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
身材不高也不太結(jié)實的他,怎么看也不像是下井挖煤的料,可他憋著一股子勁,憑著一顆赤誠的心和一雙勤勞的手,硬是在煤海里打拼了23個春秋,用執(zhí)著和真情譜寫了一曲忠誠敬業(yè)、愛崗奉獻的人生之歌。他就是肥城礦業(yè)集團唯一被評為2009年度山東省煤炭系統(tǒng)“金牌班組長”的新查莊公司采煤一區(qū)班長趙在勝。
1986年初中畢業(yè)后,剛滿17歲的趙在勝來到了煤礦。也許是因為出生在礦工家庭的緣故,趙在勝對煤礦、對采煤工作有著特殊的感情。他說,煤雖然黑,可它帶給人們的卻是光和熱,采煤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礦工就是奉獻這種光和熱的使者。當了礦工的趙在勝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從穿上工作服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百米井下干出成績來。為了熟練掌握采煤工作的各項技能,他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每天除班中跟著師傅在工作面上摸爬滾打,反復練習操作工序,用心揣摩操作要領(lǐng),下班后還要認真鉆研自費買來的各種專業(yè)書籍,把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知識、學業(yè)務、學技術(shù)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lǐng),理論素質(zhì)、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打眼、放炮、回柱、移溜子等操作工藝,他樣樣得心應手,成為班里公認的技術(shù)能手。不久后,他被破格提升為副班長,成了當時全礦最年輕的采煤班長。
當了副班長的趙在勝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他知道,面對全班50多人,只有身先士卒,處處發(fā)揮表率作用,才能贏得大家的擁護。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崗點,交接工作,檢查隱患,復核質(zhì)量。班中,他帶頭施工,哪里活重,哪里危險,他就第一個沖到哪里。班后,收拾工具,清理衛(wèi)生,他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2000年,他們班施工的工作面順面坡度達17度,擬采坡度達25~30度,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每個班一個循環(huán)的任務都難以完成。在這種情況下,趙在勝一邊抓安全生產(chǎn),一邊及時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每次下井都主動盯在淋水最大的地方,沒幾天就患上了重感冒,醫(yī)生勸他休息輸液,但他堅持白天上班,下班后輸液,全月沒休一個班。在他的帶動下,全班員工通力合作,提前通過淋水帶,為區(qū)隊順利完成任務贏得了寶貴時間,受到領(lǐng)導的高度贊揚。
煤礦生產(chǎn),安全為天。作為一名班組長,趙在勝深知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才是對工友最大的負責。為此,他在班組管理中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作為天字號的大事來抓。他給自己定下了“三不上井”原則,即:隱患處理不好不上井,工作交接不清不上井,安全措施不落實不上井。每次下井,他總是第一個到工作面,仔細察看現(xiàn)場的安全狀況,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后,才讓員工開工干活。他認為,只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技術(shù)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使全班員工的技能素質(zhì)都得到提升,才能實現(xiàn)班組的長治久安。為此,他大力推進安全文化進班組、安全活動進班組、安全競賽進班組,開展了“我為工友送安全”“今天我當班組長”“安全連著你我他”“歷史上的今天”等安全教育活動,變呆板的說教為寓意深刻的引導,變刻意的約束為爭創(chuàng)一流的競賽,全面提高了班組員工的安全素質(zhì)和質(zhì)量標準化水平。幾年來,他所帶領(lǐng)的班組月月超額完成生產(chǎn)任務,工程質(zhì)量全部為優(yōu)良品,在上級的一系列檢查驗收中屢獲佳績,并且創(chuàng)出了七層煤、九層煤、十層煤建礦以來班單產(chǎn)歷史最好水平,取得了連續(xù)18年安全生產(chǎn)無事故的佳績。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趙在勝深深體會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搞好班組安全生產(chǎn),必須帶好隊伍,凝聚人心,以真情換真心。在日常工作中,趙在勝注重以情治班,把每一名員工都當成自己的兄弟,在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給予大力幫助,并堅持做到“四清楚、五必幫、六必談”,即:對員工的家庭情況清楚、工作優(yōu)缺點清楚、個人愛好特長清楚、工作技能清楚,工傷病號必幫、生活困難必幫、婚喪嫁娶必幫、家庭發(fā)生意外必幫、新工人進班組必幫,員工“三違”必談、出勤不正常必談、情緒反常必談、完不成任務必談、人際關(guān)系緊張必談、受到各類處分必談。通過親情化管理,增強了班組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組的戰(zhàn)斗力,為班組完成各項生產(chǎn)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趙在勝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知心班長”。