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躍春
泰州第二監(jiān)理工程有限公司(225300)
鉆孔灌注樁廣泛地運用在橋梁、樁基工程中,因其施工過程的隱蔽性、復雜性和所處結構部位的重要性,是施工監(jiān)理的重點內容。現從該工作的不同階段,論述鉆孔灌注樁施工的監(jiān)理控制要點。
鉆孔灌注樁混凝土所用材料,水泥強度在42.5MPa以上,初凝時間不小于2.5 h;粗集料應為卵石或級配良好的碎石,粗集料最大粒徑為40mm,且不得大于導管內徑的1/8~1/6及鋼筋最小凈距的1/4;細集料宜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摻緩凝劑或粉煤灰等材料時,其技術條件和摻用量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且必須得到監(jiān)理工程師的批準。按常規(guī)要求對鋼筋、鋼筋接頭進行抽檢。
水下混凝土的配制,既要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又要保證混凝土灌注的順利進行?;炷涟韬臀飸哂辛己玫暮鸵仔?,在運輸和灌注過程中應無顯著離析、泌水現象,灌注時應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其坍落度應為18~22 cm;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初凝時間不得早于基樁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時間,否則應加入緩凝劑。承包人應在開工前28天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試驗,合格后報送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
施工機械主要是鉆機、混凝土拌和機、發(fā)電機、砼澆筑機械等。監(jiān)理工程師應對施工用機械的數量、性能、規(guī)格型號等作詳細審查,對于不能保證施工技術要求的機械決不能使用。鉆孔設備應適合施鉆地質條件,且在數量上滿足合同和工程進度的需要,同時要求承包人有足夠的備用機械。
監(jiān)理工程師應對承包人的測量放樣所用的基線控制樁以及高程控制點進行復測,并對樁位進行逐樁復核。
承包人在完成施工前準備工作即可申報開工,開工申請報告應包括: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材料、機械準備情況,質量保證措施,施工進度計劃等。重點審查鉆孔工藝及砼灌注工藝,確保灌注樁鉆孔與灌注達到質量要求。
場地或工作平臺應滿足基樁設計平面、鉆機數量和機座平面尺寸、鉆機移動和機具堆放的要求,場地或工作平臺高度應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0.5~1.0m。旱地鉆樁時場地內應平整堅實,水中工作平臺承載力應滿足施工中可能發(fā)生的全部重力,并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
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200~400 mm,長度應適應地層的情況且應保證孔口不塌,一般不小于2 m,軟基地層應增加護筒長度。護筒的頂標高應高出地面30 cm或水面1.0~2.0 m,還應高出承壓水頭2.0m以上。護筒中心位置的允許偏差為5 c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護筒連接處要求筒內無突出物,應耐拉、壓,不漏水。
護筒埋置深度應根據設計要求或樁位的水位地質情況確定,一般情況埋置深度宜為2~4 m,特殊情況應加深以保證鉆孔和灌注樁砼的順利進行;有沖刷影響的河床應沉入局部沖刷線以下不小于1.0~1.5m。
監(jiān)理工程師應對鉆機進行再次復核,要求鉆桿頂吊鉤、卡盤中心、鉆尖與樁位中心四點成一線,同時檢查記錄鉆頭高度、直徑,鉆桿長度,檢查鉆架有無傾斜、位移,護筒有無位移。
①鉆孔的傾斜度:保證鉆孔傾斜度不超過1%;②孔深及地層的地質情況:記錄鉆孔深度的地層變化情況,檢查核實各層界面的標高,發(fā)現地質情況異常時,應及時報告總監(jiān)。
