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湛寧
作 者:韓湛寧,現(xiàn)居深圳,從事設計和教學工作。曾獲得設計獎項若干,出版過詩集等。
在當代藝術日顯疲態(tài)的2009年冬天,一個打著“城市/建筑”旗號的年輕雙年展在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的演奏中拉開了第三屆的帷幕,號稱以關注城市文化、建筑、社會生態(tài)、規(guī)劃實踐的綜合性藝術為特色,主題為“城市動員”的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正式在此刻吹響了號角。
“讓每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都擺動起來”,將主題鎖定為“城市動員”, 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旨在探測當代城市對社會生活的營運和組織,以及它在行政動員、商業(yè)動員、民間動員和學術動員方面的可能性,嘗試辦一個感人的雙年展。從2005年起,深圳以“城市,開門!”為主題,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2007年,深圳攜手香港,以“城市再生”為主題,采取“同一主題,兩地舉行”的方式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雙年展。2009年,深港再次攜手舉辦第三屆城市/建筑雙年展。
與此同時,從1992年起就連續(xù)舉辦的“GDC平面設計在中國”之09展也同時開幕,還有“深圳讀書月”、“深圳水墨雙年展”等其他重大藝術與設計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著,這些打包在深圳“創(chuàng)意12月”里的活動在寒冷的冬季凸顯了強烈的暖意。
這些由官方和民間共同組織的文化藝術活動正在成為深圳這個年輕城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力量,也是深圳走向文化創(chuàng)意之城的主要組成部分。數(shù)年來,深圳在文化藝術上不遺余力地打造著,特別是在領先全國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面更是如此,在2008年,深圳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為中國首個“設計之都”,至此,深圳終于有了城市自己的文化身份,用媒體的話說“深圳有了一張亮麗的名片”。
這種文化藝術的城市平臺,不僅僅為城市居民提供視覺與文化意象的饕餮大餐,而且更深刻地促進城市的城市精神和文化發(fā)展,促進城市的競爭力。這些造就了深圳作為中國城市與文化的前沿地帶,也保持和推進了深圳“先鋒城市”的角色。而舉辦文化藝術活動不僅僅是深圳一個城市的意識,許許多多的城市都開始了這樣的文化打造和文化戰(zhàn)略行動。
那邊廂,汽車巨頭奔馳汽車公司也開始了在本土以外出手最大的一次文化冠名活動,就是獨家冠名正在建設中的上海演藝中心為“奔馳文化中心”。這是奔馳以爭奪文化資源的方式來彰顯品牌競爭力而在中國做的一個大動作,此舉在中國和國際上都引起很大的震動。聯(lián)想到之前奔馳公司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聯(lián)合發(fā)起對自然遺產保護的“自然之道,奔馳之道”,在社會上也立刻引起了共鳴;同時,寶馬汽車公司率先發(fā)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之旅”,也在業(yè)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由此掀起了對非遺保護的熱潮;也就在這同一時期,奧迪汽車公司的“奧迪英杰匯”也同時亮相,并以“童夢圓”的公益活動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這些汽車巨頭對文化藝術的熱愛意味著什么呢?是企業(yè)的一種文化眼光呢?還是企業(yè)對品牌的長遠投資呢?無論怎么說,用占領文化高地來描述增加品牌的競爭力卻是沒有錯的,尤其像奔馳這樣的豪車品牌,也只有最終以文化來主導品牌,以此占領市場。顯然,品牌競爭就是文化競爭。
文化是今后企業(yè)和品牌爭奪的高地,這一觀點現(xiàn)如今已經毋庸置疑,對文化資源的使用,已經成為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相比于產品之間的競爭這種低端競爭而言,文化競爭則是一種成熟的和高端的競爭。
而最近,中國商務部聯(lián)合四家商會,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投放一則30秒鐘的“中國國家品牌”廣告,標志著中國政府邁出了推廣中國國家品牌的第一步,這既是因應金融危機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攻勢做出的應對措施,也是向世界宣傳“中國制造”并非廉價品的代名詞,更是努力提升中國國家軟實力、運用軟實力推廣中國國家品牌的關鍵步伐。
另一方面,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日前指出,中國在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qū)已建立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海外約有4000萬人在學習漢語。而有部分境外媒體指責中國在海外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是“文化滲透”,而許琳在接受《僑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希望世界人民能了解真正的中國,并非說中國十全十美,也不是要刻意宣傳什么,或者輸出價值觀。渲染中國文化滲透,有的是擔心,有的是故意,這是沒有根據的。
其實,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和輸出,無論稱呼“文化滲透”也好,還是“文化輸出”也好,不管怎么稱呼,文化傳播與價值輸出都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它不同于政治意識的輸出與政治滲透和干涉。文化傳播的高層次傳播是美學意義與價值觀念意義上的傳播,也就是,當我們的文化藝術使異域民族感受到了美,獲得價值理念上的認同或提升,那么,我們的文化就會成為有影響力的文化,成為深入人心的文化,成為有軟實力的文化。所謂的“文化滲透”或者“文化輸出”,就是用自己獨有的文化之美、文化價值,去播種到人的心田,使人的心性愉悅和諧。
這種文化傳播,是一種本能和需要,也是競爭的高端形式,從國家戰(zhàn)略到個人需要,無不客觀存在。孔子學院其實和“國家品牌”的電視推廣,都是國際競爭中的國家形象的打造,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逐步增加過程。
從企業(yè)到城市,再到國家,文化藝術都逐漸成為競爭的新利器,成為競爭的高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