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碧
腦梗死是神經(jīng)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致殘率、復發(fā)率特別高,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筆者應用院內(nèi)制劑中風五號合劑治療腦梗死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2月-2009年3月四川省安岳縣中醫(yī)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45歲,平均61.65歲。對照組64例,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44歲,平均62.35歲。兩組患者均于發(fā)病72h內(nèi)入院。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且經(jīng)頭顱CT掃描證實,排除心房纖顫及出血性腦梗死,均為首次發(fā)病,病程在72h以內(nèi)。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脫水降顱壓;腦細胞保護劑;靜脈注射銀杏葉注射液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風五號合劑口服,40mL/次,3次/d。兩組均治療30d后,從臨床療效和頭顱CT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1.4 療效標準 根據(jù)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分別在治療后30d進行療效評定。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為:(1)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 ~100% ,可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 ;(2)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部分生活自理;(3)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18% ~45%;(4)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0~17%;(5)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上;(6)死亡。顯效率包括基本痊愈及顯著進步;總有效率包括基本痊愈、顯著進步及進步。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以(±s)表示,采用2檢驗和 t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 < 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治療前后頭顱CT比較 見表2。結(jié)果示治療組梗死體積較治療前明顯縮?。≒<0.05),但對照組治療前后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T梗死灶體積比較(cm3,±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T梗死灶體積比較(cm3,±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64 64治療前16.78±3.42 15.56±5.12治療后9.87±4.23*13.09±6.91
腦梗死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迄今為止,各種治療方法尚未達到較為理想的程度,大部分患者在腦梗死后都遺留下不同程度殘疾。本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運用院內(nèi)制劑中風五號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經(jīng)臨床觀察療效顯著。中風五號合劑由黃芪、赤芍藥、川芎、當歸、地龍、桃仁、紅花、丹參、水蛭等組成。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和抗自由基的作用[3],可以增強缺血腦細胞的抗缺氧作用[4];赤芍總苷能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減少紅細胞壓積,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5];川芎的提取物川芎嗪對急性腦梗死有較好療效,對腦梗死后遺癥及腦動脈硬化癥也有一定療效[6];紅花能夠抑制血小板凝滯、聚集,增加纖溶酶活性,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作用[7];丹參能改善異常血液流變學指標,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8]。水蛭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其中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原的作用,阻止血液的凝固。地龍可提高人腦的耐氧作用,對血行障礙有改善作用[9]。故諸藥合用,療效顯著。本臨床觀察表明中風五號合劑對于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及腦梗死體積改變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380.
[2]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jīng)內(nèi)科雜志,1996,29(6):381 ~383.
[3]陳春富,郭述芳.黃芪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學,1995,1(4):266.
[4]何小華,李承晏,余紹祖.黃芪的抗神經(jīng)細胞缺氧損傷作用[J]. 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8,31(4):204 ~206.
[5]徐紅梅,劉青云.赤芍總苷對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2,9(11):17 ~19.
[6]劉南午.川芎嗪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120例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6,17(10):77.
[7]沈映君.中藥藥理學 [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33.
[8]李遵民,周愛軍.大劑量黃芪注射液合丹參注射液治療腦梗死 50 例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學,2005,3(2):53.
[9]楊醫(yī)亞,劉德傅.中醫(y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174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