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健民
(甘肅白銀市寄宿制高級中學)
談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及突出特色
◆白健民
(甘肅白銀市寄宿制高級中學)
語文教學要傳承文化,培育學生人文精神,保留和突出語言文學特色。教學中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深入挖掘教材人文資源,加強閱讀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個性品質。
語文教學 返璞歸真 人文精神 理想人格
隨著語文高考模式的固定,從中考到高考語文試題的標準化,在許多人眼里,語文教學的目標變?yōu)樽非蠓謹?shù)最大化,功利性越來越強。與此同時,語文本身的魅力卻被忽視了,在學生的眼里,只有考題,無所謂文章,更談不上文學。這不禁令人擔憂語文教學將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語文更多體現(xiàn)的是文學鑒賞價值和人文內涵,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學習語文也是一種精神的需要,審美與鑒賞的需要,基于這種前提,學語文才會有興趣,才會有動力。若僅僅以考試為標準,以分數(shù)為圭臬來拘囿語文教學,就必然會抽去語文的精神和審美,造成語文素質的滑坡。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傳承文化,培育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切實履行扛負人文大旗的使命,削減功利色彩,避免陷入誤區(qū),以下將從這幾方面做一些探討和努力。
文學特色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言則是靈魂得以飛翔的翅膀。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和人文內涵,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語文以它動人情懷的文學性和濃郁的人文主義氣息,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理想人格的塑造產(chǎn)生著巨大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樹立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語言、文學、文化是語文的三大核心構成,其中又以文學為基礎。優(yōu)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往往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這里的語言不僅是工具,更是人性的體現(xiàn),是生命的體驗。語文教學就要通過語言來傳承文化,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母語的能力,塑造其美好的心靈。
從人文角度看,除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教學的更大意義在于哺育學生心靈,塑造健康人格。語文學習不能再被肢解,被試題“標準化”,不能一味強調概括提煉、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的訓練,而忽視文學形象思維和情感、意志及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新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語文課教學目標要樹立全面關注人的發(fā)展的思想,體現(xiàn)到課堂教學中就要求不單以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為任務,還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做人情感和素質。性格就是能力,未來的人才,將更注重道德理念和健康人格的構建。所以,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尊重并熱愛生命,是語文重要的人文使命。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出色的溝通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高尚的人生境界。
而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啟迪心靈、升華情感的殿堂,教師就必須博學多思,樹立崇高的精神境界,精心編織交融情感的導火索,在教學活動中突出語言文學的特色,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塑造學生的理想人格。
1.以課文作者、時代背景、歷史典故的介紹為人文教育契機。介紹那些鮮活的生平資料,典型的時代特征,趣味橫生的文學掌故,發(fā)掘寶貴的人文資源。通過“借助與教材課文內容相關聯(lián)的知識背景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進行人文教育是很好的形式,如講授《我的呼吁》一課時,具體介紹作者史懷哲在非洲自費創(chuàng)建叢林診所,用整整半個世紀的時光為非洲人民義務治病的經(jīng)歷,講他是 20世紀最偉大的志愿者,將人道主義精神和人類的道德水準推向了新的高度,學生則被他的崇高人格深深感動。聯(lián)想汶川震后和北京奧運會上的廣大志愿者們,同學們更是備受感染和教育,甘做志愿者的夢想已在孩子們的心中油然而生。有的學生還在周記中寫下了“我很平凡,但我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志愿者”的樸實話語。由此看出,許多課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他們鑄就的偉大靈魂本身就是人文教育的最好素材。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財富資源,讓學生喜聞樂見,終生受益。
2.在課文教材內容中努力發(fā)掘人文資源。語文教材里的人文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可以從道德教育、環(huán)??茖W等角度,全方位挖掘,通過課文內容中的人文思想來塑造學生理想人格。比如,《勾踐滅吳》里有培養(yǎng)學生發(fā)憤圖強、臥薪嘗膽、堅忍不拔的精神,《我的呼吁》中就有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奉行良善”的文明理念,《我有一個夢》中就有培養(yǎng)學生以一顆理智和仁愛之心行事,運用非暴力方式做斗爭的因素,《石鐘山記》就有培養(yǎng)學生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勇于實踐考證的求是精神,《觸龍說趙太后》教會學生與人溝通要講究方法,明白“良言一語三冬暖”的道理……引導學生通過課文語言感受人文情懷,體會人文精神,深刻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完善個性品質,使語文課成為師生共同學習感悟的生命歷程。
3.為了保留和體現(xiàn)語文特色,要防止語文課的語言文學元素被各種因素所湮沒。語文是語言和文章,語言和文學,語言和文化的綜合。語文傳承著文化,語言文學是他的外衣和載體。但很多語文課的語文元素常被多媒體、表演、小組討論所湮沒,被解題技巧、題海戰(zhàn)術所湮沒,過于借助形式或片面追求,往往喧賓奪主,削弱了語言文學特色,反而造成語文素養(yǎng)的下滑。
