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 彭金輝
重基礎,抓應用,以點帶面,提升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
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 彭金輝
在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代社會,昆明理工大學也有出色表現,本文著重介紹了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化工作建設和發(fā)展情況。
1994年,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網)示范工程啟動,昆明理工大學是當年連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100所高校之一。1995年,我校校園網一期工程建設完成,率先在云南省高校中實現了校園網與CERNET和INTERNET連通。
1999年,校園網二期建設工程啟動,重點建設了連接三校區(qū)校園網的主干光纜工程等網絡基礎設施。至工程完工,我校三校區(qū)校園網絡得以高速連接,為學校信息化應用的開展、資源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3年學校啟動了校園網三期工程建設,校園網覆蓋全校所有建筑物,積極地促進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校園網基礎網絡設施基本完善的狀況下,學校適時啟動了信息化應用建設。2004年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工程啟動。學校高度重視此項工程建設,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副校長為副組長、學校主要職能部門為成員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進行信息化應用的建設和推廣。同時,組建了由省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為學校信息化建設出謀劃策。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我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我校信息化應用建設的思路是:抓關鍵應用,以點帶面,提升應用水平。
數字化校園工程進行了學校人、財、物基本信息的整合,重點完成了人、財、物信息的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主要應用系統實現了統一平臺和資源共享,基本解決了制約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的“信息孤島”問題。同時,建設和完善了教學、科研、學工、財務、人事、資產等一大批應用管理系統,以重點、關鍵應用帶動其他應用的建設,提升學校整體信息化應用水平。
學校高度重視呈貢新校區(qū)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列為我校新校區(qū)建設的五個目標之一。在新校區(qū)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狀況下,學校想方設法籌措建設資金,打造堅實的適應“百年昆工”發(fā)展需要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環(huán)境。
圍繞省委、省政府2008年昆明理工大學入駐呈貢大學城的要求,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2008年9月,我校2008級5500余名新生如期入駐呈貢校區(qū),圓滿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對我校的建設要求。借助校園網高速基礎平臺,學校信息化各項應用全部延伸至新校區(qū)。良好的信息化環(huán)境,為廣大師生員工的多校區(qū)辦公、教學、管理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也為下一步校園網運用的大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2009年底,我校校園網總信息點近64000個,光纜160余公里,校園信息化基礎網絡設施規(guī)模在云南省高校中處于領先地位。
信息化建設難點及重點不在于技術,而是管理模式和管理觀念的轉變。隨著信息化應用的逐步推廣,勢必對傳統管理模式和觀念有比較大的沖擊,是以信息化應用轉變傳統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還是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主導信息化的建設,或者兩者如何較好地搭接,是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信息化建設是一把手工程,相關部門應統籌協調,各應用系統的建設必須服從整體規(guī)劃,避免各自為政。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投資大、見效慢的系統工程,建設要取得成效、應用能得到有效的推廣,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投入機制。
book=12,ebook=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