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鵬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專業(yè),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高校學生黨的建設調查報告
——基于黑龍江省高校學生黨建的調研
王海鵬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黨史黨建專業(yè),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當前高校學生黨的建設工作中,存在著黨員發(fā)展重數量輕質量缺少公開性、黨員教育內容僵化方式單一缺乏長效性、黨員隊伍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缺乏穩(wěn)定性、黨組織活動內容潰乏缺少實效性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黨建工作指導理念滯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因此,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推進高校學生黨的科學化建設勢在必行。一是要更新學生黨建工作理念,二是要轉變學生黨建管理模式,三是要建立健全學生黨建工作機制。
高校;學生;黨建;
習近平指出:“高校是匯聚人才的高地,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备叨鹊乜隙饲嗄甑臍v史地位。目前,大學生是我國當代青年中的優(yōu)秀群體,而大學生黨員又是這一群體的骨干力量,是黨的事業(yè)的接班人,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本次調查選擇了以醫(yī)學類、師范類和綜合性類為對象的黑龍江高等院校,主要對學生就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展開了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的方式。調查中共召開了3個座談會,發(fā)放問卷600份,有效問卷590份,主要涉及學生黨組織建設、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學生黨建工作的情況及效果等方面。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學生黨員83人,占受調查人數的14%;非黨員507人,占受調查人數的86%。
調查發(fā)現,高校學生基層黨的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比較顯著的成績,但目前在抓學生黨建工作各個方面的力度還不均衡。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找準突破口,是推進當前高校學生黨的建設工作亟待探究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是黨員發(fā)展偏重數量,輕視質量。一方面是有些高校還不能很好把握大學生的入黨標準問題,絕大多數的高校在發(fā)展黨員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工作能力,輕視了學生的政治表現、思想覺悟。另一方面是個別高校在一些“關系戶、畢業(yè)戶”問題上遷就照顧,不能做到合格一個發(fā)展一個,為這部分不夠格的“特殊”人開通綠色通道使其跨入黨的大門,降低了黨員入黨的“門檻兒”。
二是黨員發(fā)展缺少公開性。一方面是發(fā)展對象提名透明度不高,輔導員內定情況比較嚴重,在提名發(fā)展對象過程中,也采取一些諸如公推公選上報支部的方法,但成效不大,最終往往由輔導員等主要老師“一錘定音”。另一方面是發(fā)展黨員過程中,正式黨員參與不夠,知情權保障不到位,黨員發(fā)展程序欠規(guī)范,介紹人往往是在表決時被臨時指定,其參與黨員發(fā)展工作幾近空白。調查發(fā)現,占總數26.8%的同學認為發(fā)展名額由輔導員內定;37.2%的同學認為黨員發(fā)展缺少公開性; 33.6%的同學反映黨組織不公示發(fā)展對象名單,黨員發(fā)展缺少公開性已成為學生黨建工作的突出問題之一。
一是黨員教育理念僵化方式單一缺乏活力。有些高校黨組織教育觀念陳舊、僵化,往往還停留在聽報告、念文件的水平,理論學習與實踐工作的脫節(jié),實難收到成效。同時,教育內容或是理論深奧使學生難于理解,感到枯燥,或是浮淺無物,使學生走馬觀花,培訓結果往往不大理想。再者,教育方式單一,往往采取灌輸式的培訓,更有甚者,采取自學方式,自學成“才”,黨員教育流于形式。
二是黨員教育缺乏長效性,主要表現在絕大多數高校重學生入黨前教育,忽視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能夠比較好的開展入黨前教育,其表現在于上黨課,然而,一旦入黨積極分子結業(yè)考試結束,就放松了繼續(xù)教育學生黨員的工作。調查發(fā)現,有30.1%的學生黨員認為黨員理論不足,有40.2%的學生黨員認為黨內繼續(xù)教育工作不到位。
一是黨員隊伍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黨員服務意識淡薄、組織紀律性不強、功利化傾向比較嚴重。當前,一些高校學生為了“入黨”而入黨,把入黨當成大學時代追求的目標,這部分人入黨后,不愿意再去做艱苦的工作,不能一如繼往的不怕吃苦、積極工作、服務群眾、勇于奉獻,而是把自己懸于“高堂”之上,加之面臨著考研與工作壓力,往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個別黨員在參加一般性的學生活動中,無故遲到、缺席,在評獎評優(yōu)中積極爭取自我利益和榮譽,根本起不到先鋒模范作用。調查發(fā)現,認為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得好的占29.4%,一般的占57.7%,差的占12.9%。
