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厚重的雜志改版后第1期的《名作欣賞》我看到了,文章的深度和力度都比較大,有厚重感,李、朵漁、李兆忠等作家、評論家的文章均堪稱是佳作,還有一些后進學人的文章也頗有分量。這也可見到《名作欣賞》編輯人員包容并蓄的胸懷?!罢Z文講堂”這個欄目我挺喜歡,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著許多誤區(qū),教師對經(jīng)典名作的講解也差強人意,希望這個欄目能對推動語文教育起一定的作用。
江蘇省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 汪 政
警惕矯枉過正正如2010年第1期“主編手記”中,續(xù)小強先生所說,我們的確需要警惕當下“論文經(jīng)濟時代”論文化的猛獸??梢哉f,《名作欣賞》在這方面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只是,前幾年,我翻閱《名作欣賞》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那種過于論文化、程式化的東西越來越多,當時就有稍許的困惑,難道《名作欣賞》要改成“名作論文集散地”了?看到改版后的雜志,我倒覺得自己杞人憂天了。但還是有一點小建議,即,《名作欣賞》雖然要極力避免論文化的傾向,但也不要矯枉過正,畢竟某些“論文”鑒賞性、思想性還是比較強的,在《名作欣賞》上刊發(fā)也未嘗不可,反而可能帶來更好的效果。
安徽大學教授 王達敏
真的變了《名作欣賞》真的變了!近期聽說《名作欣賞》要改版,也不知會改成什么樣子,既有期待,又有幾分擔憂。沒想到當我拿到這份2010年第1期的雜志時,還是驚喜不已。首先從形式上就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封面簡潔大方,尤其是封首左上角那個壓凹出來的篆刻“名作欣賞”,摸上去特別有質(zhì)感,還有封三上選的篆刻名家駱的印刻作品,這些都彰顯了《名作欣賞》作為一本文化雜志的品位。打開內(nèi)文一看,更是讓人美不勝收,其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很精彩,盡管部分觀點還值得商榷,但我至少看到了他們?yōu)槲?、為人的真性情,這在當下較為浮躁的文學領域,是難能可貴的。
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學報主編 畢光明
妙在分析過程《名作欣賞》中孫紹振先生的文章,我是每期必看,一是因為語言詼諧幽默,絲毫都不覺得有晦澀之處,二是因為,紹振先生總是能講出一些別人講不出的東西。比如,第1期上的《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英雄觀念》一文,講到英雄和美女的關系,就先把“美”字從造字法的角度探究了一番,然后漸漸地和“雄”拉上了關系,而且古今中外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也用了不少,最后歸結(jié)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甚至西方文化都是漠視女性的,而事實上,在我們的老祖先那兒,女性的地位是高于男性的。所以才要發(fā)問:究竟是英雄還是英“雌”?這個結(jié)論當然很多人都知道,但這種分析的過程,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受益良多啊。
寧夏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牛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