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暑假,岳父母從老家來我們家小住。兩位老人的身體都不大好,岳父患有多年的冠心病,岳母則有糖尿病,兩人都是名副其實的“藥罐子”,在他們不多的行李中,有一個專門的包裹裝的全是藥。
每頓飯前,他們都要先吃藥。我注意到他們吃藥的一個細節(jié):岳母分別從不同的藥瓶里,一粒粒取出藥片,裝在一個小瓶蓋里,然后倒好一杯溫水,遞給岳父:“這是你的藥,快吃吧?!痹栏附舆^藥,又接過水,一仰脖子,“咕咚”一聲吞了下去。岳父吃完藥后,拿出岳母的一個藥瓶,倒出來,一粒粒數(shù)好,遞給岳母:“這是你的藥,也趕緊吃了吧?!痹滥附舆^藥,吃了下去。
下一次,還是一樣。岳母先準備岳父的藥,岳父吃了藥后,再幫岳母準備藥?!斑@是你的藥”成了兩位老人你來我往的一句話。
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心,問兩位老人:“這樣很容易弄混了,你們各自準備自己的藥,這樣不更好嗎?”
岳母笑著說:“傻孩子,我們這樣才不會忘記吃藥呢。你爸剛查出得冠心病那會兒,經(jīng)常忘記吃藥,吃藥最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了。后來,我想了個辦法,每頓飯前,都幫他把藥準備好,遞到他面前。這么多年,養(yǎng)成習慣了?!?/p>
岳父則在一旁說:“我這病啊,一直沒復發(fā),全靠你媽精心照顧。說到吃藥,你媽這一生最怕吃藥了,年輕時生病,不是硬扛過去,就是寧愿打針也不吃藥??墒?自從得了糖尿病,她也不得不成了藥罐子。我要是不把她的藥準備好嘍,她是絕對不肯自己去吃的?!?/p>
聽岳父母這么一說,我恍然明白。長這么大,我也吃過不少次藥,卻沒幾次是按照療程認真吃完的,很多時候漏吃一次,就懶得再吃了。印象中,只有一次,因為重感冒,特別難受,妻子就將藥每頓準時遞到我面前,整整吃了兩個星期,病才痊愈。她那時經(jīng)常說的話,就是“這是你的藥”。
生活中,我們會忘記自己的生日,卻絕不會忘記他(她)的生日;我們很少給自己買什么禮物,卻絕不會忘記“這是你一直想要的”……
什么叫相濡以沫?就是在你生病時,他(她)永遠記得把藥送到你面前。
(劉振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