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93部隊法律顧問處
近年來,92493部隊認真貫徹依法治軍方針,堅持緊貼中心、服務大局,心系基層、服務官兵,在部隊執(zhí)行中心任務、服務首長機關決策、解決官兵涉法問題過程中作出了突出成績,為促進部隊建設科學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一)強化組織和制度保證,打牢建設基礎。部隊設立法律顧問處,選配3名有法律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專門從事司法行政工作,指導部隊逐步建成師級單位有法律咨詢室、團級單位有法律咨詢組、基層站設立法律咨詢點、連設置法律咨詢員的四級法律服務體系。各單位通過編制內調整的辦法明確了法律服務工作人員,搭建起了法律服務網絡框架。目前部隊共有法律骨干260余人,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有5人,全日制法學本科以上學歷11人,受過院校3個月以上法律培訓5人,法律自考結業(yè)224人,各級法律服務機構157個。在搭建法律服務網絡時,注重從嚴把關,把事業(yè)心強、自身形象好、服務意識牢,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干部、士官充實到法律服務骨干隊伍中,使法律骨干在基層連成線、形成面。在抓制度建設中,建立了法律咨詢實名登記統(tǒng)計制度、法律援助請示報告制度、涉法案件糾紛調處過程記錄制度、復雜疑難重大案情報告制度、急難重案件面對面調處制度、典型涉法案件糾紛資料歸檔制度、涉法案件糾紛跟蹤問效制度、統(tǒng)一受案制度、法律代書和法律意見書制度、保密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為有效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聚焦軍事任務,提高服務層次。強化為中心服務的意識,必須著眼部隊轉型發(fā)展開展法律服務。近年來,部隊任務與地方經濟建設在用海區(qū)域、用海時間、海洋環(huán)境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使軍地雙方充分認識到立法保護軍事用海的必要性,盡早把相關立法建議列入國家和軍隊的立法計劃,2008年、2009年連續(xù)兩年撰寫關于軍事用海的立法建議,由部隊中的全國人大代表呈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積極推進軍事用海的法律保障工作。積極完善軍地協作軍事聯合保障機制,研究制定了《某航區(qū)清掃海和禁漁禁航軍地協作實施辦法》,用法規(guī)為軍事任務保駕護航。召開了由兩省三市10家海洋漁業(yè)部門參加的某航區(qū)禁漁和清掃海工作軍地協作研討會,成立了某航區(qū)禁漁和清掃海工作軍地協作委員會。各單位在法制教育中增加和突出國際法和戰(zhàn)爭法內容,并探索把戰(zhàn)爭法服務引入軍事斗爭準備實踐。部隊艦船出海執(zhí)行任務有司法行政部門人員跟隨,并在其建議、指導下,增設了處理海上非戰(zhàn)爭武裝沖突的科目訓練。部隊職能使命的拓展對做好軍事斗爭準備中的法律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努力探索實踐,不斷拓展新形勢下法律服務之路。
(三)聚力基層開展服務,發(fā)揮有效作用。牢固樹立為基層官兵服務的思想,堅持做好送法下連活動,圍繞基層官兵需求開展工作。在服務方式上,指導專、兼職律師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咨詢服務為全程服務,變事后服務為事前服務。注重提高服務成效,著重推廣了所屬駐大連某部在法律骨干培訓和咨詢服務活動中,將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和經常性思想工作“三位融合、并行開展”的經驗。發(fā)揮軍隊法律服務協作機制作用,不斷拓展軍地法律服務協作領域。與各省軍區(qū)法律顧問處加強溝通協作,充分發(fā)揮省軍區(qū)的橋梁紐帶作用,有效解決官兵涉法問題。同時,與駐地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建立長期穩(wěn)定聯系,用好地方法律資源優(yōu)勢。部隊與駐地市中級人民法院多次舉辦送法進軍營活動,既有力保障了部隊法制建設,又促進了地方法律擁軍工作開展。圍繞基層官兵關注的婚戀糾紛、親屬權益維護等問題,在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把授課、咨詢和法律服務結合起來。僅今年3月以來,法律顧問處就為基層單位和官兵協助處理各類糾紛60余起,向各省軍區(qū)發(fā)函15封,代寫法律文書50多份,較好發(fā)揮了法律服務的作用。