二是黨員隊伍能力不強,缺乏穩(wěn)定性。調查發(fā)現,目前大多數高校學生黨務理論工作者水平比較低,黨務管理工作者比較潰乏,再有就是學生黨員缺少實踐工作的鍛煉,其自身還不能擔負起發(fā)展黨員、教育黨員、組織黨員、考核黨員四位一體的任務。另外,學生黨員轉正后基本上步入大學三、四年級,黨員負責人的新老更替跨度太大,往往是剛熟悉了業(yè)務的同志將要離“職”畢業(yè),將要任“職”的同志尚未轉正熟悉業(yè)務,學生黨員隊伍管理上明顯缺乏穩(wěn)定性。
一是黨組織活動潰乏缺乏多樣性。當前大多數高校學生黨組織活動還僅僅停留在發(fā)展新黨員,入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上,其它形式和內容的黨內生活則相當潰乏,黨日活動流于口頭。調查發(fā)現,有40.2%的學生黨員認為院(系、部)舉辦的黨日生活會潰乏,黨日生活內容單一。針對調查問卷第13題,我們可以詳細看到,認為黨組織一年內經常舉辦活動的占22.5%,一年舉辦兩三次的占35%,一年一次也不舉辦的占22.5%,不知道的占20%,黨日活動次數的確少得可憐。
二是黨日活動缺少實效性。目前在高校學生黨內民主生活會上,雖然也有開展黨內批評為主題的活動,然而,學生黨員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卻很少,收效甚微,往往流于形式。調查發(fā)現,有34.8%的學生黨員不能做到大膽發(fā)表意見,不能大膽的表明自己的觀點,而是隨大流,行好人主義,對犯錯誤的學生黨員不敢大膽的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種礙于“情面”的“含蓄批評”、“不愿批評”,往往收不到效果,達不到開展黨內批評的目的。
目前高校學生是學生黨員的主體對象,然而在調查中卻發(fā)現了學生入黨勁度有所下降,入黨動力有所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部分學生對入黨問題開始淡化和漠視。調查數據表明,有36.1%的學生認為多數人入黨的愿望比原來更強,有30.8%的人認為與前些年相比沒什么明顯變化,有23.1%的同學認為入黨積極性普遍不如前些年,有9.6%的學生不愿意入黨,這已是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問題之一。
諸多問題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于主觀指導理念滯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在當前高校擴招的形勢下,為了提升本校在競爭中的地位,大多數高校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不惜花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引進人才,發(fā)展規(guī)模,而對學生黨建工作卻無暇顧及,投入時間、精力、物力、財力較少,造成這項工作在文件中提得多,行動上落實得少,學生黨建工作趨于邊緣化。對學生黨建工作重視不足、指導理念滯后已成為學生黨建工作的軟肋。
這種重視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忽視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傾向,往往導致黨員發(fā)展中對發(fā)展對象審核不嚴、黨員繼續(xù)教育缺失、黨建工作管理不足,再加上從事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人員熱情不高、心思不穩(wěn),學生黨員參與不夠,就進一步導致了學生黨員民主生活會的潰乏,造成學生黨員理論上與實踐中的脫節(jié),從而影響了黨建工作的成效和力度。同時,學生黨建工作指導理念的滯后,使得學生黨建工作僅僅側重于對學生黨員的發(fā)展、教育和培訓,而忽視了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思想、組織、作風等有機統(tǒng)一的建設。這勢必造成學生黨員隊伍服務意識淡薄、功利化傾向嚴重、組織紀律性差、黨員先進性發(fā)揮不足,從而降低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大多數高校學生黨組織雖然在形式上基本實現了“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但學生黨建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是院(系、部)黨總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的教師黨員負責的條塊分割交叉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勢必會給學生黨建工作帶來許多消極影響。
在條塊分割交叉管理模式下,學生黨員的主體作用往往發(fā)揮不足,難免導致輔導員老師的權力專斷。“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發(fā)展新黨員問題上,輔導員往往一錘定音,憑其主觀意斷,常常提名“唯親”、“唯近”,把“聽話的”、“好用的”學生干部提名上來,使發(fā)展對象往往局限于學生干部這一“怪圈”,這嚴重的挫傷了學生入黨的積極性。同時,對于那些“畢業(yè)戶”、“關系戶”放低了入黨門檻兒,以致降低了黨員的質量。
