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自剛(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蕭開愚,當代著名詩人、評論家。上世紀60年代出生于四川省中江縣,70年代末畢業(yè)于一家中醫(yī)學校,曾有過短暫的行醫(yī)、繪畫經歷。80年代中期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1989年,與詩人張曙光、孫文波等創(chuàng)辦并主編民間詩刊《九十年代》、《反對》,又與孫文波、臧棣合編《中國詩歌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每年一期),在詩壇產生較大影響。1997年9月,應邀參加德國柏林文學館舉辦的當代中國文學節(jié),后旅居德國八年?,F被國內數家高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出版有詩文集《學習之甜》、《動物園的狂喜》、《蕭開愚的詩》、Im Regen Geschrieben、《此時此地》等,作品被譯為德、英、法、意等多種語言。蕭開愚的詩素以晦澀著稱,但晦澀的背后有大美存焉。本文擬通過對蕭開愚《此時此地詩集中》一首小詩《抓住你的身體》①的細讀,來進行初步的嘗試。
一
每當橘子開花,鳥就飛來
落在我們的肩頭
小小爪趾
在我們的肉里掀起一場風暴
然后飛走
你冰涼的腳轉使我在睡中
手里拿著一封信
在哈爾濱的雪地。
我們的庭院里青草
折射的陽光和月光
停在你的臉上,你高興地
坐于去年鋸下的樹樁
看兒子跳躍
把塑料籃球踢過圍墻
除了可以扭曲的軟糖,可以滑動的飛行器
兒子還知道什么?
天空急速地低垂下來
抓住你的身體
——蕭開愚:《抓住你的身體》
《抓住你的身體》只有4小節(jié)18行,但它像蕭開愚其他詩作一樣籠罩著“陣陣奇異的迷霧”。如果你困惑于那眼前的霧障而旋即轉身離去,那將是你的不幸——假若你真是那貪婪風景的尋美者而不是那人云亦云的拾慧者的話。因為,你原本可以穿越那霧障,并進而領略那煙云繚繞下的山中美景的。問題的關鍵在于,當你面對一首迥異于胡適、郭沫若式的在詩的內容與形式方面均極為考究的漢語新詩時,是否有余裕的心態(tài)和必要的素養(yǎng)去凝望與接納它。斥責卡夫卡的《城堡》沒有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明朗和清晰的讀者是值得同情和原諒的,但這種對某些惰性讀者的寬容態(tài)度絕不意味著對帶有“晦澀”氣質作家的“晦澀”作品的拒絕與否定。因為,晦澀并非詩人之過錯;因為,生活有時比晦澀的詩歌還要晦澀。我們沒有權利為了遷就短視甚至盲視的庸眾而非要用牙簽去刺傷天才詩人那過于犀利與深邃的雙眸。
二
讓我們回到《抓住你的身體》,讓我們凝望那籠罩在其上的層層霧障。第一層霧障首先便是詩題本身。詩題“抓住你的身體”是一個省略句,省略了主語。在古今中外詩歌中詩題成分不全的可謂數不勝數,有的不僅省略主語并且連賓語也省略掉,只剩一個謂語。如“致——”,“給——”,“To——”等等。但上述省略通讀全詩后都可以輕易地補全,這種省略在修辭上并無過多的謀劃,只是避免重復的權宜之計。該詩中的省略卻大為不同,你很難輕易地給它補上主語。因此,我們將無法知曉究竟是“誰”或“什么”“抓住了你的身體”。并且,假設我們已經知曉有個主語譬如說“X”,而“X抓住你的身體”同樣令我們心驚。文本內的“X”為什么竟要抓住作為文本之“你”亦即讀者之“我”的身體,第二人稱不加限定的使用使這個成分殘缺的詩題如一個強有力的漩渦一下子把你裹進語言的洪流之中。我們突然被拉下水了,這令我們萬分地焦慮與惶惑,究竟是誰又是緣何置我們于茫然失措當中呢?既然下水就索性泅渡吧,好在詩行不長,一個猛子便游到了對岸,并且萬幸得很,在攀爬上岸的同時,我們竟撿到了那個失落的主語,那個“X”,是“天空”?!疤炜铡薄白プ×四愕纳眢w”!然而在慶幸之余我們隨即又陷于懊惱,這是怎樣的主語啊,“天空”,空空如也的“天空”如何能抓住人的身體呢?漂亮的修辭罷了,語言的游戲罷了。但是突然你的身體發(fā)緊了,你的心兒像吊在藤蔓上的葫蘆一樣在秋風中瑟瑟抖動了,你的四周暗下來了,你被陰云或夜幕裹緊了,你真的被“急速地低垂下來”的“天空”抓住了。