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瓏
17歲之前,張子昂一直是父母的驕傲,是老師和同學眼里的好學生??捎幸惶?張子昂突然對父母高聲宣布:“從明天開始,我要逃學!”盡管父親張紀欣心里有著無數(shù)的疑問,但他明白,兒子正處于叛逆期,所以他盡量平靜地說:“雖然我和你媽不知道你要逃學的原因,也不贊同你逃學的舉動,但既然你決定了,我們就會尊重你的選擇?!?/p>
從第二天起,張紀欣趕緊去學校為兒子請假,當然只敢說兒子身體不好,需要在家調(diào)養(yǎng)一段時間。通過兒子的博客,張紀欣知道了他逃學的原因。原來,張子昂參加了一次美國夏令營。國外學生自由自在的生活讓他十分羨慕,回國后,他感覺學習壓力特別大。于是張子昂決定逃學一個月,就待在家好好休息!
起先,張子昂覺得逃學在家的生活很好玩。一個星期后,張子昂開始有些煩了。他只要在QQ上露面,同學就追問他:“你怎么了?什么時候回學校啊?”一旦出門,鄰居就會問:“怎么沒去上學啊?”
半個月過去了,張子昂開始思考:學生如果不上學,還算學生嗎?上學累,可干什么不累呢?爸爸在出版社工作,早出晚歸上班不說,還得經(jīng)常出差約見作者、找出版選題……
轉(zhuǎn)眼,逃學快一個月了,張子昂覺得自己收獲良多。最讓他感動的是,父母從來不逼問他為何逃學,也沒有逼他回學校。這天晚飯時,張子昂告訴父親:“期末考試就要開始了,爸,你說我是繼續(xù)逃學,還是參加考試?”張紀欣明白,兒子想回學校了。
飯后,張紀欣給孫老師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張子昂“逃學”的前因后果。第二天,孫老師和張子昂進行了一次電話長談。她沒提“逃學”之事,只是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班級最近發(fā)生的一些趣事逸聞。張子昂聽得興致勃勃,連忙表態(tài)馬上就回學校上課。
再次回到校園,他只有一個念頭:用良好的成績彌補這一個月的奢侈,回報父母的寬容和大度!從此,張子昂全身心投入到復習中,在缺了一個月課程的情況下參加期末考試,仍取得全班第八的好成績。張紀欣適時提醒兒子:“兒子,如果說逃學能讓你減壓,爸爸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你有更好的減壓方法?!?/p>
張子昂漸漸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對那段逃學經(jīng)歷有了全新的認識。開始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
2010年5月,即將出國留學的張子昂在進行最后的準備。他學古箏、書法,收集巖棺洞葬等資料,期待在大洋彼岸展現(xiàn)中國少年的風采。他會告訴美國的同學,他曾是個逃學的孩子,回歸后,是中國最出色的中學生之一!
黛漣摘自《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