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兵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醫(yī)院肛腸科,湖南株洲 412002)
肛裂是一種常見肛腸疾患,多發(fā)于20~40歲的中青年人。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便血及便時和便后肛門疼痛,其治療方法可用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近年來國外有報道用硝酸甘油與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局部治療肛裂的臨床對照實驗[1],但國內使用這兩種藥物的對比研究鮮見報道,為此我科自2007年起對肛裂Ⅰ、Ⅱ期以及不耐手術患者給予以上兩種藥物,以研究其臨床療效。
60例均為2007年3月~2009年6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部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兩組,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 30 例,年齡 26~49 歲,平均(36.23±10.54)歲;男 17 例,女13 例;病程 3~14 個月,平均(5.52±3.07)個月;Ⅰ期 14 例,Ⅱ期16 例。對照組 30 例,年齡 24~45 歲,平均(33.26±9.70)歲;男15 例,女 15 例;病程 2~16 個月,平均(5.19±4.53)個月;Ⅰ期15例,Ⅱ期15例。以上兩組病例一般情況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肛裂診斷標準按照2002年11月在廈門市經(jīng)中華中醫(yī)藥醫(yī)學會肛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的西醫(yī)關于肛裂的診斷標準[2]。Ⅰ期肛裂:肛管皮膚淺表縱裂潰瘍,創(chuàng)緣整齊,基底新鮮,色紅,觸痛明顯,創(chuàng)面富于彈性。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復發(fā)作史,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增厚,彈性差,潰瘍基底部紫紅色或有膿性分泌物。
①嚴重肛門狹窄繼發(fā)肛裂者;②嚴重便秘患者;③合并肛疹、內痔、外痔、混合痔、直腸腫瘤、直腸急慢性炎癥等肛腸疾病者。
治療組:將含0.5 mg的硝酸甘油片劑碾碎后,與2.5 g凡士林配成0.2%軟膏,每日局部外敷2次(排便后1次,睡前1次)。對照組:將含5 mg的硝苯地平片劑碾碎后,與25 g凡士林配成0.2%軟膏,每日局部外敷2次(排便后1次,睡前1次)。兩組排便后均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以治療過程中疼痛消失時間、裂口愈合時間、治療中副作用發(fā)生率、隨訪后復發(fā)率為療效評價指標。
治療后以治療組疼痛消失時間、裂口愈合時間最短,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1。
治療組副作用發(fā)生率為20.00%,對照組副作用發(fā)生率為51.6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失訪3例,復發(fā)率為29.41%,對照組失訪5例,對照組復發(fā)率為32.00%,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疼痛消失時間、裂口愈合時間比較(±s,d)Tab.1 The pain disappearance time,gap healing tim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s,d)
表1 疼痛消失時間、裂口愈合時間比較(±s,d)Tab.1 The pain disappearance time,gap healing tim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s,d)
與對照組比較,*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組別 n 疼痛消失時間3030治療組對照組15.07±6.03*20.95±9.73裂口愈合時間27.82±6.07*38.26±10.47
有研究顯示局部缺血是肛裂的重要原因。毛細血管的形態(tài)學研究提示后正中線處內括約肌內部的毛細血管較稀疏,所以血運最差,而肛裂時肛管靜息壓升高可以通過壓迫血管進一步減少肛管黏膜血流,引起缺血性潰瘍或肛裂。多普勒血流超聲也證實大多數(shù)肛裂患者后正中線處肛管黏膜的血流減少,這表明肛裂可能是一種缺血性潰瘍,應改善其局部缺血狀態(tài),盡力解除缺血-痙攣-更缺血這一惡性循環(huán)[3-4]。
硝苯地平可抑制Ca2+向細胞內的轉運,從而擴張血管,解除平滑肌痙攣。硝酸甘油作為外源性NO供體,提高循環(huán)鳥苷酸(CMP)的水平,引起平滑肌松弛,擴張血管,故兩者均可有效解除肛裂時的低血運狀態(tài)[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以治療組疼痛消失時間、裂口愈合時間最短,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兩藥不同療效的理論依據(jù)并未見文獻支持,筆者考慮硝苯地平比硝酸甘油更為穩(wěn)定,半衰期長,可較為持續(xù)地擴張血管、緩解平滑肌痙攣,硝酸甘油的一過性作用會再次形成缺血-痙攣-更缺血,從而治療效果稍遜于硝苯地平[6]。在臨床研究中,硝酸甘油副作用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硝苯地平,治療組副作用發(fā)生率為20.00%,對照組副作用發(fā)生率為51.6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副作用主要為頭痛、面燒,其中有3例患者不耐忍受而退出實驗研究。兩組治療6個月后復發(fā)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綜合以上結果,硝苯地平更適用于肛裂的保守治療。
[1]Ezri T,Susmallian S.Topical nifedipine vs.topical glyceryl trinitrat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J].Dis Colon Rectum,2003,46:805-808.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痔、肛疾、肛裂、直腸脫垂的診斷標準[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4,24(4):42-43.
[3]張東銘.肛裂解剖病因學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6,3(9):11-13.
[4]韓加剛,楊新慶.肛裂的研究和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6,34(9):9-10.
[5]陳朝文.肛裂的藥物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6,34(9):13-14.
[6]姜肖明.硝苯地平凝膠治療肛裂的療效觀察[J].右江醫(yī)學,2003,3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