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鳳,陳廷玉,劉明遠,楊 玉,趙錦程,張明遠,朱秋雙
(佳木斯大學(xué)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異煙肼(Isoniazid,INH)是常用的一線抗結(jié)核藥[1],具有療效高、口服方便、價廉等優(yōu)點,但由于它具有明顯的肝毒性[2],嚴重影響了結(jié)核病的系統(tǒng)治療和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為此,尋找既能減輕 INH對肝臟的損傷、又不影響其抗結(jié)核作用的藥物,顯得尤為必要。槲皮素(Quercetin)屬于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及降低血壓等作用[4]。本實驗通過用藥 IN H致大鼠肝臟損傷,給予槲皮素后,研究大鼠的肝臟指數(shù)、血清中ALT和 AST的活性,肝臟組織病理學(xué)檢測,觀察槲皮素對IN H致肝臟損傷的保護作用,試圖為尋找槲皮素的肝臟損傷保護作用及進一步開發(fā)該藥物提供實驗依據(jù)。
健康 SD大鼠 40只,雌雄各半,體重 180~ 200g,由佳木斯大學(xué)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動物合格證號:SYXK(黑 )2006-004。
異煙肼購自西南藥業(yè)有限公司;槲皮素購自北京華美生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ALT和 AST試劑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1 動物分組及處理
健康的大鼠適應(yīng)性喂養(yǎng) 1周后,按體重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 )、INH模型組 (100mg/kg)、槲皮素低劑量組(50mg/kg)和槲皮素高劑量組(100mg/kg),每組10只,每天灌胃 1次,連續(xù) 14 d。動物自由攝食飲水,飼養(yǎng)室光照 12h,黑暗 12h,室溫(22±2)℃,相對濕度(50±10)%。
1.3.2 觀察指標與方法
實驗過程中觀察大鼠一般狀況、飲食、皮毛等。連續(xù)用藥14d,全部動物于末次給藥禁食不禁水 12h后,乙醚麻醉,股靜脈取血,立即剖開腹腔取出肝臟,揩干并稱重,按公式計算肝臟臟器系數(shù):肝臟臟器系數(shù)=[肝重(mg)/處死前的體重(g)]×100%。各組切取肝右葉同部位組織用 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常規(guī)脫水包埋、切片,HE染色,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觀察肝細胞的病理組織學(xué)變化。同時將血液離心,分離血清,分別按試劑盒說明方法檢測血清 AST和 ALT的活性。
應(yīng)用 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正常對照組大鼠較為活躍 ,攝食、活動、糞便等一般狀況良好,且皮毛光滑;INH模型組在用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活動遲緩,飲食減少,毛發(fā)蓬亂等;槲皮素各劑量組大鼠的一般狀況明顯優(yōu)于 IN H模型組,但較正常對照組稍差。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IN H模型組肝臟臟器系數(shù)明顯升高(P <0.01)。與 INH模型組比較,不同劑量的槲皮素均能降低肝臟臟器系數(shù) (P<0.05),見表 1。
表1 槲皮素對大鼠肝臟臟器系數(shù)的影響 (±s,n=10)
表1 槲皮素對大鼠肝臟臟器系數(shù)的影響 (±s,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 IN H模型組比較:ΔP<0.05。
組 別 肝臟臟器系數(shù)(%)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IN H模型組血清 AST和 ALT的活性均明顯升高 (P<0.05或 P<0.01)。與 IN H模型組比較,高劑量槲皮素能明顯抑制 AST和 ALT活性升高(P < 0.05或 P < 0.01),見表 2。
表2 槲皮素對大鼠血清 AST和 ALT活性的影響(±s,n=10)
表2 槲皮素對大鼠血清 AST和 ALT活性的影響(±s,n=10)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 IN H模型組比較:ΔP<0.05,Δ Δ P<0.01。
組 別 AST/U˙L AL T/U˙L
IN H在結(jié)核病化療中,常因其嚴重的肝臟損傷而被迫改變化療方案或中止治療,這將導(dǎo)致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及病灶的擴散,使結(jié)核病疫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如何保護肝臟又不影響 INH抗結(jié)核的治療 ,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本實驗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由于 INH的肝臟毒性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所以臨床上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肝臟保護治療,甚至出現(xiàn)了不規(guī)范以至濫用保肝療法的情況,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闡明 IN H肝臟毒性的作用機制,尋找合適的肝臟保護劑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有關(guān)IN H致肝臟毒性的機制還未得到公認和肯定。一般認為,IN H的肝臟毒性是由其代謝產(chǎn)物介導(dǎo)的。一是 IN H在 N-乙酰基轉(zhuǎn)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具有肝毒性的乙酰肼及肼;二是IN H可在酰胺酶作用下直接水解為異煙酸和肼,肼直接或間接與肝細胞發(fā)生過氧化反應(yīng)引起肝臟損傷[3]。本實驗中大鼠灌胃 INH后,可致大鼠肝臟臟器系數(shù)、血清 AST和 ALT活性均明顯升高,肝組織發(fā)生了明顯的病理改變,表明肝臟損傷模型復(fù)制成功。槲皮素給藥組大鼠的肝臟臟器系數(shù)、AST和 AL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隨槲皮素劑量增加而下降明顯。說明槲皮素對肝臟損傷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槲皮素作為一種具有廣泛生理作用的天然生物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許多植物的花、葉、果實中,具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及抗腫瘤、抗菌、抗病毒、抗過敏和鎮(zhèn)痛等作用,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脈、降低血壓、調(diào)節(jié)血脂、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多種生物活性及藥理作用[4]。許多研究表明,槲皮素是強的自由基清除劑[5],對超氧陰離子有直接和間接的清除作用,有希望成為抗超氧陰離子的新藥。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與 INH模型組相比,槲皮素各劑量組均可降低肝臟臟器系數(shù)、AST和 ALT活性,改善大鼠的一般狀況,同時病理學(xué)檢查也顯示槲皮素組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性細胞浸潤程度輕于 IN H模型組,說明槲皮素對 INH致肝臟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IN H可引起肝臟明顯的氧化損傷,而抗氧化劑 N-乙酰半胱氨酸和某些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質(zhì)能夠?qū)?INH引起的肝臟損傷,并且這些物質(zhì)主要是通過清除自由基等抗氧化活性而發(fā)揮肝臟保護作用[6]。這些研究表明 ,氧化損傷在 INH的肝臟毒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對抗這種氧化損傷就有可能發(fā)揮肝臟保護作用。槲皮素對 IN H所致大鼠肝臟損傷的保護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關(guān),其具體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1]Ayles H and Muyoyeta M.Isoniazid to prevent first and recurrent episodes of TB[J].Trop Doct,2006,36:83-86
[2]Fountain FF, Tolley E, Chrisman CR, etal. Isoniazid Hepa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A 7- YearEvaluation From a Public Health Tuberculosis Clinic[J].Chest,2005,128:116-123
[3]Walubo A,Smith P,and Folb PI.The role of ox ygen free radicals in isoniazid-induced hepatotoxicity[J].M ethods Find Exp Clin Pharmacol,1998,20(8):649-655
[4]Egert S,Wolffram S,Bosy-Westphal A,et al.Daily Quercetin Supplementation Dose- Dependently Increases Plasma Quercetin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Humans[J].J Nutr,2008,138(9):1615-1621
[5]Ferraresi R,Troiano L,Roat E,et al.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reduced glutathione(GSH)for the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flavonoid quercetin[J].Free Radic Res,2005,39(11):1249-1258
[6]Pal R,Vaiphei K,Sikander A,et al.Effect of garlic on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induced hepatic injury in ra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4):636-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