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 1-6期總目次
社會科學研究
運用心理效應 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 …………………………………………… 朱仁寶 (1.48)
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zhuǎn)的實證分析與對策——基于《物權法》頒布以來法院判決的梳理與研究 ……………………………………………………………………………………… 呂金芳,郭林將 (1.54)
漢語“清償債務”概念的表達與“填”的償還義的來源演變 ……………………………………… 李 倩 (1.61)
《三國志》稱謂詞札記………………………………………………………………………………… 馬 麗 (1.69)
江陰市 (澄江鎮(zhèn))方言語音特點……………………………………………………………………… 王麗君 (1.72)
試論《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婆媳倫理小說 ………………………………………………… 項裕榮,齊 鋼 (2.74)
國內(nèi)居民“階段性消費”特征的微觀行為分析——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視角……………………………………………………………………………………………… 陸衛(wèi)平,晁鋼令 (2.81)
基于新型學習理念的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 ……………………………………………… 吳建紹,羅芳草 (2.86)
互文與反思:解讀多麗絲·萊辛《又來了,愛情》…………………………………………………… 夏 瓊 (3.74)
吳方言“來~”結構語義表達研究——以桐廬方言為例 … ………………………………………… 宋 桔 (3.81)
慈溪話否定副詞中“勿”的語用考察………………………………………………………………… 葉竹鈞 (3.88)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語用模糊現(xiàn)象淺析………………………………………………………… 洪永娟 (3.94)
高校學報特色化的幾點思考 ……………………………………………………………………… 謝雅琴(3.103)
公共圖書館在人文休閑旅游中的功能和對策研究 ……………………………………………… 毛近菲(3.108)
管理者持股、國家股及股權集中度與資本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來自江蘇省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 … ……………………………………………………………………………………… 趙銀德,許 霞 (4.1)
碳關稅影響國際貿(mào)易的研究述評…………………………………………………………… 宋海英,岑 穎 (4.8)
產(chǎn)品內(nèi)貿(mào)易與一般貿(mào)易對中國環(huán)境污染影響的差異性研究——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 倪曉覦,俞順洪 (4.14)
休閑革命與休閑教育………………………………………………………………………………… 傅文偉 (4.20)
歧義研究的視角和方法……………………………………………………………………………… 周明強 (4.26)
語言中的注意系統(tǒng)…………………………………………………………………………………… 駱傳偉 (4.36)
論盧思道的思想及其詩歌特色 …………………………………………………………… 楊金梅,陳海英 (4.41)
簡論薛雪《一瓢詩話》的詩學思想…………………………………………………………………… 周曉燕 (4.46)
論政治小說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關冰冰 (4.51)
評價資源的策略運用——對“聯(lián)合國秘書長新年致辭”的積極語篇分析 ……………… 鐘莉莉,袁秀鳳 (5.47)
以“前景化”理論試析肯明斯《野牛比爾不復存在》的文體特征和主題思想 …………………… 畢慧雪 (5.54)
從《抒情歌謠集》看華茲華斯的返鄉(xiāng)之旅…………………………………………………………… 張秀清 (5.61)
身份認同的困境:探析奧賽羅的悲劇 ……………………………………………………………… 李慧子 (5.66)
論審美與意識形態(tài)的體用關系……………………………………………………………………… 田義勇 (5.72)
《四書考異·條考》考異考釋之形式特點…………………………………………………………… 安 靜 (5.79)
夫椒之戰(zhàn)越軍退軍路線考…………………………………………………………………………… 劉見華 (5.87)
翻譯倫理批評的理論審視 ………………………………………………………………… 申連云,高春天 (6.35)
西方學者的《論語》翻譯與文化利用 ……………………………………………………… 楊 平,姚金艷 (6.42)
劉重德:“全球地方化”理念實踐的典范 …………………………………………………………… 桂清揚 (6.48)
從框架理論看文學翻譯中認知框架的構建………………………………………………………… 辛獻云 (6.54)
高校翻譯教學的案例模式研究 …………………………………………………………… 張作功,于連江 (6.61)
