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斐
(蘭州市西固區(qū)莊浪路第一學校)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之我見
◆沈秋斐
(蘭州市西固區(qū)莊浪路第一學校)
英語閱讀課是訓(xùn)練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重要載體。這需要吸收大量的語言材料、信息和經(jīng)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練習,需要對所學語言的背景、文化傳統(tǒng)有了綜合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qū)崿F(xiàn)。這就需要對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進行加強,訓(xùn)練他們綜合理解文章,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英語閱讀 興趣 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課是訓(xùn)練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語法知識的重要載體。我們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它服務(wù)于生活和工作,而這需要吸收大量的語言材料、信息和經(jīng)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練習,需要對所學語言的背景、文化傳統(tǒng)有了綜合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qū)崿F(xiàn)。這就需要對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進行加強,訓(xùn)練他們綜合理解文章,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閱讀課的重要性就可見一斑了。
每一位老師對閱讀課的重要性都有清晰的認識,也對閱讀課上如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技巧和能力有著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下面,我以冀教版九年級英語第五冊 37課 TouchtheWorld為例,談?wù)勛约簩﹂喿x教學的一點心得。我認為,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應(yīng)該通過五個步驟來完成。
在教學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yù)習工作。學生要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把自己不懂或不明確的地方進行標注和勾畫。這樣,上課就會有明確的目標。還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和文章有關(guān)的圖片資料,等等。這些預(yù)習和收集資料的過程本身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吸引力,使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對 37課而言,我要求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 HelenKeller生平的簡介,她的主要著作和大家對她的評價等,先使學生對主人公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這樣,不僅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課文的語法知識,還會比較輕松地進入的對課文的理解層次。
這是整堂課中非常重要和關(guān)鍵的一點。新課導(dǎo)入的好壞,關(guān)系到學生的興趣點是否被激發(fā),情緒是否被點燃,課堂氣氛是否能活躍。新課導(dǎo)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講故事、聽音樂、展示圖片或做游戲等。在這一階段,回答問題是使用率最高,也是最容易進行的一種教學手段,經(jīng)常和其它方法一起使用。教師問題如果設(shè)計的巧妙,可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引導(dǎo)他們積極思考。同時,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還可以訓(xùn)練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以 37課為例,因為 Hellen Keller是一位又聾又盲的殘疾人,我就設(shè)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先讓學生閉上雙眼,問他們“Can you see anything?”“Can you find yourbookseasily?”“W here isyourpens?”再讓學生捂住雙耳問:“Can you hearme now?”等他們放下雙手我會接著問 :“How do you feelw hen you can nothearor see anything?”學生們也許會回答“unhappy,uncom fortab le,anxious…”“it’s hard to comm unicatew ith others. ”等等。這時 ,我會告訴學生“There was a girlwho lost her sight and hearing when she was very young.But she becam e a famousw riter and educator.Do you know w ho she was?How could she be so successful?”盡管許多學生已經(jīng)知道答案,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還是很輕松地集中到了課文上。
在這一部分,要求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綜合的、概括的認識,能夠理出文章的基本脈絡(luò),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我認為這部分可以采取聽讀或泛讀的方法。教師可以準備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或聽。這類問題最好淺顯易懂,容易回答,并且緊緊圍繞著文章的主題大意。以 37課為例,我設(shè)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How did Hellen Keller losther sightand hearing?
2.How did her teacher teach her?
3.How did Hellen Keller study?
4.W hat did she do after s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這類問題不必拘泥于文章的細節(jié),只是對文章脈絡(luò)基本理清。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求他們要脫離課本,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答案。這樣,既讀通了課文,又可以鍛煉他們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
這一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關(guān)系到學生對文章細節(jié)的把握,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這一部分,我通常分兩部分來進行。首先,我準備一些細節(jié)性的,有助于理解各個段落的問題來讓學生找到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我一般會把語言點融合進去一起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點有了直觀認識和理解。以 37課為例,我這樣設(shè)計這一部分的問題:
1.W henwasHellen born?
2.W hen did she losther hearing and sight?
3.How did she behave at first?
4.D id Ann use some specialways to help Hellen?W hatare they?
5.D id Hellen go to the university?
6.How d id Hellen study at university?
……
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本課的重點句型和詞組把課文進行串講。通過這一階段的練習,使學生對所學文章有更深的理解,使課文的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老師在這一部分要做到精講精練,點撥到位。
在了解文章重要語言點并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來研究文章的深層含義。我們在做閱讀題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要求總結(jié)文章中心思想或給文章擬最合適的標題之類的題。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分析和比較的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領(lǐng)導(dǎo)學生通讀課文,還要啟發(fā)深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和認識。以 37課為例,學生在學完本課后,不僅要了解 Hellen生平,還要啟發(fā)他們學習她身上那種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奮斗精神。
在完成以上步驟之后,可以利用很少的時間帶領(lǐng)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一個總結(jié)和測試,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整堂課的教學進行差缺補漏和近一步地完善。
總之,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只要能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導(dǎo)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各種方法都是值得一試和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