編輯工作經驗,談談在審稿過程中的編輯作為,供同仁參考和商榷。
編輯是保證期刊正常運轉的核心力量,在期刊的編輯出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編輯初審是編輯根據自己的學識和經驗對稿件進行初步鑒別和篩選的過程。初審質量的好壞和時長,直接影響文章最后的水準和發(fā)表周期。因此,編輯在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方面應有所作為。
編輯在初審中,需要準確快速地對稿件的創(chuàng)新性、學術價值、有無常識性錯誤、論點是否正確、論證是否嚴謹、文題是否一致、層次結構是否清晰等一系列問題做出初步判斷,從而決定稿件是否具有復審的價值。這是考驗編輯學術底蘊的一項工作,故編輯必須注重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加強編輯理論的學習和文字功底的磨礪,還需時刻關注本學科、本專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和研究熱點,只有這樣,才能在稿件初審中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科分支越來越細,同時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不斷涌現,編輯現有的知識和信息量必然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就要求編輯做到勤學善問,多方位汲取養(yǎng)分。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向書本學習,向同仁取經,向專家請教。此外,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難題,互聯網也不失為一位好老師,其強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讓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學術腐敗泛濫的今天,一些意志薄弱者或為職稱,或為學位,或為名利,不惜干出學術造假、剽竊抄襲、一稿多投等急功近利的事情。編輯在初審中要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嚴謹性方面進行仔細甄別,查找蛛絲馬跡。筆者曾在一個季度內連續(xù)發(fā)現兩篇內容較為新穎但行文可疑的稿件,上中國期刊網檢索查閱后,發(fā)現其果然為竊取他人成果東拼西湊而成,其抄襲成分高達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仔細研究和琢磨專家審稿意見,尤其對自己初審中沒有發(fā)現的漏洞多思考多剖析,對提高自身能力大有裨益。長期堅持,必能博采眾長,練就一雙慧眼,更高效地識別稿件的優(yōu)劣。
編輯一定要尊重科學,務實求真,不盲目崇拜權威,不以與作者的親疏遠近論稿,堅持質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2]。這就要求編輯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注重修身養(yǎng)性,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力求對稿件的初審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及時、迅速。
此外,編輯還應該具備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和包容之心,充分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善待每一篇來稿。尤其是一些內容有新意,作者付出了較大心血,但文字表述能力欠佳,結構不合理的文稿,要盡量保留??梢蕴岢黾氈?、合理的修改意見,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和寫作范本,給作者一個修正完善的機會。
同行專家評審是審稿中的重中之重,是決定稿件取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和發(fā)表時滯。選擇合適的審稿人,同時提供規(guī)范定性的審稿要求和本刊的相關信息,加強與審稿人的交流互動,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無疑有助于提高專家的審稿積極性,更好地保證審稿的質量和效率。
選擇合適的審稿人是編輯承擔的一項重要工作。編輯實踐表明,合適的審稿人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首先,要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較高的學術造詣,對本專業(yè)的前沿科學和發(fā)展趨勢了如指掌,能對論文的學術價值進行準確到位的評鑒。其次,要具備高尚的科學道德和優(yōu)秀的學術品格,治學嚴謹,客觀公正。無論是名家大作,還是無名小卒的文章,無論是嫡系學派的文章,還是與自己學術觀點相左的稿件,均能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最后,時間觀念強,能夠快速反饋審稿意見。審稿的時長直接關系到文章的發(fā)表周期,尤其是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其內容極具時效性,及時將其成果公之于眾,充分保護作者的首創(chuàng)權,也是科技期刊和編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因此,選擇審稿專家時,除對其專業(yè)類別、學術水平、學術風格進行考察外,還需考慮其是否具有時間、精力為刊物審稿。一些知名專家、兩院院士,一般擔任著數家刊物的編委,或公務繁忙,或年齡偏大,精力不濟,一般不要輕易將其作為審稿人。筆者認為,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中青年骨干、學科帶頭人、業(yè)務一線的精英,且未擔任行政職務者,往往是最佳審稿人選。
實際工作中,常會收到一些籠統(tǒng)、模糊,諸如“不宜發(fā)表”、“適當修改后可考慮發(fā)表”、“內容一般,請編輯部定奪”的審稿意見,缺乏對文章學術價值的具體評價。此外,每份期刊的級別、定位不同,對稿件質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編輯部有必要根據科技期刊的要求,結合本刊的實際,制定科學具體、切實可行的審稿規(guī)則,避免專家審稿時出現不必要的審稿偏差,延誤稿件的發(fā)表??山柚鷮徃鍐蔚脑O計來實現。
建議將審稿單的設計分為期刊特點及定位、審稿要求、對稿件的具體評定意見三部分。第一部分便于初次審稿的專家和同時承擔數家刊物審稿任務的專家能準確把握對論文的評價尺度,防止審稿過寬或過嚴現象的發(fā)生。后兩部分的設計盡量給出定量的指標,實在無法量化的,評價指標要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這樣便于審稿人對文章的學術水平做出準確、到位的評估。
對一篇文稿的審閱,審稿人必須經過反復閱讀、推敲,甚至推導、驗證,有的還需查閱相關文獻,其付出的心血無疑是巨大的,而得到的報酬非常低微。因此,編輯應對審稿專家的辛勤勞動和高尚情懷懷有感激之情。學術造詣深厚、人品高尚的審稿專家是編輯部的良師益友,是科技期刊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專家與編輯之間的互動交流機制,不僅必需而且十分必要[3]。如稿件送審前最好詢問專家是否有時間為刊物審稿,以示尊重;接到審稿意見單后及時回復并表達謝意;對于本地審稿專家,一定親自將審稿費送到其手中,并利用此機會多多聯絡和交流,對外地審稿人,在郵寄審稿費時,記得附上一句感激之言,以示謝意;在年終可為審稿人寄送一份賀卡或小禮物,表達編輯的感激之情,等等??傊?要多方位加強與審稿專家的交流與聯絡,增進彼此的感情,激發(fā)專家的審稿熱情。
適當的激勵機制有助于激發(fā)審稿專家的榮譽感和對刊物的認同感,從而有利于審稿隊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如編輯部可評選年度優(yōu)秀審稿人,給予表彰和物質激勵,對連續(xù)數年榮獲優(yōu)秀稱號的審稿人可考慮將其增補進編委會;適當提高審稿費用,尤其對多次復審的稿件,其審稿酬勞應與審稿人的付出成正比;還可借鑒國外知名期刊的經驗,每年度最后一期集中公布年度審稿人名單,這是對審稿人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種榮譽激勵。
通過以上多種方式,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體現出對審稿專家勞動的肯定,從而調動審稿專家的積極性,使審稿專家更愿意為期刊的發(fā)展做貢獻[4]。
提高科技論文審稿質量和時效,盡可能實現審稿時長最小化和評價準確度最大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也是科技期刊生存和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如何充分發(fā)揮編輯的聰明才智和能動作用,是一項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1]陳浩元,丁光生,范捷飛,等.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
[2]白鮮萍.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yè)素養(yǎng)[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1 (2).
[3]姜仁達,王偉.高校學報編輯流程中的審、編、校關系探討[J].蒙自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6).
[4]姚瑋華.加強高校學報專家審稿工作[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責任編輯 強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466,ebook=466
G232
A
1673-1395(2010)04-0116-03
20100605
鄧雯(1968—),女,湖北天門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