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曉燕
陳樹菊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家里揭不開鍋時,父母經(jīng)常要向鄰居借錢過日子。借多了后,別人就不愿再借給他們。最刻骨銘心的事情發(fā)生在陳樹菊12歲那年。母親難產(chǎn)來到醫(yī)院,卻因為繳不起做手術(shù)的保證金,延誤了搶救時間,直到母親和她胎中陳樹菊的妹妹沒了呼吸。
人世間是如此冰涼!母親和未見面的妹妹以這種方式離開世間,令12歲的陳樹菊驚悸膽寒,一度,她內(nèi)心對她生活的世界失望到了極點,仇恨到了極點。
陳樹菊在家里排行老大,為了養(yǎng)活家里的四個弟妹,本應(yīng)該在父母懷抱里撒嬌的陳樹菊,不得不輟學回家來到菜市場賣菜,主動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擔。懂事的苦命女孩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人們紛紛伸出援手給予她幫助。剛開始賣菜時,她什么都不懂,是鄰攤的大媽大嬸們一點點地教她;顧客也很照顧她,在她那里買菜從不講價,很多人還不要她找零……
那一年,不幸再次纏上這個苦命小女孩。陳樹菊的弟弟得了肝病急需醫(yī)藥費!就在兩手空空的當家女孩無計可施時,她以前就讀的學校知道情況后,特意組織了一次募捐為她弟弟募集醫(yī)藥費,還多次派老師到她家里來探望困苦中的一家人。她弟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順利渡過難關(guān),很快就病愈出院了。
弟弟的病愈出院帶給陳樹菊的是與當年媽媽不幸離世不一樣的觸動。她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冰山,也有熔巖。一顆冰冷的心漸漸回暖,她發(fā)誓以后一定要回饋社會。
為了能多掙點錢,陳樹菊每天凌晨三點多就到菜市場去批菜,四點多就開始賣菜,然后守在十五六平方米的菜攤上,一直到晚上九點收攤。每天,她都是最早一個出攤,最后一個收攤。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她在菜攤上度過了48個年頭。為了賺錢,她甚至沒有給自己時間去找一個相愛相倚的人做伴,至今還是單身一人。
最近幾年,陳樹菊每天總是要先從賣完菜的微薄收入中把三份生活費放入為自己認養(yǎng)的三個孤兒備好的袋子里,自己省吃儉用后,就把余錢全捐給失學兒童、孤兒院、圖書館。48年來,她的捐款數(shù)額超過了1000萬元新臺幣!
2010年3月5日,61歲的賣菜老人陳樹菊與大陸球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龍等48人,一起登上了亞洲《福布斯》雜志“亞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這還不夠,5月3日,陳樹菊來到美國接受《時代》雜志“全球具有影響力百名人物”頒獎。在這份全球英雄榜單的名字中,大多有著顯赫的財力、國際知名度或以億元起算的捐款金額,而在陳樹菊的名字后面,只有寥寥數(shù)字:中國臺灣賣菜婦女,捐款32萬美元。光彩奪目的頒獎臺上,這位穿著圍兜的女英雄說出的感言竟然如此簡單如此質(zhì)樸:“有一種快樂,我不知道從哪里發(fā)出來,我每次給人幫忙,就會覺得很開心,那晚就會睡得很好?!?/p>
記惡,或者從善,這是人生的兩種態(tài)度,也是人生的兩個方向。普普通通的陳樹菊,不過是選擇了正確的人生方向,然后一直走,一直走———不知不覺間,她和她的菜攤就走進了“福布斯”,成了我們眼中,成了這個時代的最美的風景。
(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