“してもらう”與中文翻譯的語法比較……………………………………………………………… 陳文君 (6.66)
吳方言形容詞表示程度的語法手段………………………………………………………………… 吳子慧 (6.71)
中古漢譯佛經(jīng)被動式研究概述……………………………………………………………………… 高列過 (6.76)
兼好的無常觀與周易思想——以《徒然草》第九十一段為中心 … ………………………………… 陳秉珊 (6.86)
自然科學研究
基于排隊論的眼科病床合理安排的數(shù)學模型 ………………………… 汪 琴,岑璐局,張淵嫻,馬新生 (1.79)
一類隨機服務系統(tǒng)的非參數(shù)統(tǒng)計分析與預測 ………………………… 陳 靜,楊巧君,周燦燦,梅雪峰 (1.89)
制動器試驗臺的控制方法分析 ………………………………………… 葉 珺,楊 冰,章 玲,李亞輝 (1.95)
網(wǎng)絡搜索引擎技術與應用 ………………………………………………………………………… 林夕偉(1.103)
從 IT服務管理角度談學校信息化應用管理 …………………………………………… 楊麗君,翁凡亞(1.107)
模板劑脫除方法對 HMS介孔分子篩結構的影響 ……………………………… 姚 琴,葛 蔚,張一平 (2.92)
杭州西溪濕地首期保護工程后浮游生物的生態(tài)響應 …………………………………… 賀筱蓉,李共國 (2.97)
中國人口增長預測 …………………………………………… 尉敏煒,吳再再,郭曉曉,陳 晏,沈忠燕 (2.104)
春蘭與大花蕙蘭種間雜交育種的試驗……………………………………………………………… 鄭立明 (3.61)
艾滋病療法的評價及療效的預測 … …………………………… 方 圓,陳靈君,尉敏煒,李宏亮,楊 瑜 (3.66)
基于觸發(fā)器的敏感數(shù)據(jù)表監(jiān)護……………………………………………………………………… 金躍權 (4.92)
基于決策樹的英語專業(yè)學業(yè)影響因素關聯(lián)規(guī)則挖掘 … ………………………… 滕廣青,張良軍,張 凡 (4.97)
基于 B/S模式的畢業(yè)設計選題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 … …………………………………… 陳作灘,何 驊 (4.103)
多臺三相電機協(xié)同繼電控制電路設計與優(yōu)化 …………………………………………………… 董孔慶(4.108)
一個 Gelfand—Kirillov維數(shù) 1的 Hopf代數(shù)的例子………………………………………………… 史美華 (5.92)
一種新型席夫堿的合成及光譜性質(zhì) …………………………………… 林飄飄,倪芬芬,孔天浩,齊德強 (5.96)
我國南北方女排高水平后備人才身體形態(tài)和素質(zhì)特征的比較研究 … ………………… 李 寧,李立敏(5.100)
21年來我國體育生態(tài)研究述評 …………………………………………………………………… 劉學軍(5.105)
高斯光束經(jīng)多組元變焦擴束系統(tǒng)變換……………………………………………………………… 謝先聞 (6.91)
基于斯密特觸發(fā)器的簡易數(shù)字相位計設計………………………………………………………… 吳愛丹 (6.99)
工業(yè)電阻爐溫度智能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 ………………………………………………… 張文濤,曾 琳(6.104)
教育科學研究
把握學習性質(zhì) 善用媒體促進——梅耶的多媒體學習認知觀簡介 … …………………… 盛群力,張 麗 (1.1)
評估關鍵能力 培育生活智慧——OECD/PISA解決問題能力之構想、設計與評估 … …………… 滕梅芳 (1.9)
澄清意義學習 促進融會貫通——諾瓦克意義學習的基本原理及其教學運用 … ……………… 孫愛萍 (1.17)
權衡利弊關系 贏得共同利益——斯騰伯格智慧平衡理論評介 … ……………………………… 杜 娟 (1.23)
臺灣地區(qū)幼兒教師教育的發(fā)展歷史與啟示 ……………………………………………… 陳 琦,呂 蘋 (1.29)
教育自傳中老一代優(yōu)秀外語教師的素質(zhì)研究……………………………………………………… 陸憶松 (1.37)
理解監(jiān)測及其準確性 ……………………………………………………………………… 趙 晶,李荔波 (1.44)
高師院校綜合化后師范生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 …………………………………… 高亞兵,何偉強(2.1)
小學教師培養(yǎng)培訓模式的改革與優(yōu)化——基于高校與地方合作聯(lián)盟的建立 …………………… 郭維平(2.7)
從個體到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學校領導視野下的小學骨干教師培養(yǎng) …………………………………… 沃永利 (2.12)
從“用人”到“成人”:學校管理的價值提升與實踐變革 … ………………………………………… 汪其駿 (2.17)
語文教學要重視示范教學的運用 ………………………………………………………… 張孔義,范時明 (2.21)
試論小學高段學生習作畏懼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周建芬 (2.31)