因為,你想象的翼翅展開了,飛翔了;因為,文本的虛幻變?yōu)槟憬涷灥默F實了。雖然說不清,但你能隱約感到“抓住你身體”的是一種略帶恐懼、略帶憂郁、凄清蕭瑟的愁緒了。那么,該詩的題旨究竟何在呢?文本主體因何而憂,而懼,而愁呢?模糊的輪廓出現了,你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于是再一次跳下水,從終點往起點泅渡。漸漸地,你摸到了一些堅固的石頭,“除了可以扭曲的軟糖,可以滑動的飛行器/兒子還知道什么?”亦即,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孩子們就沒有憂愁。那么,作為成人的我們?yōu)槭裁磿心??回溯,緊接一節(jié)是寫自家庭院里妻的嫻靜與子的玩樂;回溯,第二節(jié)是寫哈爾濱的雪夜“我”于睡中得信。睡中得信的感覺是美妙的,但美妙的背后則有深深的惆悵。怡樂中增添了愁緒,情緒有了起伏與變化。那么,這起伏變化的原因何在呢?我們繼續(xù)回溯,至第一節(jié)“每當橘子開花,鳥就飛來/落在我們的肩頭……”“橘子”分明是南方的植物,花開鳥翔分明是春天的景色,鳥落人的肩頭,好一幅田園詩般的怡樂圖景,恰與第二節(jié)哈爾濱雪夜不安穩(wěn)的睡眠形成鮮明對比。何處睡不安穩(wěn)?異地!因何夢中得信?思念!至此,全詩的題旨便豁然開朗。客居異地的孤苦與痛楚,魂牽夢縈的戀鄉(xiāng)愁緒便成為該詩的核心意旨。
在初步把握該詩的鄉(xiāng)愁題旨后便基本廓清了籠罩在我們眼前的第一層霧障,亦即《抓住你的身體》究竟意欲表達什么的問題。但是第二層霧障隨之而來,詩人在作品中是如何表達他那濃郁的鄉(xiāng)愁意緒呢?這個問題恐怕更為核心和重要。因為類似鄉(xiāng)愁這樣的文學基本母題已被數千年來古今中外無數杰出的詩人吟詠過無數遍。作為一名不甘平庸的詩人,如果不能貢獻自己陌生新穎的經驗細節(jié)與別具一格的表現方式,面對這一在醬缸里熏染了數千年的濫調主題最好保持沉默或悄悄地轉身走開。否則,一開口,一動筆,就會發(fā)現自己置身于身不由己的泥沼。即如當代頗為杰出的詩人余光中那首膾炙人口的《鄉(xiāng)愁》②,就意象的凝練、感情的熾熱、語言的質樸與音韻的和諧而言,無疑是詩歌中的奇葩;但若從詩歌結構的運思方式,從經驗細節(jié)的細膩刻骨而言,仍嫌綿軟無力。當然,這無關余光中先生的情思、才力與學養(yǎng),問題的癥結可能在于創(chuàng)作的積習或者說在于對傳統漢語詩歌營運方式不加省察的化用,結果陷入了廢名先生所批評的那種“情生文,文生情”式的自動寫作的尷尬。③而對慣性寫作的高度警覺與省察,恰恰是惜墨如金的蕭開愚先生的可貴氣質,因此,《抓住你的身體》在結構的運思方式與細節(jié)的生新刻骨方面給讀者帶來驚詫與迷惑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三
我們還是來看看這彌漫于我們眼前的第二層霧障。對于《抓住你的身體》一詩來說,即便你已經把握住了它的核心意旨,即便你已經占有了一般意義上閱讀的目標高地,但你想就此居高臨下,覽盡它的全部丘壑,恐怕仍將是一廂情愿的單相思。因為它的志趣不在那目標本身,不在那歸納、概括、抽象出來的意象、情緒或哲理本身,而在于展示那獲得獨特體驗與意緒的具體過程。你必須潛入文本的肌理,潛入文本所提供的經驗細節(jié)當中,乃至潛入文本主人公的夢與生命里,陪著他(或她)重新經驗與生活一次,唯有如此,方能有機緣了悟個中滋味,方能有機緣獲得真美的享受。
然而,意欲潛入該詩的內部是何其難??!因為,它提供給我們的不是如線串鈴鐺般的《鄉(xiāng)愁》那樣的清澈文本,你可以握住絲線循著鐺聲一步一步就輕易地蕩到對岸。這里不是清晰的線性時空,而是立體交叉的錯亂時空。第一節(jié)是鳥語花香的南國,白晝;第二節(jié)是冰天雪地的北國,夜晚;第三節(jié)是陽光或月光下的庭院且有青草,疑似南國;第四節(jié)“除了……”是一種虛設,或者說是形象化的議論可以暫時懸置不顧,而“天空”“低垂”“抓住你的身體”則可以說是滑動的時空,因為你把它放在南或北,春或冬,晝或夜似乎都無不可。那么這些南北交叉、晨昏顛倒、冬春并置的迷離時空是否有深層的邏輯呢?我們把它細加端詳,你突然發(fā)現詩歌文本時空的支點了。支點就在文本主人公“我”的身上,“我在睡中”,“在哈爾濱的雪地”。