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云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武術教學研究】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整合之思考
韓麗云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和能動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新視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研制理論和實踐,是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實施等方面融合為一體,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維度都產生變革作用,進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的整合必將深化武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為武術的普及和發(fā)展服務。
信息 教育 技術 整合 武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從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最終都將發(fā)生重大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當前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新視點。
自2008年以來,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術科課程的整合工作,上海體育學院召開了多次“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研討會,深入探討現(xiàn)代教育媒體與術科課程的合理、科學整合問題,并逐步付諸實踐。從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使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必將成為武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整合的研究是進一步深化術科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谏鲜鏊伎?,本文以期通過研究,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的整合提供參考。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年來國家教育部下發(fā)的有關教改的文件資料,以及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教學、術科課程教學等相關的專業(yè)書籍、論文,了解當前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整合的研究現(xiàn)狀,并進行整理、分析。
2.2 調查訪問法
通過對教研室任課教師進行調查訪問,了解當前信息技術運用于武術課程中的情況、取得的教學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3.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含義
信息技術是指研究信息的產生、獲取、度量、傳輸、變換、處理、識別和應用的技術。它是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總稱。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說,“整合”是指一個系統(tǒng)內各要素的整體協(xié)調、相互滲透,使系統(tǒng)各要素發(fā)揮最大效益。“課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tǒng)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機聯(lián)系,并成為整體的過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被動地納入,而是主動地適應和變革課程的過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對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產生變革影響和作用。確切地說,信息技術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發(fā)課程的變革,但卻是課程改革的有力促進條件。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產生了學習革命,誕生了知識經濟,才使人類邁入信息化社會。基于信息技術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變革人的傳統(tǒng)的課程觀、教育觀和教學觀以及學習觀等,應該尊重人的獨立性、主動性、首創(chuàng)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有利于營造新型的學習型社會,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huán)境。
所以,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質上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研制理論和實踐,是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方面融合為一體,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維度都產生變革作用,進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是課程信息化。在實踐上它包括兩個方面:信息技術課程化和課程信息化。信息技術課程化研究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研究信息技術作為獨立課程的目標、內容與評價。而課程信息化則是要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各個方面去,讓課程內容信息化、課程實施過程信息化、課程評價信息化。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研制,創(chuàng)生出信息化的課程文化。它針對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與課程存在的割裂和對立問題,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互動性雙向整合,促進師生民主合作的課程與教學組織方式的實現(xiàn)和以人的學習為本的新型課程與教學活動樣式的發(fā)展,建構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課程新形態(tài)。
3.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術如何與課程整合?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整合的模式”、“整合的形式”、“整合的方式”等。綜合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可概括為以下三種:
一是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即把信息技術課程當作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按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結合實際任務進行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應用。
二是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完成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教師和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分別進行教和學。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為:(1)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可以讓教師利運用現(xiàn)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綜合各種教學素材,并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媒體無法實現(xiàn)的教育功能。(2)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作用。如開設一些專題或聊天室,并賦予學生自由開辟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利,使他們在課后有機會對課程形式、教師教學的優(yōu)缺點以及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等進行充分交流。(3)信息技術作為個別化學習與輔導工具,擴展了學習方式,使學習不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這種整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了個別化的實時學習和輔導,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提供與創(chuàng)造教學資源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按照個人的需要進行,學習的內容、時間及方式甚至指導教師都可以按學生的意愿或需要進行選擇。這種新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不僅可以適應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同時還使課堂教學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5)信息技術作為測評工具,可以及時向學習者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使學生明確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弱勢,便于學生有目的地調整學習。
三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高級的認知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備素質,也是“整合”追求的最高層次。根據整合的程度和信息技術所起的作用,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為:(1)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與知識構建工具,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以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梢圆捎萌蝿帐浇虒W策略。(2)信息技術作為協(xié)作學習工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3)信息技術作為探究學習工具,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有利于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4.1 國內對網絡課程平臺的研發(fā)及使用現(xiàn)狀
我國目前對網絡課程平臺的研發(fā)及使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引進國外的網絡課程平臺。如美國的Sakai和Blackboard、澳大利亞的Moodle、英國的Bodinton、加拿大的Atutor等這些國外比較知名的網絡課程平臺已經引到國內,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盡管引進國外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給教師的網絡教學帶來了便利,但終究是“舶來品”,比較容易造成囫圇吞棗地利用,一不能盡其才,二不適合我國目前發(fā)展水平需要。二是國內自主研發(fā)的網絡課程平臺。如北京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開發(fā)的網絡教學平臺Blue-Power,北京師范大學余勝泉、何克抗等人設計開發(fā)的Vclass網絡教學平臺等。IT公司開發(fā)的有:K12網絡課程制作平臺、中教育星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等。雖然網絡平臺都包含了網上教學系統(tǒng)、網上教務管理系統(tǒng)、網絡課程開發(fā)系統(tǒng)等。但教師開發(fā)網絡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系統(tǒng)管理員、計算機技術員等,因此使用效果不夠盡如人意。
