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湘
借生活常事說理
●趙 湘
隨著社會信息傳播模式的轉變,官兵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不斷增強。為此,官兵對大道理、粗道理的信任度降低,對簡單的結論和訓導失去興趣?,F在,官兵更加看重事實,更加相信事實。面對官兵這樣的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改變方法,從他們看重的地方入手,借助生活常事說理,讓事實說話。
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贏在中國》節(jié)目中,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對選手的點評,就很善于從生活的尋常事例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并從中闡發(fā)人們熟知而深刻的道理。例如,他講到,有一次在黃河邊,他用礦泉水瓶灌了一瓶黃河水,一個小時后,那瓶水的3/4已非常清澈,只有1/4是沉淀下來的泥沙。俞敏洪由此感悟到:假如我們把清水比成幸福和快樂,把泥沙比成痛苦,當你搖晃它,生命中就充滿痛苦和煩惱;當你把心靜下來,盡管泥沙并沒減少,但它被沉淀,你生命的3/4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生命就是一瓶水,痛苦和幸福摻在一起,你把瓶子搖晃得太厲害,就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只知道滿瓶子痛苦。
多么巧妙的說理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工作。對黨忠誠的理想信念、拼搏進取的頑強意志、知榮明恥的優(yōu)良品德、勤懇敬業(yè)的扎實作風等,這些思想內質需要通過一定形式傳遞給官兵。如何從認知層面提高到情感層面,真正使官兵感同身受、心悅誠服,就成了問題的關鍵。一個時期以來,我們抱怨教育內容的抽象化和概括化,我們強調教育要化虛為實、變大為小、以小見大,從何處入手呢?蘊涵豐富教育素材的生活正是入手處之一。
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有效的教育。生活化的思想教育可以把抽象的教育內容具體化,用真實可感的生活事例說明道理,深入淺出,官兵就能聽進去、聽明白。這種方式主要是據事論理,沒有大話、套話、空話,而是論身邊事、道明白理。我軍戰(zhàn)爭年代經常運用這種說理方式。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我軍開展的新式整軍運動中,部隊普遍召開了訴苦大會,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官兵、群眾及俘虜,把自己在國民黨黑暗統(tǒng)治下所受的生活苦難盡情吐露出來,用苦難的生活經歷激發(fā)官兵對敵人的仇恨。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教育的閃光點。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善于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感悟人,當遇到蘊涵富有教育意義的情景和事例時,才能捕捉這些智慧的火花。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借生活常事說理,落點在闡明道理。如果僅陳述事實,沒有說理論理這個點睛之筆,借生活常事說理就失去了靈魂和根本。
63671部隊)
責任編輯:韋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