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蔚,陳 萍
(1.蘭州軍區(qū)臨潼療養(yǎng)院第二療養(yǎng)區(qū)耳鼻喉科,陜西 西安 710600;2.解放軍第 12醫(yī)院輸血科,新疆 喀什 844200)
扁桃體惡性淋巴瘤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占全身淋巴瘤的4.7%,占結外淋巴瘤的7.8%-21%[1,2],但因其早期臨床表現復雜,癥狀不典型,極易誤診,近期我院接連收治 2例扁桃體惡性淋巴瘤誤診患者,現報告如下:
例 1,男,38歲,漢族,因咽痛、咽部異物感半年余在當地州醫(yī)院診斷為“慢性扁桃體炎”,行扁桃體切除術,切除組織未送病檢,術后 7天出院,原有癥狀消失。出院后 3個月患者再次出現咽部異物感,到原手術醫(yī)院復查,診斷為“扁桃體殘體(右)”,建議二次手術,故來解放軍第 12醫(yī)院就診,門診以“扁桃體殘體”收治。入科時查體:右側扁桃體窩可見“扁桃體組織”Ⅱ°大,表面光滑,有薄膜,無潰瘍及膿栓,未見明顯隱窩結構。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常規(guī)術前檢查未見異常,在局麻下行“右側扁桃體殘體切除術”,術中見腫塊組織質脆,魚肉狀,夾之易碎,與周圍組織易剝離,根部與正常組織延續(xù),完整剝離病變組織,根部切至正常組織。術中出血約 10ml,術后常規(guī)抗炎、止血治療 3天,局部白膜形成好,患者無不適。術后病理檢查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小淋巴細胞型,B細胞性);根部邊緣組織正常。免疫組化:CD20陽性。術后轉入腫瘤科放療。
例 2,男,45歲,維吾爾族,因咽部異物感、吞咽梗阻 3月余在當地縣醫(yī)院診斷為“慢性扁桃體炎”,行雙側扁桃體切除術(未做病檢),術后半年癥狀復發(fā),來解放軍第 12醫(yī)院就診,門診活檢報告為炎性壞死,以“扁桃體窩腫物待查(右)”收住院,入科時查體:右側扁桃體窩見腫物組織超過咽部中線約1cm,部分堵塞口咽部,表面慢性充血、水腫,有膿痂,質地較硬,無明顯壓痛。右側頜下可觸及蠶豆大淋巴結數個,活動度好,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粘連,無壓痛。再次活檢報告仍為炎性壞死。常規(guī)術前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在局麻下行“右側扁桃體窩腫物切除術”,術中見腫塊組織質脆,魚肉狀,夾之易碎,易出血,與周圍組織易剝離,根部與正常組織延續(xù),完整剝離切除病變組織,根部切至正常組織。術中出血約 30ml,術后治療及恢復同例 1。術后病理檢查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大細胞型,B細胞性);根部邊緣組織為炎性壞死。免疫組化:CD19陽性。后轉入腫瘤科聯(lián)合化療。
惡性淋巴瘤又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免疫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咽淋巴環(huán)內環(huán)由鼻咽部腺樣體、腭扁桃體、舌根扁桃體及咽后壁淋巴濾泡等環(huán)狀淋巴組織構成,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fā)部位,約占結外 NHL的 1/3[3]。腭扁桃體是咽淋巴內環(huán)惡性淋巴瘤最容易累及的結外淋巴組織,上海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統(tǒng)計的 145例咽淋巴內環(huán)惡性淋巴瘤中,扁桃體惡性淋巴瘤占 73.8%;有報道顯示原發(fā)于全身淋巴結外的淋巴瘤中發(fā)生在鼻腔和咽環(huán)淋巴組織者最多,占 38.6%,其次是消化道,其他部位少見[4]。扁桃體惡性淋巴瘤多表現為單側扁桃體腫大,雙側腫大者少見,在臨床上其誤診率極高,據湖南省腫瘤醫(yī)院統(tǒng)計達 41.3%,其中誤診為慢性扁桃體炎的占全部誤診病例的64.5%[5]。其誤診原因主要在于:(1)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多表現為咽痛咽癢、咽部異物感等,粘膜表面光滑無糜爛者易誤診為慢性扁桃體炎,表面出現潰爛壞死者易被誤診為扁桃體潰瘍或扁桃體癌。(2)扁桃體惡性淋巴瘤早期腫瘤細胞主要在粘膜下淋巴組織內增生,且常伴發(fā)扁桃體炎,粘膜糜爛壞死后表面常附著大量炎性壞死組織,活檢取材很難一次取到腫瘤組織,若取材過淺,病理切片常示慢性炎癥,表面糜爛者活檢時應避免從局部組織壞死處取標本。(3)部分基層醫(yī)院因為病檢手段及患者費用的原因在扁桃體摘除后不做常規(guī)病檢,這也影響了此病的早期診斷。近年由于免疫病理學的迅速發(fā)展,扁桃體 NHL的診斷率有了明顯提高,準確的取材活檢有利于早期確診早期治療,減少誤診率。同時,扁桃體摘除術后常規(guī)病檢是扁桃體腫瘤篩查的重要手段,免疫組化技術或電鏡技術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頭頸部 NHL的治療方法包括放療、化療和手術,可根據病理分型和腫瘤惡性程度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治療的效果和預后取決于病期和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對低分期患者禁忌化療,僅用放療即可;對高分期患者因有高危遠處復發(fā),僅用放療就不夠了,目前應用聯(lián)合化療尤其是 CHOP加局部放療,復發(fā)率和轉移率都明顯下降。早期發(fā)現并得到及時恰當的治療者、腫瘤細胞惡性程度低者預后好,而晚期全身擴散、局部復發(fā)腫瘤細胞高度惡性則預后不良。一般在早期采用強化治療,60%-80%的患者可以完全緩解,50%的患者可達臨床治愈[6]。因此,患者的預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得到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只有醫(yī)生對疾病有了正確的認知,詳詢病史,并在扁桃體摘除術后常規(guī)進行病檢,可大大降低誤診率,讓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1] 南克俊,魏永長,李春麗,等.原發(fā)結外淋巴瘤 128例生存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23(14):1343
[2] 肖菊香,薛 穎,周小娟,等.原發(fā)結外淋巴瘤的治療及影響預后因素分析[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17(4):485-486
[3] 張明智.惡性淋巴瘤診斷與治療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41-147,457-459
[4] 汪審清,周水洪,魯裕玉,等.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7(2):73
[5] 王 偉,周 曉,汪安蘭,等.扁桃體惡性淋巴瘤 62例誤診分析[J].現代腫瘤醫(yī)學,2005,13(2):265-266
[6] 李玉林.病理學[M].第 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