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美麗的姑娘艾瑟兒愛上了飛行員泰迪,泰迪的朋友恰克和杰克也同時愛上了她。泰迪將遠赴愛爾蘭,他們秘密結(jié)了婚,相約愛彼此至地老天荒。和猜想的一樣,泰迪戰(zhàn)死,留下年輕的艾瑟兒,癡情地守身如玉。艾瑟兒并不知道,泰迪遇難之前已將她安排給好友恰克。艾瑟兒用10年時間接受了這個愛她的男人,并和他生下了女兒;恰克在10年里心無旁騖、耐心等待,終于守得云開——他們都是為了堅守承諾,艾瑟兒答應過泰迪永志不忘、不離不棄,恰克答應過泰迪要愛護艾瑟兒一生。50年后,艾瑟兒和泰迪定情的戒指在愛爾蘭被發(fā)現(xiàn)。當年泰迪遇難的目擊者告訴她:泰迪臨終前說,告訴艾瑟兒,她是自由的,應該去愛她今后愛上的人。
這是美國電影《戒,情人》的主要情節(jié),故事很令人傷感。當年的如花美女如今垂垂老矣,才發(fā)現(xiàn)自己恪守的承諾恰好誤了自己一生。當然這不是講故事的人的初衷。
老年艾瑟兒已雞皮鶴發(fā),靠酗酒和回憶打發(fā)余生。她在最后說:“我們總會被承諾影響,你不可能逃脫誓言的束縛?!?/p>
果真如此嗎?
高爾斯華綏在1916年的短篇小說《蘋果樹》中給出的解釋略有不同。
一個曾經(jīng)的浪漫青年,一晃到了銀婚紀念日。他和妻子旅行時來到他年輕時來過的一個美麗的地方,妻子支起畫架寫生,他坐著讀書,身后是老墻,眼前是老蘋果樹,這是一片專門安葬自殺者的公墓……他的思緒回到26年前,想起了那個沒有兌現(xiàn)的承諾。
26年前那個姑娘17歲,生長在鄉(xiāng)下,樸實動人。他也是路過這里,輕易愛上了她。他們在蘋果樹下?lián)肀вH吻,他告訴那個姑娘,他將帶她回倫敦并娶她為妻。
縱情的日子很短,他遇到幾個旅行的同學,并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路游玩。僅僅兩天,他便愛上了同學的妹妹,這個人后來成了他的妻子。他也曾經(jīng)過自己與鄉(xiāng)下姑娘山盟海誓的地方,也曾看到那個姑娘孤單的身影和盼望的眼神,但他還是走過去了,再也沒有回來。
26年之后,在金色的陽光下,他默默地聽一位老人講述那個姑娘最后的結(jié)局。就在不遠處老蘋果樹邊的水塘,姑娘自沉其中。人們說她是心碎了,不然,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怎會如此自我了斷?
他走開了,這個故事不能繼續(xù)聽下去。沒有其他人知道那個承諾,除了他們倆。
韓國電影《棕櫚樹叢》和《蘋果樹》一樣,講到了承諾和等待。
海邊的喬加島上,住著奶奶、媽媽和華燕。這里并非熱帶海島,卻長著成片的棕櫚樹。富家子、著名律師仁瑞到島上工作,邂逅了女工華燕并愛上了她。有一次,他送喝醉酒的華燕回家,華燕的母親給他講了棕櫚樹的故事。那是一個關于等待的故事,包含了兩代女人的辛酸、悲苦以及她們被耽誤的一生。
母親的少女時代,迎來了只比自己大兩歲的繼母,她們成了知心朋友。父親把女兒悄悄賣掉,等繼母找到女兒,她已成了駝背男人的妻子。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女兒因為不能生孩子,被婆婆趕回娘家。接著,父親暴死,娘兒倆終于有了解放的感覺。日子很苦,但她們相互安慰和鼓勵著對方,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可靠的男人。
她們等來了一條擱淺的船,瀟灑的船長令她們心旌搖蕩,母親鼓勵女兒換上最體面的衣服去幫助他們,同時也幫助自己。冷清的島上沒有其他女人,船長是真的愛上了這個閉塞鄉(xiāng)下的苦命女人嗎?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看到的是他占有了這個女人,不僅是身體,還有她對未來的希望。他說他渴望結(jié)束漂泊的生活,等這次航行結(jié)束,他將把這里當成永遠的家。他要走了,他們在岸邊惜別,他留下幼小的棕櫚樹苗說,耶穌的信徒在歡迎主的歸來時,每個人都手持棕櫚樹葉,他希望這個窮苦的、對幸福充滿熱望的女人能種下這棵棕櫚樹,之后拿著棕櫚樹葉迎接他回家。對一個陷入絕望低谷的窮困女人來說,難道這樣一個信誓旦旦的男人不是她的夢想、她的饅頭、她的主嗎?她到死都會等的。然而,直到她生下女兒華燕,海灘上的棕櫚樹已蔚然成林,那許下諾言的男人還是沒回來。她等來的只是一張照片,照片上有兩個女人雙眼被希望點燃時的形象。
好多年前,我寫過一篇很短的文章,題目就叫《承諾》。那時候我以為承諾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催^《戒,情人》,并且重溫了《棕櫚樹叢》和《蘋果樹》之后,我有了一個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當一個女人活到再也不會相信任何男人關于共同的幸福和未來的許諾,卻依然能勇敢地活下去的時候,這個女人究竟是重生了還是已經(jīng)死了?
有一首英文歌有著幽冥絮語般的旋律,那疑問總是千回百轉(zhuǎn)地反復著:“Doyouremember(你還記得嗎)?”對于承諾,其實也如此,記得的人,未必是大多數(shù)吧?
(劉侃侃摘自新浪網(wǎng)安頓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