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華 陳 承
(廣西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宿舍是大學生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宿舍人際關系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劉欣(2006年6月)依據自編的“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分為四類:人緣型、友好型、淡漠型、敵對型[1],此調查顯示,宿舍中有無知心朋友在強迫、抑郁、焦慮、偏執(zhí)四個因子上差異顯著(P*<0.05)。由此,研究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優(yōu)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績效,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宿舍被稱為是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可以讓宿舍成員獲得歸屬感,滿足其“歸屬與愛”的內在需要。
大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學生們在踏入社會之前獲得融入社會的本領,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完成自身的社會化??梢哉f,大學生活是進入社會的準備階段。在大學宿舍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非常緊密,大家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修養(yǎng)、性格愛好,以及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就此層面上來說,宿舍儼然是一個“微型小社會”,宿舍成員需要面臨和處理好如何與他人相處、合作、競爭等現實社會中將要面臨的問題,在和他人的磨合中,在矛盾和沖突的化解中完成自身的社會化,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與結果來獲得新的行為反應模式,以適應自身的社會化[2]。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對于大學生而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不占支配地位,更高層次的需要,如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是大學生需要滿足的內容。在宿舍里,由于空間上的臨近性,成員之間容易熟悉和接近,相對更容易建立友誼,有比其他人際關系都更進一步的先天優(yōu)勢,每天一起生活的宿舍成員渴望在這里得到愛和尋獲歸屬感,渴望得到其他宿合成員的認同和接納[2]。因此,在宿舍更容易形成一種“家”的認同感、歸屬感,滿足其歸屬和愛的需要。大學生在宿舍人際相處中較多地體驗到安全感,對舍友有較高的期望,較少有消極的主觀體驗。但同時有一部分對宿舍不滿意的大學生(22.5%)和自卑的大學生(13.5%)[3]。
有這樣一個比喻: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當今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了,虛擬的網絡世界和每天鮮活的生活都是汲取知識和信息的良好渠道。不同的大學生由于世界觀立場、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的不同,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也會不盡相同,宿舍為此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對于同一書本內容,宿舍成員可能會體會到各自不同的思想內容,在宿舍里暢所欲言,相互分享,頭腦風暴,可以使自身思維的完善性不斷加強,同時,一個宿舍良好的學習氛圍能使大家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你追我趕,不斷攀上知識的更高峰。[4]
宿舍是一個“小社會”,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到這個群體內的人際關系。這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觀因素,又有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
相對高中而言,大學宿舍內的同學往往來自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不同的語言和飲食習慣,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旌纤奚嶂胁煌昙墶⒉煌瑢I(yè)的同學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息時間和作息規(guī)律,個體上的差異容易導致宿舍內同學間交流方式的限制,并引起人際間的矛盾和沖突。另外,宿舍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也會引發(fā)宿舍內部的人際“分裂”。一項調查顯示,宿舍生活中最不能容忍的生活細節(jié)依次是:不講個人衛(wèi)生、腳臭、不打掃寢室衛(wèi)生、打鼾、休息時間接電話、開關燈和風扇意見不一致、晚歸、留宿外人、不經允許使用他人物品[4]。在宿舍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以自我為中心而不照顧他人感受的同學,往往得不到宿舍內其他同學的認同而造成人際交往的困難。
受青少年時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約,大學生在個性與心理發(fā)展上的某些缺陷和不成熟也容易誘發(fā)或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諸如自我中心思想和個人主義傾向,自卑心理與自傲心理,嫉妒與忌恨心理,猜疑與閉鎖心理,等等[5]。這些個性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導致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人際認知片面而狹隘,情緒和行為具有明顯的沖動性、情景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在生活中容易與人產生沖突但又拒絕主動和解,使大學生宿舍里人際沖突經?;?、多樣化。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單一,多數人上中學時沒有住校,沒有與很多人同居一室生活交流的經驗,當獨自面對大學宿舍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沖突時,許多學生會以一種自我中心的思維來看待和處理,這就會出現問題,因為要求別人都要依著你、順著你,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當依賴父母的中學生走進大學校園開始自己獨立的大學生活,他們往往憑直覺、情緒和經驗來處理自己所面臨的各種人際問題。他們在為人處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技巧,當面臨宿舍人際矛盾時,往往處于尷尬、被動甚至矛盾激化的境地。例如,很多同學感到交流困難,“很想和舍友交流,但總是感覺說不到一起”,“非常討厭舍友的誤會,當他們誤會我時,我就不和他們說話”,等等,都反映出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經驗上的不足。所以,當有宿舍矛盾發(fā)生的時候,很多大學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改善宿舍關系,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
既然宿舍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就需要營造和諧的宿舍人際環(huán)境,發(fā)揮宿舍內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避免消極的影響,真正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和諧溫馨的宿舍文化對于營造和諧宿舍人際環(huán)境至關重要。宿舍是大學生生活、交流的中心,學校應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作用,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精神氛圍,讓學生對宿舍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徐美勤等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宿舍生活環(huán)境和物品設置與情緒密切相關,宿舍整齊、干凈、明亮,物品適量有序,能使心情愉快,身心放松,緩解學習疲勞和壓力[6]。要增強宿舍凝聚力,學校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動,如:宿舍環(huán)境美化大賽、各類以宿舍為單位的文娛體育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能讓學生感到宿舍生活的充實,又能增強彼此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
高素質的宿舍長對于構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有著重要作用。宿舍長身為學生宿舍內一員,對學生宿舍內的人際關系狀況非常清楚,高素質的宿舍長能夠及時發(fā)現并協(xié)調處理存在于學生宿舍內的各種問題。因此,學校應該做好宿舍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工作,提高宿舍長隊伍素質。香港大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學校請最有威望的學者管理宿舍,并且參與到學生的活動當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幫助解決學生的問題。這種家庭式的宿舍文化,讓學生倍感溫暖,當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主動尋求幫助。
個人中心主義和自卑自傲等負面情緒的作祟是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原因之一[7]。要想讓大學生跳出通過“比較”所激發(fā)出來的“嫉妒”和“攀比”這些心理怪圈[8],則需要通過對他們的人格教育來解決,讓他們懂得具有熱情、開朗、自信、誠實個性的人才最受歡迎,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換位思考,懂得欣賞自己和別人,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心胸開闊、思維成熟的人。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種以優(yōu)秀者為榜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趕超別人的正常健康的心理。
高校課程教學應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教學。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大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身,糾正一些人際關系上的認知偏差,學會如何與人有效地溝通和交流,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際沖突。另外,還要加大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使他們明白心理咨詢并非是針對心理疾病患者,它更多地是幫助同學們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疑惑。
總的來說,如果能夠抓好宿舍人際關系這個環(huán)節(jié),那么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將事半功倍。因為良好的宿舍關系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相當強大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讓學生在受到挫折、感受到壓力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有個支撐點,幫助學生擺脫各種困擾,走向積極。
[1]劉欣.不同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557.
[2]高玉宇.優(yōu)化宿舍管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3,03:139.
[3]張瑜,李宏翰.大學生宿舍人際相處主觀影響因素問卷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03:198-200.
[4]陳青萍.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障礙及其干預措施田.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2,05:435-436.
[5]劉富良,羅嵐.創(chuàng)和諧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高等農業(yè)教.2009-04,04:92-94.
[6]吳玉東.宿舍人際交往障礙的成因及對策.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09:11-12.
[7]黃艷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建立和諧宿舍關系.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43-44.
[8]許傳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5,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