(四)創(chuàng)造保障條件,促進工作落實。部隊黨委對法律服務工作高度重視,政治部首長親自抓建法律服務網絡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研究確定各級組織的人員保障辦法和經費保障事宜,各單位堅決貫徹黨委指示精神,在人員選調和辦公條件完善上不打折扣予以落實。各單位為法律服務工作機構解決實際困難,每年協調一定經費給予保障,不斷完善辦公設施配備。關心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的成長進步,制定計劃把有發(fā)展?jié)摿Φ母刹克驮盒W習。集中組織法律骨干學習法制理論、法律知識、條令條例和部隊各項規(guī)章制度,邀請駐地司法部門的專家進行輔導講課,聯系地方法院安排法律骨干旁聽法庭案件審理、到駐地監(jiān)獄參觀見學,提高他們開展法律服務的綜合水平。建立獎懲機制,對開展法律服務工作成績顯著,為部隊挽回經濟損失和避免重大政治影響的,給予獎勵;對因違犯執(zhí)業(yè)紀律和職業(yè)道德,有業(yè)務過錯并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以懲戒。要求團以上政治機關每年對部隊開展法律服務工作的情況進行一至兩次檢查分析,總結推廣經驗,宣揚先進典型,針對存在問題研究改進措施,推動法律服務工作廣泛、深入、扎實開展。
(一)涉法領域不斷拓展。一方面近年來海洋使用開發(fā)不斷加速,另一方面因部隊職能使命拓展而承擔的大型軍事任務日趨繁重,在部分海域進行軍事行動與地方經濟建設矛盾日益顯現,如禁航禁漁與地方沖突較多,涉法問題矛盾凸顯。軍人家庭遇到的涉法問題日趨增多,涉法領域更為寬泛,涉軍維權工作問題突出。近兩年部隊涉軍維權領域涵蓋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等多方面,涉法信訪問題日益增多。
(二)涉法數量和范圍逐年擴大。我部2005年以來共發(fā)生涉法問題130余起,年均增幅達45%。今年以來我部各級法律服務部門累計為官兵進行法律咨詢500余人次,為官兵解決涉法問題120余件。在涉法層面上,既有各級單位,也有機關、基層干部戰(zhàn)士;在涉法類別上,共涉及20余種;在服務范圍上,涵蓋了為首長決策提供咨詢、為基層官兵提供法律咨詢、代書、接受委托參與訴訟調解仲裁、法制教育、公證輔助、法律戰(zhàn)準備等業(yè)務。
(三)涉法官兵心態(tài)趨于復雜。一是急于處理。官兵遇到涉法問題一般事先沒有預兆,突然發(fā)生后會立即引起思想波動,要求回去處理的心情非常迫切。二是擔心吃虧。部分官兵不了解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涉法問題要有一個協調或是訴訟過程,處理時間稍長就懷疑司法部門執(zhí)法不公;有的擔心雖已依法處理但難以執(zhí)行或遭到對方報復;還有少數官兵因家庭涉法問題一時得不到解決,就覺得軍人社會地位降低了,產生自卑失落心理。三是過分依賴。有些官兵遇到涉法問題,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論誰有過錯,都要求組織出面解決,感到自己是軍人、家人是軍屬,理應受到特別保護,對處理結果理想化,期望值過高。
(四)涉法問題處理難度逐步增大。首先是了解真實情況難。官兵發(fā)生家庭涉法問題后,有的把問題擴大化,以達到回家解決或組織處理的目的;有的片面強調客觀原因,反映情況不真實。對此,部隊只能靠談心或電話進行了解,往往不能真實全面地掌握情況。其次是與地方部門協調難。官兵涉法問題最終要通過地方政府或司法部門解決。有的地方部門由于各種復雜因素,存在著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公的現象,對處理軍人涉法問題不重視,對部隊公函相互推諉甚至置之不理。另外,部隊自身處理官兵涉法問題難。目前,我部處理涉法問題的機構沒有落編,也缺乏專業(yè)法律人才,加之對官兵家庭涉法問題大多靠發(fā)函協調,不能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幫助和保障,很難滿足官兵的現實需求。
當前軍隊法律服務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法律人才匱乏,法律服務能力有待提高;軍隊律師編制難落實,發(fā)展空間有限;法律服務經費無來源,服務質量難大幅提高。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法律服務工作經費保障。目前,部隊法律服務工作沒有專項經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因此,在今后的政工經費項目設置中,應增設“法律服務”專項,以保證法律服務工作基本的辦公需要。同時,各級領導和機關,要切實為法律服務組織辦實事、解難題,為工作的開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保證法律服務工作能正常持久地開展下去。
(二)落實軍隊律師編制。目前,部隊各級法律服務人員均沒有正式編制。很多法律專業(yè)官兵,特別是取得國家司法考試資格證書的軍官,由于落不了編制,發(fā)展受限,很多都想轉業(yè)到地方發(fā)展,造成部隊人才流失。我部現有專職律師3名,各師團單位法律服務人員均為兼職,基層法律咨詢隊伍的人員規(guī)模和能力水平,已滿足不了部隊和官兵處理日益復雜的涉法問題的需要。建議部隊正式編配軍隊律師,要編配到師旅一級,人員放在師旅單位政治部門使用。
(三)加強基層法律骨干素質培訓?;鶎拥姆勺稍儐T作為法律服務機構的“末梢”,也是法律服務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他們的能力素質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單位法律服務工作的成效。限于名額等客觀因素,很多基層法律服務人員沒有機會參加上級組織的法律骨干培訓。建議能在制度和經費方面建章立制,給予基層法律服務人員在接受能力素質培訓上一定保障,比如規(guī)定法律服務工作人員每年接受培訓或在軍地法律服務機構崗位見習的時間不能低于15日,接受軍地法律培訓等所需經費由專項經費解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