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喬君臣
(南京曉莊學院 行知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難點之一。中學的作文教學不能簡單地看作是一個教學問題,而是一個培育學生學會生活、體會生活、挖掘生活的過程。有了豐厚的生活積累作鋪墊才能寫出厚重、深刻的文章。農村中學生生活于農村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有利有弊:利——親近自然,親近農家生活,富有樸實的情感;弊——遠離都市,遠離人們生活的這一主要文化磁場。但是通過一些合理的引導和適當的練習,揚長避短,農村中學生也完全可以寫出別具風格、引人入勝的文章。我結合自身支教的工作經歷,以及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考察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生活是一切文明和文化的源泉,如果沒有生活,寫作便是無源之水。
首先,除了平日里正常的教學活動外,我們還應多組織一些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詩詞鑒賞比賽等課外活動。一方面,學生在準備的時候需要寫作,通常他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寫出滿意的作品,無形中也就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參加這些活動,不論名次如何,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參加的感受和感悟,都有自己想說的話,把這些寫出來,就會是不錯的文章,這樣不但可以調節(jié)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而且可以顯著提高習作的質量。
其次,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發(fā)現的眼睛?!边@個時候,我們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才能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可以引導學生透過身邊的瑣碎的生活去發(fā)現美、感知美。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意識,使他們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學會對生活的思考,對生命真諦的探求。
此外,寫作的目的之一是服務社會、服務生活,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關注現實社會和生活,比如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房價問題、收入問題等。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夠既有厚重的文化感,又有鮮活的時代感。
具有寫作欲望的人,首先是一個充滿思想的人。欲使學生主動寫作,須首先使得學生成為自主思考的主體。我們必須擯棄語文及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沒有思想的寫作者,充其量只是一個“印章”,他只能復制、粘貼,而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寫作。因此,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去懷疑、去思考,而不是以“標準答案”將其框死。雖然中學的數學、語文、外語、科學等科目是分科的,但語文、作文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漢語這個母語工具。在回答科學、社會題中的一些問答分析題的時候,學生也是在運用已有的學識和思想,在構思、組織語言,這也是一些簡略的寫作,也是一篇篇的小作文。各科的任課老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雖然這不是語文課,但學生是在寫作;應該鼓勵學生在語言組織上的創(chuàng)新。在一些問題的回答上,應該允許學生運用自己的個性化語言,體現自己的思想,使得學生“敢想”,而不應該使得學生“不敢想”,只敢“記”和“背”。
綜合上述分析,喚醒學生自主寫作意識的關鍵在于給予學生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作文環(huán)境,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限定文體、限定字數、給定范文。對一個問題的闡述適用什么文體、什么語言風格,學生自己會思考。
當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之后,就應該要求學生堅持記錄日記,持之以恒。家庭和學校應鼓勵學生寫日記,并尊重學生的日記,不窺視、不檢查。鼓勵學生寫記錄,培養(yǎng)學生“想說就說、想寫就寫”的習慣。另外,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爭議性話題,應該鼓勵學生相互辯論,在辯論后再對其進行文字記錄,這也不失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意識的一種良好方法。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積累素材,有利于學生從讀中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首先,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古往今來,每一個作者,首先是一個讀者。閱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娃娃抓起。從閱讀小故事、連環(huán)畫開始,到閱讀散文、小說,讀各種類型、各種內容的書。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而不是讓繁重的課業(yè)占據所有的時間。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讀,泛讀和精讀相結合。泛讀以積累題材資料,精讀以體會文章結構、寫作技巧、深刻思想。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讀文章的時候,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欣賞文章的結構之美和文字的措辭之美,并幫助他們總結出一些常見的寫作技巧。平日里,也應注意加強朗讀背誦的訓練,這是增強語感的一種方式?!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都是一個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文思泉涌、筆下生花。否則,縱使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只言片語。此外,須指出的是,朗讀背誦的時候還要帶著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悟,這樣就容易找到寫作的靈感,也避免陷入無病呻吟的誤區(qū)。
最后,大量閱讀之后的材料的積累已經有了,教師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材料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拔囊暂d道”,擁有材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運用材料闡述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
沒有一個作家是天生的,只有多寫才能熟悉各種寫作方式和技巧,才能養(yǎng)成寫作習慣,才能達到“手到擒來、游刃有余”的境界。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也是這樣,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開始,系統(tǒng)練習各種文體,讓寫作成為生活中的常態(tài)。
首先,要從熟悉的事物開始,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寫寫自己,寫寫自己的親戚朋友,寫寫自己的寵物或盆栽。因為學生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又有較多的機會去觀察、去思考,記憶深刻。從真人真事開始練習,這是學生今后進行嫁接、組合、虛構的基礎。
其次,要系統(tǒng)練習各種文體的寫作,充分利用各種閱讀材料,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比如,選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節(jié)選),他文章中那種以小故事形式組材,揭示寓意的四段式就很適合學生模仿。先讓學生從閱讀角度去分析文章的結構,然后從作文的角度來讓學生就周國平寓言中的寓意再創(chuàng)造兩個小故事,這種小故事怎么選材、記敘時細節(jié)描寫的落筆點在哪里、怎樣根據寓意進行細節(jié)刻畫,都給學生作交待,學生創(chuàng)作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能掌握一定的技巧與方法。后來,再進行另一話題的創(chuàng)作時,學生中有些人就會把學到的方法進行靈活運用。
本文針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在歸納總結許多優(yōu)秀中學教師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熱愛生活,想寫,會讀,多練”的十字教學法,即“熱愛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提高對生活的感悟;想寫:喚醒學生主動寫作的意識;會讀:加強閱讀對寫作的作用;多練:從熟悉的事物開始,系統(tǒng)練習各種文體”。
[1]陳杰.淺談農村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新理念.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No.18.
[2]朱艷秋.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海探航,總第6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