檢查鉆進過程中是否有塌孔現像,坍孔不嚴重時,可加大泥漿相對密度繼續(xù)鉆進,嚴重時必須回填重鉆,并應有詳細記錄。出現流沙現象時,應增大泥漿相對密度,提高孔內壓力或用黏土、大泥塊、泥磚投下。
當鉆孔偏斜、彎曲不嚴重時,可重新調整鉆機在原位反復掃孔,鉆孔正直后繼續(xù)鉆進。發(fā)生嚴重偏斜、彎曲、梅花孔、探頭石時,應回填重鉆。當出現縮孔時,可提高孔內泥漿量或加大泥漿相對密度并采用上下反復掃孔的方法,恢復孔徑。
成孔后,應對孔深、孔徑、孔位偏差、傾斜度、泥漿指標(一般包括比重、含砂率、粘度)、沉淀層厚度等進行檢查,達到成孔質量標準后可以吊放鋼筋籠。
鋼筋籠的制作,必須按照設計圖紙配筋,鋼筋籠應在吊放前分段制作,檢查主筋的長度、根數、規(guī)格,檢查鋼筋籠螺旋筋間距、鋼筋籠直徑以及保護層的設置。鋼筋籠的綁扎、焊接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主筋接頭的布置必須錯開。鋼筋籠在骨架外側設置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其間距豎向宜為2 m,徑向圓周不得少于4處。
鋼筋籠對接時,上端應自由懸吊,要保證接頭平順垂直、在同一直線上,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焊接完畢,盡量縮短成孔的空置時間,防止塌孔。焊接處應檢查鋼筋、電焊條的品種、型號、規(guī)格,質保書和驗證試驗報告以及焊縫的長度和焊層厚度。
鋼筋籠的中軸線必須對直,不可產生偏角。鋼筋籠在吊放過程中應掌握鋼筋籠的垂直和對齊周圍保護層;鋼筋籠吊放到位后,要檢查頂面標高和中心位置,鋼筋籠準確安放定位后,應固定在護筒上,固定應牢固,防止鋼筋籠掉落孔底以及移位。
導管直徑宜為20~30 cm,節(jié)長宜為2 m,內壁應光滑圓順,接頭嚴格密封,不得漏氣漏水,必要時應做密封試驗和接頭抗拉試驗,采用法蘭盤接頭宜加錐形活套,采用螺旋絲扣型接頭時必須有防止松脫裝置。導管下口至孔底距離宜為25~40 cm;導管軸線偏差不宜超過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 cm。
在灌注砼前,要重測沉淀層厚度,當沉淀層厚度超標時,必須重新清孔;漏斗和儲料斗的容量應能保證封底并滿足導管的混凝土埋深不得小于1m,漏斗底距泥漿面的高度應為4~6m,漏斗口必須設有可靠的隔水栓或隔水閥。
混凝土混合料的坍落度、和易性應符合要求,并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發(fā)生離析。當儲料斗存有足夠數量的混凝土后,方可開閥進行首盤灌料。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應對導管的埋深進行量測,判斷導管底部是否被封閉并有規(guī)定的埋深,如埋深不足,則必須采取措施將已灌注的混凝土清除,重新清孔,重新開始首批混凝土灌注。當埋深能達到要求時,進入正常的混凝土灌注程序。在灌注過程中,應保證混凝土灌注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導管埋深保持在2.0~6.0m范圍內。
施工現場應按時抽檢拌和料坍落度,制作混凝土抗壓強度試塊,記錄灌注量和相應的混凝土層頂面標高,記錄分析擴頸、縮頸等情況,記錄塌孔等異常情況。發(fā)現鋼筋籠上浮等異常情況應及時調整灌注速度。出現卡管斷樁等情況時,監(jiān)理工程師應到場參與事故處理,并及時上報。
灌注結束時混凝土頂面應高于設計標高50~100 cm(宜取0.8m),并檢查鋼筋籠是否上浮。
成樁后應檢測樁頂標高和平面位置,并逐樁檢查樁頭混凝土質量,混凝土應密實,無殘余松散現象。成樁質量可委托經過認證的檢測單位采用無破損檢測方法檢查,如無破損檢測不合格時,應進一步做鉆芯取樣試驗,檢驗樁身混凝土的連續(xù)性;如灌注的混凝土試件強度不合格,也應鉆芯取樣做抗壓試驗,如抗壓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可認為樁身混凝土強度合格。
[1] JTJ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2] CJJ2—2008,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