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艷佳,郭 婧,桑立珠,解洪萍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產(chǎn)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腦外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3)
婦科腹部手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鼓勵病人早期離床活動,促進康復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臨床觀察和護理,我們把如何指導病人正確早期離床活動,做為腹部術后病人護理中的首優(yōu)問題,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 2005— 05~ 2006— 02住院的病人共 180例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經(jīng)腹手術,,其中子宮全切除術為50例,卵巢囊腫切除術為 20例,子宮次切除術 110例,年齡 16~ 68(34±2.4)歲,隨機分為實驗組90例,對照組90例,兩組年齡、癥狀及病程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術前均向病人及家屬宣教術后注意事項,講解術后早期離床活動的優(yōu)點,實驗組由責任護士在旁進行上下床指導護理 ,方法是:①做好心理護理,向病人說明早期活動目的,不要因為疼痛懼怕離床,活動不會將縫合的傷口撕開,卻能促進腸功能恢復[1]早日排氣。使病人消除顧慮,配合早期離床活動。②根據(jù)術后麻醉方式不同,選擇患者術后平臥6~ 24h后取半臥位 ,先將床頭抬高30°,病人無頭暈癥狀后床頭依次抬高至60°。③病人取側臥位 ,將身體重心放于無輸液側的肢體上,防止因起床重力作用引起靜脈回血,影響輸液速度 ,屈膝移向床邊,雙腿下垂坐于床邊 15~ 20min[2],同時作深呼吸運動,以減輕緊張心理。④病人無頭暈、惡心、出冷汗等虛脫癥狀后方可離床活動,雙手按于腹部傷口位置,身體前屈后逐漸伸直,活動范圍由床周邊緣逐漸擴大,活動時間長短要根據(jù)病人體質(zhì)增減。⑤活動結束后上床指導:首先將病人床頭抬高60°,靠床頭坐于床邊,將身體重心放于無輸液側的肢體上,側臥于床邊,將下垂的外側下肢屈曲狀抬于床上,逐漸下降床頭,高度至45°,隨著下降的幅度,逐漸內(nèi)側下肢屈曲狀抬于床上身體側臥于床邊,平穩(wěn)后病人可床上自主體位。
婦科腹部術后病人由于平臥時間較長,腸蠕動功能障礙[3],引起腹脹、腰酸背痛等不舒適感,延長進食時間,不利于術后康復。臨床上采用早期更換自由體位、早期離床活動的特殊護理方法,觀察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早期離床癥狀觀察(n=90)
結果表明:兩組資料未通過特殊護理方法指導前,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 ,實驗組不適率37.8%,對照組為88.9%。差異有顯著意義 (P<0.05)。
婦科腹部手術是婦科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早期離床活動對術后病人的康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婦科病人的特殊性,均為女性,心理比較脆弱,這就更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做好術前的心理護理和術后的宣教指導工作,才能減輕病人的恐懼心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早期康復,所以術后病人的護理問題是臨床工作的首優(yōu)問題,如何指導術后病人早期離床活動、有效正確地上下床方法,以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工作。通過臨床護理工作發(fā)現(xiàn),病人的心理狀況、切口痛可引起植物神經(jīng)紊亂,也直接影響胃腸功能的恢復和傷口愈合;術后病人腰酸背痛,早期協(xié)助改變多種臥位方式,可以避免肢體牽拉、伸長,緩解上述癥狀。本文觀察結果顯示:早期離床活動用于預防術后腰酸背痛、腹脹、切口痛、虛脫效果明顯,實驗組因術后離床引起的切口痛、虛脫無一例發(fā)生,同時心理護理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保證。綜上所述,采用早期離床活動對術后康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夏海鷗.婦產(chǎn)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29
[2]田圣芳.實用婦產(chǎn)科護理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49
[3]王玉峰,馬朱紅.熱腰骶部背腧穴促進婦科腹部術后患者排氣的臨床研究 [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