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何泓
藍色地帶,這是人口統(tǒng)計學中的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專指世界上擁有最高比例長壽人口的地區(qū),比如意大利的撒丁島和日本的沖繩。在那里,人們的壽命長得不可思議:他們到了90歲、100歲依然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和生活能力。秘密是什么呢?這些美好的生命傳奇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guān),長壽秘訣就隱藏在他們吃的食物、交往的伙伴以及自己的價值觀中。
秘訣一:
積極但不刻意地運動
所有長壽明星都不會去跑馬拉松,或參加鐵人三項全能運動競賽,更不會在周末的早上忽然變成運動狂人。相反,他們從事的是有規(guī)律、低強度的運動,這通常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撒丁島的牧羊人每天步行8公里以上,這對心血管的健康大有益處,對肌肉和骨骼也有積極影響,且不會像跑馬拉松或參加三項全能一樣引起關(guān)節(jié)損傷。
不要為了鍛煉而鍛煉,試著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喜歡去健身房,也不必勉強自己,但是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的時間,比如不開車,走路去購物;上班時,在休息的時候散散步,而不是坐著喝咖啡、吃零食。讓這些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盡可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保持健康的機會就會大很多。當然,如果你恰好喜歡運動,那么,選擇也有很多: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輸送氧氣的能力;如果想提高骨骼強度,防止骨質(zhì)疏松,那么,散步和站立比游泳更能加速骨骼代謝;練瑜伽則可以增強平衡能力??偟脑瓌t是要持之以恒。
秘訣二:
讓生活“苦”一點
別讓自己過得太“舒服”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運動。比如盡可能擺脫對遙控器的依賴,或者嘗試用更“原始”的方式來做家務(wù),多給身體一些活動的機會。
不要貪戀糖、脂肪、鹽之類可取悅味蕾的食物,少吃加工類食物,它們對身體無益。相反,應(yīng)該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記住以下這些食物——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它們都是百歲老人餐桌上的??汀?/p>
另外,每次吃飯,都切記“八分飽”的原則。這么做的一大好處是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隨之而來的另一個令人振奮的好處就是能讓你減肥——只要減少10%的體重,就有助于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
要知道,百歲老人中,一個胖子都沒有。
秘訣三:
和朋友一起笑
笑能減輕壓力,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他任何只要是能給你滿足感的事物,比如一段好生活、有價值的感覺、被關(guān)心的感覺、被喜愛的感覺,也都對健康有著積極作用。
和你在乎的朋友在一起,能讓你感覺到幸福。他們不僅提供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也提供經(jīng)濟和情感上的支持,可以讓每個人知道總會有人幫助自己,從而減輕個人的壓力。
秘訣四:
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對“藍色地帶”的老人們來說,對生活目標最簡單的闡釋就是“說出早上起床的明確理由”。給孩子們提供從經(jīng)濟上到精神上的各種支持,感覺自己仍然被家人所需要,使他們的生活在邁入100歲以后依然充滿目標,而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被需要的感覺,使得每一天都變得有意義。對老人來說,使命感可能來自想看到兒孫健康長大成人的愿望。對年輕人來說,也可以為自己設(shè)立一些短期的生活目標,比如學習一種新的樂器,或者新的語言,這些都可以使大腦保持敏銳。
秘訣五:
和家人在一起
研究表明,生活在健康的家庭中的人受抑郁和壓力的傷害更小。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很少得病,飲食更健康,壓力更小,發(fā)生嚴重事故的概率也要小很多。麥克阿瑟健康衰老研究計劃中,一項針對1189位70至79歲老人的長達7年的跟蹤調(diào)查表明,和自己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思維更敏銳,社交能力更強。
多花一些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如果做不到每天都讓全家人坐在一起鄭重其事地吃頓飯,那么,至少開始試著建立一個全家人一起度假的傳統(tǒng),或者有計劃地慶祝節(jié)日,用儀式來強化家庭的凝聚力。
秘訣六:
放慢生活節(jié)奏
放慢生活節(jié)奏可以減少壓力,不僅對維持心理健康有益,而且對抵抗疾病也有好處,有助于康復(fù)或者對意外傷害有更好的防范。為此,我們應(yīng)該學著放慢生活節(jié)奏,比如以一頓豐盛的早餐開始一天的生活:好好地坐在餐桌旁邊,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慢慢地吃,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捕捉飽足感,去細細品嘗食物的滋味,而非一邊趕路,一邊拿著從路邊買來的早餐狼吞虎咽。
練習瑜伽和冥想也是使精神放松的修煉途徑,通過定期冥想,我們會逐漸認識到生活中對很多事情的急躁、焦慮和強求情緒是那樣毫無必要。
秘訣七:
找到歸屬感
據(jù)研究,更加關(guān)注精神層面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受情緒沮喪、精神壓力和自殺欲望困擾的人都更低,免疫系統(tǒng)也會更好。所以,不妨參加一兩個精神方面的社團,讀書會、話劇社或者宗教方面的團體都可以。如果有一個清晰的行為規(guī)范,那么,如果你遵循了它,內(nèi)心就會因為自己過著“正確的生活”而平和、寧靜,從而獲得更強大的自我意識和幸福感。
(若鳳鳴摘自《心理月刊》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