這當是堅如磐石的具體時空,并且結合前面鄉(xiāng)愁的主題,哈爾濱應當是“我”的客居之地,而第一節(jié)中“橘子花開”的南國必定是“我”的故鄉(xiāng)了。那么,文本時空是如何由南到北、由春到冬、由晝到夜的轉換呢?那只落在“我們”肩頭的鳥的爪趾出現了。多么美妙的鳥兒以及它那“小小爪趾”??!尤其美妙的是它在我們肩頭那輕輕地一落!這一落,不僅掀起我們肉里的風暴,更掀起了我們靈魂里的風暴!因為花兒飄香、鳥落肩頭的奇遇實堪比仙境或天國。但是突然,輕盈的小鳥的爪趾變成了寒夜里“你冰涼的腳轉”,“我”一下子由仙境般的故鄉(xiāng)墜落于客居的雪地。這一轉轉得極其玄妙,由仙境到現實,由故鄉(xiāng)到客地,由春到冬,由晝到夜,通過小鳥的爪趾輕落肩頭與“你冰涼的”“腳轉”使“我”于睡中被觸動,一下子溝通了夢與現實兩個時空。并且,夢中鳥爪之“抓住”“我”的身體與現實中妻腳之“抓住”“我”的身體,使原本極為突兀的前兩節(jié)之間獲得了美學、心理學乃至生理學意義上的邏輯關聯。同時,由第二節(jié)中的睡中得信,第三節(jié)文本主人公便很輕易地返歸回憶中的故鄉(xiāng);又由第三節(jié)結尾兒子的游戲“把塑料籃球踢過圍墻”,順勢跨入第四節(jié),兒子不識愁滋味,我們卻情何以堪!并且,全詩結尾處用一個沒有具體時空的真實又夢魘的場景“天空急速地低垂下來/抓住你的身體”,把情緒推向頂峰,使那濃郁的愁緒不僅緊緊地抓住了文本之內“你”的身體,更緊緊抓住了文本之外“我們”的身體。
至此,全詩四節(jié)那由夢境到現實到夢中回憶再到虛擬的廣漠時空,竟如美麗的折扇般在我們眼前次第呈現了。并且,就生活的邏輯而言,如果你不否認人在思情之深戀情之苦時常出現夢境、幻覺與現實交相輝映的奇妙體驗,你又怎能否認蕭開愚先生這種貌似晦澀的詩歌文本反倒更為自然,更為逼真,更具有現場感,因而也更加吻合生活的深層邏輯呢?
四
在論及《抓住你的身體》這首有關鄉(xiāng)愁意緒的抒情詩時,傳統詩學中那具有極大概括力與統攝力的意象話語理論頓然失效。潛入文本深處,撲面而來的是鮮活、具體、直接作用于我們身體感官的場景與細節(jié)。這對于那些慣于籠而統之、大而化之,靠參悟意象去解讀詩歌的讀者無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也可以說是設置在那類只有腦袋沒有身體的惰性讀者面前的第三層霧障。他們不解鳥兒因何落于“我們的肩頭”;他們困惑“你冰涼的腳轉”深意何在;他們驚詫“陽光和月光”同時“停在你的臉上”;他們懊惱天空毫無緣由地抓住他們的身體。他們甚至試圖像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貌似涵義豐贍的所謂意象概括《鄉(xiāng)愁》一詩那樣選用概念、詞語來把握該詩,但最終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因為蕭開愚先生的詩是不可概括的,他的詩恰如那碧荷上的銀珠,你能看到它優(yōu)雅的跳蕩,迷人的閃光,但你卻不能鞠它在手,攬它入懷。因為它是鮮活渾圓靈動的,是不可采擷的。但是,假若我們換一種方式,暫時拋開腦袋甚至靈魂,單提著我們的身體,讓它蕩在詩句的波中,并旋開感覺的所有閥門。這時,肩頭小鳥爪趾的跳動就會頓然使我們淚涌;暗夜妻之涼腳的轉動就會俄然使我們心驚;那撫過青草與伊臉的陽光與月光啊,將使我們飄然沉醉;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飛出圍墻的塑料籃球啊,將使我們驀然悵惘;那惡鳥般急速垂下的黑色天幕啊,更將悚然使我們墜入恐慌,使我們緊緊團起身體一如那受到驚嚇的刺猬。這千般滋味、萬種情緒怎一個愁字了得!
抓住你的身體,開啟你的感覺吧!此時,也唯有此時,蕭詩那“陣陣奇異的迷霧”才會“沖擊”你“全身的肉”,并進而帶給你精神的眩暈與靈魂的欣悅!
① 蕭開愚.此時此地[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② 余光中.鄉(xiāng)愁[A].新詩鑒賞辭典[C].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707-709.
③ 廢名.新詩十二講[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