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孫越鴻 楊 建
成豇7號是以優(yōu)選早熟株系31為母本,以成豇3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通過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極早熟豇豆新品種。母本31為極早熟品種之豇特早30單株優(yōu)選株系,父本為早熟品種成豇3號優(yōu)選株系。2003~2004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5~2006年在彭州、自貢、攀枝花、南充、廣元5個不同的生態(tài)點進行多點區(qū)域試驗,2007年在彭州、雙流、自貢、西充、南充、廣元進行生產(chǎn)試驗示范。2008年通過四川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成豇7號。2009年被四川省農(nóng)業(yè)廳列入四川省農(nóng)業(yè)主導品種。2007~2008年進行示范推廣。
成豇7號植株蔓生,蔓長3.5~4.0 m,生長勢強,分枝少;葉片綠色,中等偏??;花淺紫色,第1花序著生于第2~4節(jié)位,每花序成莢2~3對;主蔓結莢為主,莢密,莢長60~65 cm,商品莢淺綠色,單莢質量25~30 g,種皮紅色。豆莢肉厚,順直不彎曲,嫩莢纖維少,不易老化,制作泡豇豆久泡不軟,脆嫩、清香,品質優(yōu),商品性好。極早熟,春季從播種到始收45~50 d(天),秋季從播種到始收35~40 d(天),每667m2產(chǎn)量2 000~2 500 kg,高產(chǎn)時可達3 500 kg,前期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50%以上。適應性廣,耐病性強,特別適合早春保護地和露地早熟栽培;秋季種生育期短,上市集中。
成豇7號在長江流域的春播適期為2月下旬~4月下旬,無地膜栽培一定要在3月下旬以后播種,以避免寒潮危害;秋季栽培一般在7月上旬~8月上旬播種。長江流域育苗移栽的適期為3月上中旬,地膜栽培可推遲至3月中下旬。畦連溝寬1.3~1.5 m,每畦栽2行,穴距35~40 cm,每穴栽3株,每667 m2栽 8 000~9 000株,用種量1.5~2.0 kg,適當密植可提高早期產(chǎn)量。
底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每667m2將腐熟有機肥 1 000~1 500 kg、過磷酸鈣 50 kg、尿素 10 kg、硫酸鉀20 kg混合施用。畦間溝深30~40 cm,通常采用半溝溝施方式。
成豇7號結莢率高,需肥量大,前期應根據(jù)苗情控制肥水,以防止徒長?,F(xiàn)蕾開花前根據(jù)天氣情況輕施1~2次提苗肥,促進葉蔓生長?,F(xiàn)蕾開花期及時供應肥水,促進開花結莢,花蕾期噴施0.1%硼砂,每7 d(天)噴1次,共噴2次。在開花結莢期噴施葉面肥,以延長開花結莢時間,防止早衰,豇豆翻花時每7~10 d(天)應噴施1次,連續(xù)施2次。采收期每隔4~6 d(天)追肥1次,每3 d(天)澆1次水,保持畦面濕潤。當采收至蔓1m高時,換施速效性的肥料。
豇豆抽蔓時及時用細竹竿插“人”字形架。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雨后不宜進行。
開花后10 d(天)左右,豆莢符合市場要求時及時采收,嚴防損傷其他花序。盛莢期每1~2 d(天)采收1次。采收前20 d(天)內嚴禁使用化學農(nóng)藥。采收所用工具要求清潔、無污染。
病害重點防治根腐病和枯萎病等。播種前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 500~2 000倍液拌種,晾干后播種;發(fā)病初期用2.5%適樂時(咯菌腈)懸浮劑2 000倍液灌根1~2次,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和枯萎病。害蟲重點防治豆莢螟、斑潛蠅等?;ㄆ诓捎?%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00~1 000倍液,于清晨豇豆花冠閉合之前噴施1~2次,可有效防治豆莢螟。斑潛蠅發(fā)生初期,定期清除蟲葉、殺滅幼蟲,蔥類、苦瓜可吸引天敵,與其間作套種可減輕蟲害。在幼蟲化蛹高峰期后8~10 d(天)噴灑48%樂斯本(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同時噴施地面,可有效防治斑潛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