4.2 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整合的實施策略
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整合的策略就是指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tǒng)的行為。因此,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施:
一是確定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整合的指導思想。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不僅僅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促進武術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要較好地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的整合,必須要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作指導。否則,整合的實踐只能是盲目的。而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主要包括行為主義教學理論、認知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等。其中,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中獨樹一幟。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互動過程。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不是由教師傳授或灌輸?shù)模且宰约旱姆绞浇嫷膶κ挛锏睦斫?。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景和“合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能夠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情境,提供有利于協(xié)作學習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還能夠提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索的大量資源。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實際上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于多年來統(tǒng)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對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的整合可以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二是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理論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結構”。當前教育界倡導的教學結構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教并重”的教學結構。因此,信息技術與武術課程的整合必定要緊緊圍繞這一教學結構來進行?!皩W教并重”教學理論或主體——主導教學理論(雙主教學理論)目前被認為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要理論根據。這一教學理論集目前流行的“以學為主”和“以教為主”兩大教學設計理論之長,避兩者之短,強調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則在教的過程中起到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學習過程的組織、指導、幫助、促進作用,使學與教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了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思想。“學教并重”教學理論是較為符合我國國情的一種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也比較適合武術這一運動項目的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僅僅看作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教具,而應當強調它們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的功能,并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三是結合課程特點建構新型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科領域,不同的課程,其思維方式和教學的特點也是相異的,所以只有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才能獲得最佳效果。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研究性”教學模式(也叫“探究性”教學模式)和“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也叫“合作式”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情景教學中,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學生間進行討論、交流,以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互助性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武術課程可兩者結合,既在教學進度的設置上進行板塊的培養(yǎng),如學習技術階段可采用協(xié)作式的教學模式,而培養(yǎng)教學能力或看圖能力時可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
四是建設豐富而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做支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更不可能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就難以改變,新型教學結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等就無從談起。因此,建設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是實現(xiàn)課程整合的基礎和前提。教學資源建設不僅包括數(shù)字教室、數(shù)字化辦公室、數(shù)字校園建設等數(shù)字化硬件環(huán)境,而且包括搭建包括教學平臺、資源平臺、管理平臺、通訊平臺等各種教學應用軟件平臺,以及教師教學資源建設。建設教學資源可結合教師開發(fā)和學生創(chuàng)作,充分利用全球性、可共享的信息資源,把它們作為素材整合到課程學習課件中。需要注意的是,重視教學資源建設,并非要求教師花大量時間去開發(fā)課件或電子文稿。獲取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等方式,這樣省時省力,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當然,如果無法找到與學生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教師就需要自己去開發(fā)。而當今武術課程的教學資源很多需要教師自己去開發(fā)。
五是注重對教師實施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是教師。離開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整合將無從談起。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程整合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有機滲透的過程,對學校及教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不再是某個外在結果的消極的執(zhí)行者,而是這個結果的直接建構者和參與者;其次,教師只有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才能學會整合,體驗整合,并逐步打破慣常對自我的學科身份的認定和對其他學科的無知或偏見。為此,需要對教師實施培訓:現(xiàn)代信息環(huán)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培訓,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使他們能夠運用技術表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結構;教學設計方法培訓,使教師能夠較好地規(guī)劃和設計自己的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培訓,使教師了解信息化教學展開的具體進程與方式。
[1]張秀芳,吳欣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3(6).
[2]葉婉秋.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與變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4(17).
[3]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8).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irmation Technology and Wushu Curriculum
Han Liyun
(Wushu Institute,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xpanded the space-time bounds of education,and has increased many students'intrest,efficiency and motility vastly.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new perspective at present,and which i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inclu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curriculum framework,curriculum content,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 system.Accordingly,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arious lays and dimensionalities of the curriculum and even give them some changes,and then built to the whole curriculum change.In a word,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Wushu curriculum willl deepen the pedagogical reforms of the Wushu course,will sereve for the Wushu populations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ushu
G85
A
1004—5643(2010)08—0056—03
韓麗云(1968~),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