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增 左惠榮
正常療養(yǎng)的軍隊療養(yǎng)員一般常規(guī)是作部分體檢,其他進一步的體檢項目根據(jù)需要決定。為了了解軍隊中老年療養(yǎng)員代謝綜合征的患病情況,2008年5月~10月,在自愿原則基礎上,根據(jù)我院條件,對在我院療養(yǎng)的163例軍隊療養(yǎng)員進行較全面的體檢。
163例療養(yǎng)員接受有針對性的體檢。男性114例,女性49例。年齡45~84歲,平均66.79歲;年齡≥60歲的121例,≤60歲的 42例。在職人員 34例,占受檢人數(shù)的20.86%。
采取詢問病史、物理檢查、抽血化驗等常規(guī)體檢手段,得到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重指數(shù)BWI)、腹圍、血壓、所患主要疾病的用藥情況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血脂、尿酸等基本信息。代謝綜合征的診斷,依據(jù)中國糖尿病學會代謝綜合征診斷的中國標準[1]。檢查結果及時反饋給被檢者,并根據(jù)結果組織專題健康教育。
163例療養(yǎng)員中,35例符合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占受檢人數(shù)的21.47%。35例中,BWI≥25的13例,占37.14%高血糖或已經(jīng)診斷糖尿病的19例,占54.29%。高血壓26例,占74.29%,其中高血壓合并有糖尿病的 20例,占57.14%。血脂異常的23例,占65.71%。高血壓最多,其次是血脂異常,第三是血糖異常,第四是超重或肥胖。163例中存在著1~2項代謝綜合征組成成分有88例,占受檢人數(shù)的53.99%。腹圍:男性平均91.40 cm,女性平均85.22 cm。
1988年WHO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代謝綜合征的工作定義開始,至今仍然存在爭議。我國一般采用中國糖尿病學會代謝綜合征診斷的中國標準,也就是從體重指數(shù)、血壓、血糖、血脂四方面來界定是否存在代謝綜合征。由于各家在采用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方面存在不一樣[2],報告的患病率也無可比性,國內報告20% ~30%,在軍隊療養(yǎng)員中,代謝綜合征約占四分之一??赡芘c軍隊中高級首長注意飲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不容樂觀的是在受檢的療養(yǎng)員中有1~2項代謝綜合征組成成分的療養(yǎng)員≥半數(sh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將腹型肥胖作為診斷代謝綜合征必須的條件,把中國人男性腰圍≥90 cm,女性≥80 cm作為代謝綜合征條件,看來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實際情況,這個標準會使得我國腹型肥胖者人數(shù)增加許多,特別是老年人。
代謝綜合征與心腦血管病等關系密切。冠心病患者中合并代謝綜合征較為普遍,且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呈多支性、狹窄程度更高,治療起來更復雜[3],代謝綜合征還是多種疾病的發(fā)病基礎。Framingham研究發(fā)現(xiàn),易患冠心病危險很少取決于單一危險因素。綜合危險因素遠遠大于單個危險因素的總和。代謝綜合征聚集了血管損傷的多種因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心腦血管病變的死亡率增加,又由于多種因素的聚集,增加了治療及控制達標的難度。我國高血壓患者和高血脂患者各1.6億,確診的糖尿病患者3000多萬,每日以近3000例新患者的速度增加。代謝綜合征的各個組成成分與生活方式關系密切。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在心血管的預防方面十分重要,通過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強調符合現(xiàn)代健康新觀點的生活方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少吃動物性脂肪,控制鈉的攝入,增加戶外又氧的體育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使血糖、血壓、血脂和體重全面達標。在確診糖尿病之前,往往患病已經(jīng)有8~10年,生活方式的干預越早越好,特別是在職干部更應該更新觀念,做健康生活方式的模范。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xié)作組.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156-161.
[2]張家慶.代謝綜合征的診斷問題.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6(1):70.
[3]米樹華,等.冠心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征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5,4(4):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