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峰
作 者:傅元峰,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作品有《詩性棲居地的淪陷》《在歷史與非歷史之間》等。
秋·海子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鷹在集合/神的故鄉(xiāng)鷹在言語/秋天深了,王在寫詩/在這個世界上秋天深了/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言語滔滔的詩人用了三句“秋天深了”,奢華地在50多字的詩中揮霍了復(fù)沓的詩歌修辭。在這個悲秋的詩歌王國,海子讓現(xiàn)代漢詩在瞬間持有了詩語與精神的雙重尊嚴(yán)。他的天才令你只有擊節(jié)而嘆:在蕭索的方向上,他沒有停留,只三個節(jié)拍就完全遁跡于蒼茫,但世間留有綿延不絕的共鳴。
秋天深了,神性的秋天。海子的神是有位格的,但海子不讓他現(xiàn)身;他的家中鷹的翅膀扇動,讓天空變得冷峻深邃,但它們的言語又究竟是怎樣的神示呢?在《圣經(jīng)》中,鷹出現(xiàn)于人子降臨前的災(zāi)難,“尸首在哪里,鷹也必聚在那里”。鷹的神性和死亡有關(guān),海子知道,秋的深意乃是死亡,這容易讓人聯(lián)想海子的1986,那個以云展開殮布的秋天(《九月的云》)。“鷹是一種原始生動的詩——詩人與鷹合一時代的詩”(海子:《詩學(xué):一份提綱》),鷹在深秋的會聚和私語,是海子為秋呈現(xiàn)的另一意境。
秋天深了,王的秋天。海子詩中多次出現(xiàn)過“王”。在《詩學(xué):一份提綱》中,他認(rèn)為“王”是“詩以外的大師”。海子給王以本質(zhì)的存在形式,甚至超越詩禮贊他,不用定義和闡釋毀壞他的尊貴:“王就是王。石就是石。酒就是酒。家園依然是家園?!薄巴踉趯懺姟?,無疑就成為最富有詩意的狀態(tài)。在死亡的深秋,它成為人類僅有的意義。
秋天深了,眾生的秋天?!霸摰玫降纳形吹玫?該喪失的早已喪失”,這詩句是現(xiàn)代漢詩為數(shù)不多的名句之一。它好懂,容易被對象化,嫁接到每個人的生命體驗中去。品來哀婉和凄絕,容易成為失意人生的淚語。海子的蒼涼來自于他的秋天。這幾乎是一句讖語:他得到的,悉數(shù)在他身后,他失去的,全部在他生前。比如,他在死亡之后獲得了生長,他在死亡之前就幾乎失去了生命。讀到這句,想到馮至感懷海子,常至淚眼婆娑。馮至出色翻譯了里爾克的《秋日》:“誰,此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海子啊,里爾克和馮至的孤獨悲觀里有放逐,它多么從容!
不復(fù)多言,把它交給時間之流中的眾生吧。最孤獨和荒涼的人,也會在《秋》中找到自己。因為,他即使在荒蕪的隆冬閱讀,仍會覺得曾經(jīng)的秋天過得無比潦草和膚淺,他會因自慚形穢的時間反省而慌亂,而重新墮入和煦曖昧的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