歸因、動機、自我效能與英語成績的相關研究……………………………………………………… 顧柳瓊 (2.36)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運行機制建設的探索…………………………………………………………… 茍建華 (2.45)
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職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 孫奕文 (2.51)
當前美國中小學“小型化”改革綜述………………………………………………………………… 毛明東 (2.55)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實施選擇教育實踐初探 …………………………………………………… 李 韶 (2.60)
教育病理學視野下高校學生退學的形成機理……………………………………………………… 李滿林 (2.65)
健全人格:陳鶴琴兒童教育觀核心 ………………………………………………………………… 張延華 (2.69)
中美初中統(tǒng)計與概率習題比較 …………………………………………………… 金美月,賈 萍,張馨心 (3.1)
國際數(shù)學資優(yōu)教育的研究綜述……………………………………………………………… 盛志榮,周 超 (3.9)
F·克萊因的 HP M思想及其教學啟示……………………………………………………………… 蒲淑萍 (3.16)
中學生運用一般化與特殊化策略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研究 ………………………………… 隋文靜,鮑建生 (3.22)
關于大學數(shù)學與高中銜接問題的研究 … ………………………………………… 高雪芬,王月芬,張建明 (3.30)
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小學校長資格培訓新模式探析 ……………………………………… 李家麗,杜惠潔 (3.37)
日本“福祉”科的變遷及其相關問題 ……………………………………………………… 張曉霏,陸惠燁 (3.44)
教學設計研究的田野工作趨向……………………………………………………………………… 鄭 俏 (3.50)
《歷史與社會》課程結構:問題與對策 ……………………………………………………………… 任京民 (3.55)
城市教師人格特質(zhì)、主觀幸福感與幸福行為表現(xiàn)的關系 ……………………… 羅 芳,楊仙萍,葉映華 (4.58)
教師課程理解研究初探……………………………………………………………………………… 張 攀 (4.66)
新教師實踐智慧的缺失性研究……………………………………………………………………… 武云英 (4.73)
初中學困生與普通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 …………………………………………… 趙 晶,陳傳鋒 (4.79)
基于醞釀現(xiàn)象的無意識思維心理加工機制 ……………………………………………… 陳 虹,原獻學 (4.85)
教育隱喻:一種認識與語言視角的詮釋……………………………………………………………… 吳衛(wèi)東(5.1)
對教師學習策略的幾點思考 ………………………………………………………………………… 彭文波(5.6)
論反思型教師的教學智慧生成……………………………………………………………………… 鄭丹丹 (5.12)
論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及其發(fā)展策略——以合作學習為例 … ……………………………………… 鄭淑貞 (5.16)
教育變革的教師壓力問題之應對…………………………………………………………………… 徐高虹 (5.23)
外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及啟示………………………………………………………………………… 汪 潮 (5.27)
中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語碼轉(zhuǎn)換使用的態(tài)度研究…………………………………………………… 姚明發(fā) (5.34)
關于美國國家教育安全戰(zhàn)略的政策解讀與思考…………………………………………………… 何偉強 (5.43)
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差異分析 ……………………………………………………………… 顧建民(6.1)
高等教育多學科研究中的隱喻分析 ………………………………………………………………… 盧真金(6.7)
消費主義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基于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 … …………………………… 劉愛生 (6.14)
閱讀教學的誤讀現(xiàn)象與本質(zhì)——兼說本義與引申義 … …………………………………………… 蔣成瑀 (6.19)
談談《兩地書》中的教育思想………………………………………………………………………… 周紀煥 (6.24)
生命關懷視野下的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 ……………………………………… 屠立達,劉 濤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