由于分管書記和老師常常忙于事務,不能在學生黨員中有效的開展黨內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黨員繼續(xù)教育的缺失,以致學生黨員理論水平不高,黨性不強,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下,進一步造成學生黨員素質不高、服務意識淡薄、組織紀律性差、功利化傾向嚴重,致使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下降。條塊分割交叉的管理模式,不但束縛了學生黨員對自我管理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使學生黨員得不到自我建設、自我管理的實踐鍛煉,造成了黨員隊伍能力不強,業(yè)務不精,更擔負不起發(fā)展黨員,教育黨員,組織黨員,考核黨員四位一體的任務。學生黨員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不足,致使其安于現狀、忙于其他事務,進一步導致學生黨務工作的停滯、黨日活動的潰乏和黨組織活動的實效性減弱,趨于形式化。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本褪俏覀內粘Kf的“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各項制度的不完善及其作用發(fā)揮不足,嚴重影響著黨組織的形象和黨員隊伍的質量。
教育長效機制的不健全,一方面造成學生黨建后續(xù)教育不足,重入黨前教育、輕視入黨后教育,勢必不能給學生黨員提供繼續(xù)提高理論水平、黨史常識、紀律觀念、作風建設的平臺,亦而造成一部分黨員降低自我要求,不思進取,組織紀律性不強,黨性修養(yǎng)下降等問題。另一方面教育長效性的不足,致使學生黨組織不能有效的、及時的培養(yǎng)出學生黨務工作者,造成學生黨務理論教育、工作管理者后繼乏人,黨員隊伍的先進性亦受到影響。
黨內監(jiān)督機制的不健全,一方面造成發(fā)展黨員信息公開性不到位,再加上學生黨員參與不夠,進一步導致發(fā)展黨員提名“唯親”、“唯近”現象的出現,使得“畢業(yè)戶”、“關系戶”入黨成為現實的可能。入黨提名問題的有失公正、公平,必然嚴重的挫傷了普通學生入黨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對入黨問題的冷漠和輕視。另一方面造成學生黨員自我要求下降,生活墮化,素質不高,黨性不強,甚至使得那些犯了錯誤的和那些不合格的黨員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在好人主義、形式主義占了上風的情況下,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得不到有效開展,往往流于形式。這必然造成黨員隊伍質量下降,嚴重影響黨的形象。
黨內考評機制的不健全,一方面使得黨組織不能公正、準確的對做出較大貢獻的學生黨員給予獎勵、鼓勵,由此造成學生黨員積極主動性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黨員考核評議重點把握不準,標準不高,在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工作體制過于功利化的影響下,分管領導和輔導員老師在評定學生黨員是否優(yōu)秀方面,主觀意斷濃厚,評議“唯親、唯近、唯熟”,勢必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入黨前后表現不一、不團結同學、不能發(fā)揮模范表率作用,更有甚者只顧及與老師和管理干部的關系,而不愿深入到學生之中,帶頭為同學服務,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甚至個別學生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落后于普通學生,其黨員的先進性蕩然無存。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敝挥袆?chuàng)新理念,改革管理方式,健全各項機制,才能推進高校學生黨建進一步向前發(fā)展。
一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黨員為主體,保障學生黨員權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人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謀發(fā)展、促發(fā)展”。以學生為本,就是把對大學生在黨組織下的教育工作看成既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更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要求。要善于將黨和國家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因為任何教育只有轉化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同時,堅持要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保障學生黨員的各項權益,要把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表決權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于學生黨組織的各項工作中去,努力提升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