4.語文教師的人文氣質、高尚的精神境界,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引導。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不斷學習來練內功、強素質,完善自我,塑造理想人格,陶冶人文情操?;ヂ?lián)網(wǎng)時代使知識變得多元和共享,此時教師最重要的就是人格優(yōu)勢,或者說是人格與知識相融合的優(yōu)勢,即不僅能夠傳授知識,還能夠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情感、信念和追求。沒有人格魅力的語文教師很難受到學生的喜愛,得不到學生的喜愛也就無法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親和力,弘揚愛心,展現(xiàn)高尚人文情操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浸透著教師人格情操的課堂活動中,才能再現(xiàn)出語文教育的力量。
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首先,要轉變閱讀教學中的短視思想,作為語文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和培養(yǎng),又要重視課堂閱讀。但由于考試的壓力和執(zhí)著于對分數(shù)的追求,加上快餐式文化的滲透,造成學生課外廣泛而高質量的閱讀微乎其微,同時語文教學中課堂閱讀又普遍嚴重不足,老師以講解分析文章或做練習為主,認為閱讀是浪費時間,這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學生不能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文學滋養(yǎng),人文精神自然缺失了,造成語文素養(yǎng)滑坡。應努力改善閱讀現(xiàn)狀,閱讀教學更不容忽視,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負起引導學生課內外閱讀,培養(yǎng)其良好閱讀習慣的責任。
其次,語文教師要堅持學習與研究,擴大閱讀,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學識素養(yǎng),錘煉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時代要求我們要做一名學者型教師,知識更加多元化,知識結構實現(xiàn)跨學科轉變。很多語文教師能把字詞句章分析得條分縷析,頭頭是道,但卻不能融進科學和人文,融進社會和人生,這也致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廣度和深度不夠。因此,學者型的語文教師必然是最愛讀書的老師,擁有博大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當教師自身對閱讀和學習充滿了激情,自然會激發(fā)感染學生的讀書興趣,使之體會到閱讀的妙處,從而確立閱讀教學的地位,有益于塑造學生的人文氣質和人文精神。
第三,培養(yǎng)誦讀能力,提高表達質量。誦讀作為語文教學特有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不能讓這一優(yōu)秀的學習傳統(tǒng)缺失??陀^地說學生到了高中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相當?shù)奈幕e淀,有些課文不需老師多講,只要學生潛下心來誦讀,其文章旨趣和技巧便會有所體驗和感悟,文章的精髓也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另外,通過大聲誦讀,讓學生學會大膽開口,流利表達,并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態(tài)語言,使言談舉止體現(xiàn)出應有的教養(yǎng)和風度,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文氣質。
第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精神的盛宴,舞動蓬勃的靈魂,提高生命的境界。不能只是花大量時間來做題,這是應試教育的極端表現(xiàn),特別在浮躁功利的世風下,教師更要通過一些好書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好的書籍是澆灌精神荒漠的股股甘泉,是溫總理筆下燦爛而深邃的星空。通過指導閱讀,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自然沉下心來,專心享受閱讀,最終真正領會作品的內涵。通過加強閱讀教學,不僅保留和彰顯了語文的特色,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情懷,升華了靈魂,塑造了理想人格。
今天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民主、和諧、開放、合作的,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體驗,共同感悟、成長的生命歷程。把課堂上的主動地位還給學生,徹底改變“一講獨大”的局面,真正變講堂為學堂。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復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很難有新的創(chuàng)造。語文課堂教學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閱讀、思考這一方面,“教師應相信學生的能力,做到絕不越俎代庖”,從而把以教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逐漸談化,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需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觀,拋棄師道尊嚴的架子,把知識的傳授、道德的教化轉變?yōu)榕c學生共同探討和平等的對話,讓課堂成為學生心靈交融的平臺,讓語文學習成為一種對話與溝通,讓課堂上時常閃現(xiàn)出思想碰撞的火花。所以,語文教學更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呵護學生創(chuàng)新的靈性,為其營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間。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讓互動與交流成為課堂學習的主流。惟有這樣,語文課才能鮮活起來,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才能真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其想象力,促進學生智力、能力、人格全面發(fā)展。
[1][德]卡爾 ·威特著.卡爾 ·威特的教育 [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2]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葛燁.中學語文教學面對現(xiàn)實的反思[J].語文學刊,2005,(2).
[4]鞠昌云.改善語義課堂教學中的交往[J].江蘇教育,1999,(6).
[5]溫家寶總理詩作《仰望星空》.人民日報,2007-09-04(09).
[6]葉運生.西方素質教育精華.重慶出版社,2000.
[7]謝晨.新理念影響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J].語文教學研究,2004,(3).
[8]徐玲.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J].安徽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