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泰,劉廣宇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后換藥時間的探討
劉岳泰,劉廣宇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作為一種新型臨床靜脈輸液技術,因其具有維護簡單、留置時間長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化療、長時間間歇式輸液或連續(xù)輸液的治療。但在臨床應用中出現(xiàn)了各種并發(fā)癥,穿刺點出血、滲血是常見的并發(fā)癥。以往的PICC導管置管后的第1個24 h即給予換藥,但由于病人凝血功能的不同,且第1天需要功能鍛煉強度不同,晚期腫瘤病人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減少,導致24 h換藥后常常出血。我科對2008年10月—2009年5月留置PICC導管的病人在穿刺時予無菌紗布及透明敷貼壓迫覆蓋,而不用其他止血措施,48 h后給予常規(guī)換藥,效果滿意?,F(xiàn)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81例惡性腫瘤病人,年齡27歲~72歲。預行化療且均無PICC禁忌證,凝血功能正常,一次置管成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31例,實驗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疾病類型、血管狀況、凝血功能、置管部位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chǎn)的三向瓣膜式PICC 4Fr規(guī)格導管,3M公司生產(chǎn)的10.0 cm×11.5 cm透明敷貼。在化療前2 d行PICC置管術。兩組均由受專業(yè)培訓的同一操作者按照標準操作方法行PICC術,術后導管固定方法一致,穿刺點處放置1塊32層3 cm×3 cm無菌小紗布加壓,以不影響手臂活動、沒有疼痛感為宜,上面覆蓋透明敷貼粘貼,并在透明敷貼上準確標記加壓粘貼時間、術后指導病人以對側示指和中指輕輕壓迫穿刺點上方1 cm處20 min,所有病人經(jīng)X線檢查PICC頭端均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指導病人避免置管側肢體負重、劇烈活動、受壓等,可從事洗臉、刷牙、穿衣等日?;顒?。術后10 h進行握拳活動,每次10 min,每天2次。術后記錄置管加壓時間、途徑、置入長度、術中出血量。實驗組48 h后第1次更換敷料,對照組24 h后第1次更換敷料。兩組病人第1次更換敷貼時均在穿刺點上方放置 1小塊 4層 2 cm×2 cm無菌紗布,用以觀察換藥后出血情況。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第1次換藥后72 h透明敷貼處的4層無菌紗布滲血的情況判斷。顯效:紗布上基本無滲血;有效:紗布上少量滲血,即未完全滲透 4層紗布;無效:滲血將4層紗布完全滲透;以顯效和有效例數(shù)之和計算總有效率。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PICC是從淺靜脈穿刺,穿刺血管一般選擇在肘部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如置管后血液從穿刺點滲出,病人可以觀察到。有的病人24 h內(nèi)需換藥2次或3次,既費時又費力,達不到止血的目的,處理是否妥善非常重要。將PICC置管后24 h換藥改為48 h后換藥,不僅減少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也為病人節(jié)約了置管早期由于滲血反復進行換藥而承擔的額外費用,最重要的是此種換藥方式不違反無菌操作原則,無一例感染病例的發(fā)生。這種方法值得臨床的推廣。
Probe into the time for dressing change for patients after accept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Liu Yuetai,Liu Guangyu(Affiliated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21 China)
1009-6493(2010)1C-0230-01
R473.7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3.026
劉岳泰(1979—),女,山東省泰安人,護師,本科,從事腫瘤科??谱o理研究,工作單位:110021,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劉廣宇工作單位:110021,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2009-05-07;
2009-12-17)
(本文編輯 呂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