二是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水平。一要認真組織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學生黨員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要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在培養(yǎng)黨員的過程中,把黨的基本理論與當今社會的實際結合起來,不但要注重學生黨員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建設,更要注重學生黨員參加非公有制經濟的能力建設,要正確指導大學生黨員在這一領域里的社會實踐,努力學習并掌握在新經濟組織中黨的建設規(guī)律,努力培養(yǎng)適用于這一領域里黨務工作者。
主要是建立推優(yōu)、育優(yōu)的體系,形成一個有效的校黨委——院(系、部)黨總支——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小組四位一體的黨的建設工作鏈。一方面在院(系、部)黨總支和團委主持下,形成團組織推優(yōu),黨支部培養(yǎng),院(系、部)黨總支把關的工作體系。團支部定期組織討論并向黨支部提交推優(yōu)名單,經過征求黨內外群眾及輔導員的意見確定重點培養(yǎng)對象。另一方面有效地轉變工作方式,形成以學生黨員自學、黨小組輔學、黨支部領學的有機結合教育方式,并以黨員標準對發(fā)展對象嚴格要求和進行再教育,使他們能不斷地進步,達到黨員的標準,確保育優(yōu)工作卓有實效。
一是建立健全學生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重視入黨后的續(xù)續(xù)教育培養(yǎng),使他們將入黨作為按黨的要求奮斗終身的起點,端正長期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善于學習,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揚奮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另一方面要切實抓好組織生活,定期地進行有質量的組織生活,不但要抓好黨員發(fā)展工作,更要進一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交流,以此使學生黨員的思想理論水平進一步提高,保證學生黨支部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
二是建立健全學生黨建工作的監(jiān)督機制。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員發(fā)展的信息、發(fā)展黨員的提名過程和標準、黨員的培訓、黨日民主生活會、黨內評議、黨內獎勵等各方面的監(jiān)督,以公開透明的信息方式,保證黨內外群眾和相關監(jiān)督機構獲得知情權,以預防黨內特權專斷和腐敗。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黨員日常行為的監(jiān)督,在保障黨內民主權益的同時,展開對那些犯了錯誤的、自我墮落的同志批評并幫其改正錯誤,以保證黨的隊伍充滿活力,保證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三是建立健全學生黨建工作的評議機制。一方面要建立以黨員的“政治表現”、“業(yè)務素質”、“工作實績”、“服務意識”、“團結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評議標準,使學生黨員做事有一個規(guī)范化的定數。另一方面要保證評議的公開性,保證獎勵、評議的公平正義,從而避免學生黨員的功利化傾向出現。同時,要及時的發(fā)現問題,處理不合格黨員。從而保證黨員的先進性,保證黨組織的凝聚力。
目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視并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黨中央對高校黨建工作的一貫要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在新形勢下,我們只有更新學生黨建工作指導理念;轉變學生黨建工作管理模式,優(yōu)化學生黨組織結構;建立健全學生黨建工作各項機制,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高校學生黨的科學化建設,才能使高校學生黨員提高黨性修養(yǎng),時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使高校學生黨組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zhàn)斗力;才能保證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
[1]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09-18.
[2]習近平.全面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黨的建設——在第十八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2009-12-24.
[3]楊光斌.《政治學導論》(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彭月英,孫中民.《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5):44-49.
[5]《中國共產黨章程》[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雷三容
G641
A
1009-1890(2010)03-0043-04
2010-07-13
王海鵬(1985-),男,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黑龍江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