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樹發(fā) 張鳳麗 夏光鈺 郝 永 黃 敏 張 昱
北研2號番茄是以05B-88為母本,05B-87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雜種。2002年春進行品種組配,經(jīng)所內(nèi)外保護地、露地栽培比較,農(nóng)藝性狀和經(jīng)濟性狀均表現(xiàn)優(yōu)良,分別以合作922和北研2號為組合代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5年申報第七輪國家鮮食番茄品種區(qū)域試驗,2008年通過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定名北研2號;至2009年6月,已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nèi)蒙古、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北京等地區(qū)推廣種植4.3萬hm2。
無限生長類型,株高75 cm,開展度110 cm,普通葉,葉深綠色,株型直立,茸毛短稀,葉片著生狀態(tài)水平,植株主莖第6~7節(jié)著生第1花序,單式花序。成熟果粉紅色,高圓形,無綠肩,果面光滑,果臍、果蒂小,果實硬度高,優(yōu)質(zhì)果率96.24%,坐果能力強,平均每穗坐果4個,平均單果質(zhì)量185.9 g。中早熟,生育期110 d(天),保護地栽培授粉后40 d(天)采收,露地栽培35 d(天)采收。耐低溫,秋冬棚、冬春棚栽培畸形果率1.76%、裂果率2.00%。耐高溫、高濕,抗葉霉病、ToMV,耐貯運;一般每667 m2產(chǎn)量7 500 kg左右,全國各地保護地、露地均可栽培。
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溫室秋冬茬,7月中下旬~8月下旬播種,8月下旬~10上旬定植,11月下旬~2月下旬采收;加溫溫室冬春茬,11月下旬~12月下旬播種,翌年1月中旬~2月下旬定植,4月中上旬~6月中旬采收;不加溫的日光溫室冬春茬,12月~翌年1月播種,3月定植,5~6月采收。
可采取電熱溫床、陽畦等方式育苗,每667 m2大田需育苗床8 m2或直徑10 cm的營養(yǎng)缽4 000個,營養(yǎng)土可用40%園土+60%腐熟雞糞,或50%草炭+30%蛭石+10%腐熟農(nóng)家肥+10%田園土。幼苗3片真葉時選擇晴天上午分苗,株行距8~10 cm見方。苗齡55~60 d(天)、7~8片葉時帶蕾定植,定植前夜溫8~15℃、晝溫20℃左右煉苗7 d(天)。秋冬茬栽培,為防止移栽時傷根,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為宜。幼苗5~6片葉時定植,苗齡25 d(天)左右。
每667m2施腐熟農(nóng)家有機肥5 000 kg、三元復(fù)合肥80 kg作基肥,雙行定植,株距35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秋冬茬栽培可做100~120 cm寬的高畦,每畦2行,株距30 cm,每667 m2定植3 200株左右,選擇陰天或傍晚定植。
單干整枝,保留3~5穗果,留2~3片葉摘心。定植緩苗后,距苗8 cm處扎孔,每667 m2穴施磷酸二銨20 kg、0.1%~0.2%尿素20 kg。第1穗果膨大時,在兩株中間扎孔,每667m2穴施三元復(fù)合肥20 kg。第1穗果采收時,在4株中間扎孔,每667m2穴施過磷酸鈣30 kg,每次追肥后澆水。
選擇晴天上午用 15~20 mg·L-12,4-D 或 30 mg·L-1番茄靈(對氯苯氧乙酸)蘸花,切忌蘸花過早,以免形成空洞果。
用20%馬·氰乳油 2 000倍液每隔7~8 d(天)噴施1次,并在植株上部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在病毒病初發(fā)期,用20%病毒A(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 d(天)噴施1次。對PVX、ToMV、CMV病毒復(fù)合侵染,應(yīng)采用全地膜覆蓋栽培措施,結(jié)合藥劑綜合防治。在葉霉病發(fā)病初期,每隔7~10 d(天)交替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5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在苗期及現(xiàn)蕾期,葉面噴施0.01%愛密挺(吲哚乙酸+玉米素)水劑1 000倍液,可增加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